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悦读 >> 

三汇印象

更新:2021-01-08 11:06:54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李建

古镇三汇,风雨百年,一个不可以被湮没的川东符号。

曾几何时,沿着乱石嶙嶙的毛滩坨小路,坐船过河,爬上陡梯就是平坦大路。三角寨下面那三棵粗大的黄葛树,枝叶繁茂,遮天蔽日。树荫下两条厚实而笨拙的石板凳,是来往行人歇脚的好地方。

再往前走就是北坝,我们习惯把北坝渡口叫“岗嘴上”,与三汇古镇一江之隔。三汇中学当时是“渠县第二中学”,学生们上学和放学,都是渡河的高峰期,常常排起长队。

向阳门,三汇地标的点睛之笔,牌楼高大,石梯陡斜,石栏挺立,让人肃然起敬。对面的求精锅厂,早晚拉响两次汽笛,低沉而浑厚的气笛声传得很远很远,让三汇古镇更加庄严肃穆,气度非凡。

三汇古镇就坐落在巴河、州河、渠江三水交汇处的一个硕大的、整块的大石盘上。大石盘张开它那博大的胸怀,承载着千百年来古镇的兴衰繁荣,接纳四方往来的水陆客货商旅。古镇商贸发达,市场繁荣,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在水运业繁荣发达的年代,三江两岸六码头,素有“小重庆”之美誉。

大石盘那厚厚的嘴唇边,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一溜儿停靠着成百上千只大小船舶,桅杆林立,帆篷高卷,瘦长的竹篙,像哨兵一样挺立船头。接岸处支一块木跳板,跳板上横嵌着几个稀拉拉的安全防滑的铁爪钉或粗木条,上船的,下船的,络绎不绝。

俗话说“船多不挨桨”,那些下船上街买菜的听戏的,那些买菜听戏回船上的,人来人往,井然有序。每天下午三点半,是舵石鼓开闸放船时间,顿时江面帆影猎猎,千帆竞渡,白水蓝天,相映生辉。上水船右行,劈波斩浪,船歌高唱,逆流直向巴河驶去。下水船拉满风帆,桡工侧坐船舷,光滑油亮的桡把被压在大腿下。船驾长手把舵柄,目视前方,顺流而下渠江。那场面,那阵仗,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潇洒豪迈。

大石盘边洗衣服的姑娘大嫂们,手里搓衣服的,双脚踩衣服的,木棒槌拍打衣服的,忙碌中嘴里也少不了东家长、西家短。有站在河边搓澡的船家汉子,也时不时地和洗衣服的姑娘大嫂们嘻哈两句,尽管相互都不认识。得地利之便,船工,这些被称为“青龙背上”跑生活的人,一个庞大而有优势的热门兵团,不管你是土著的还是转港的,都是古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北坝菜场来卖菜的大哥大嫂,在大石盘边放下菜篮子,用清澈的河水洗掉蔬菜里的泥沙和杂屑,再一把一把地用两根枯草扎得紧致整齐,以供市民们日常三餐之需。北坝菜场收粪便的敞篷大木船,尽量停靠在挨“王八沟”的河边边上,每天两趟,从不间断。

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江水泛起一片金黄,牛奶尖高耸的山峰倒映在水里,向阳门也不甘示弱地投下精彩一瞬。鱼鹰悠闲地歇在船帮上,用尖利的长嘴梳理忙乱了一整天的羽毛。渔夫竹笠蓑衣,手持船篙,轻点水面,小舟如梭,好一幅渔歌晚唱图。

那年端午节,第一次在沙湾河边看龙船。那些各街道乡镇、各工厂单位组建的龙舟队,各组选手们清一色的印字背心鸭舌小帽,在鼓点和口哨的指挥下,齐心发力,争夺头魁。抢鸭儿,是龙舟竞赛最后的、最精彩的环节。先把鸭儿灌几滴烧酒,由站在负责安全救援的汽筏子上的人放下水。鸭儿在酒精作用下,闪避灵活,钻泌斗钻得深。各船选派一名水性较好的选手蹲在船头,伺机跃入水中抢鸭儿,抢得鸭儿的都有奖励。

小时候,我好几次跟在爸爸屁股后面撵路,跑去三汇看电影。当时三汇没有电影院,是在惠园里头看坝坝电影,时不时也有免费不要票的。有一次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温元茂叔叔买了电影票,派他妹妹温元玉送到家里来。我跟着几个大人去了,跑累了,就在温叔叔家睡着了,电影没看成,抱着奶奶大哭一场。

古镇人家勤劳善良,民风淳朴。退休在家的老人们和闲居无事做的姑娘大嫂们,为了贴补家用,经常寻点零活儿,有下蛮力的,有去河边为船工补衣服的,也有代织毛衣或绣鞋垫的。最多的是去三汇火柴厂领回木片或纸片糊火柴盒,用糨糊刷在纸片上粘住木片,分内盒、外盒。外盒贴上火花。火花图案精美,颇具古镇地方特色,如《新渠江》等等。做好了一批,用几个特制的大布口袋装好,如期到火柴厂交货。火柴盒是沧载货,看起来鼓鼓囊囊一大堆,其实分量很轻。

古镇的清晨并不清静,郊区乡民们很早就肩挑粪桶满街吆喝“倒桶子夜壶”。那年代,很多家庭租住公房,没有厕所,吆喝声到了哪里,哪里就有倒桶涮壶稀里哗啦啪啪声。

襄渝铁路建成通车,给三汇古镇打开一个通向外界的窗口,也让外界更多地了解古镇三汇。

川东水泥厂初具规模,这个来自全国各地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组建的、在达县地区名列前茅的、由现役军人直接管理的军工企业,最初叫“中国人民人民解放军第2669工程筹建处”,它曾给三汇古镇带来新的起色,解决就业,繁荣市场,促进消费。还有通婚的,安家的,各得其所。在川东水泥厂,我第一次听他们互相亲昵地称作“老转”,第一次听他们把大姑娘叫“坦克”、叫“皮蛋”。

改革开放席卷全国,古镇迎来又一次新的转机,打破体制,职工下岗,那些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品尝到市场经济带来的甜头。于是乎,手提皮包走南闯北做生意的,改装门面百货上架开公司的,肩挎背包、手挽竹篮挤上火车卖红桔卖麻辣鸡块卖豆腐干的,还有客船离开码头前卖汽水卖芝麻饼饼的,车来人往,吆喝连连,街头巷尾,船埠码头,随处可见。

文化的复兴随经济大潮齐驱并进,电影院、戏院,人头攒动,观者如云。老年协会,文化茶园,一个又一个挂牌开业。河街上的“清香”茶馆生意最好,矮胖的茶房老头声音洪亮,滑稽幽默,挽袖提壶,揭盖续水,忙得不亦乐乎。如果你茶过三巡不走也不换茶,老头很装怪,把你坐的板凳另一头一提,你一个趔趄碰翻茶杯,茶水飞溅,老头眯缝着眼睛狡黠地笑眯眯地说“坐好,坐好”。

茶客雅士,临窗抚怀,风流不关江月。那些年的三汇印象就如同一杯陈酒一直让我沉醉其中。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