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悦读 >> 

乡村染匠

更新:2021-01-07 10:13:32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山溪

乡村染匠,在川东北一带也叫“染布匠”,就是长期与染料打交道,走村入户地上门去给人们衣服布料染色,靠收取加工费为生的手艺人。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乡村,隔三岔五地就会听见染匠招揽生意的吆喝声,那一声声“染布、染衣、染裤”的叫声,犹如乡村五月的布谷鸟啼鸣,抑扬顿挫,在沟谷山凹间回荡,为乡村生活增添了绚丽音色。

记忆里,那时的山乡农村生活十分艰苦,吃饭穿衣成为了人们渴求的生活主题,一家人逢年过节也难穿上一件新衣服。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家中弟兄姊妹多的,常常是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一个接一个地穿下去,直到后来,一件衣服是疤上连疤,一件单衣薄衫,最后成了厚衣厚裤。

那些年的布料,很少有昵料、化纤布,大多是纯棉布,颜色品种也少,一般都是白布、蓝布居多。如果一件衣服穿的时间长了,颜色会变淡,就得翻新上色。一件旧衣服,用膏子颜色一染,又变成了一件新衣裳,逢年过节穿在身上,渲染一下节日的喜庆。

要染衣服,就得找染匠。除有个别染匠在乡场上开有染坊外,大多数染匠都是走乡入户地上门做手艺。他们的工具非常简单,和乡村补祸匠大致差不多,都是挑着担子下乡,一头装着一个小火炉,另一头放着一个四方形的水铁罐和各种不同的染料,手里拿着一根手指粗的斑竹棍,主要用于日常行走山路时,驱蛇打狗和搅和颜料用。

当染匠师傅一路吆喝着走进一家院子后,便在主人端出的凳子上坐下来,慢条斯理地摸出一匹叶子烟,放在嘴里哈气润湿,掐成节裹上,用火柴点燃,看着从自已嘴里喷出的一个个烟圈儿,一边与人拉呱扯闲谈,一边悠闲地抽起来。待一袋烟抽完后,拿着主人要染的衣服布料,里里外外仔细掂量一番,询问主家染什么颜色,并讲好价钱,来个先说后不乱,以免染色后在价钱上扯瞎筋。

接下来便是给炉子加煤升火。将四方形染罐放在炉子上加热,然后,把颜料倒入染罐内,用小斑竹棍搅拌均匀,再把布料放进去。一件衣服大约要在染料里浸泡一个小时左右,时不时地还要用斑竹棍把衣服挑起来察看,直到主人对染的颜色满意后,才挤压干衣服上的染水拿出去晾晒。

那些年,除夏天穿白颜色衣服的人多些外,其余季节都是穿蓝色衣裤的人多,所以,土法染蓝特别流行。一般第一次染出的是浅蓝色,为了使染后的衣服颜色呈深蓝色,得将染后的衣服晾干后,放入染罐内再染一次,每染一次,颜色就深一层,愈染愈深,由浅而深的颜色依次是月白色、二蓝、深蓝、缸青,最深的蓝色接近于黑色,称为“青”。据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熟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从布料染制过程中提炼而出的。

如果要染制成捆的布皮或被子、被套之类的东西,得去专门的染坊,因为布料大,一般染衣服的染罐装不下,也就无法上色。染坊染布称“土靛染布”,其基本步骤是:先是抽靛脚子,用抽水器抽出沉在染缸底下的“靛脚子”;然后是下靛,置土靛于篾箩中,在缸水中反复淘洗,使细靛从篾箩缝中漏下,再把碱和石灰加入水中;再就是疏缸,下靛后用竹棍子搅动缸水,用碗舀起一点来察看颜色深浅,是否是需要的颜色;最后一步是染布,在缸中间悬挂一个用铁丝编成的网状“缸罩子”,把缸中染水分成上、下两层,把布浸在上层,手工操作,染20分钟左右取出,叠起来放在缸口上的“担缸板”上轻轻压出布内水分,摊开晾干,布就由黄变绿、由绿变蓝了。

如果是染制成捆的布匹,得先用清水把布过一过,去掉表面的浆汁,否则不容易上色;过完了以后稍微晾凉,再换一锅水(也可以用两个锅,这适合一次染很多块布),把明矾化掉,煮开,明矾主要起定色的作用,染好了不容易掉色;之后再晾干,然后才是真正的染布。再换一锅水,把盛了中药的豆包布袋子放进去煮,等水沸腾了以后,把药包拿出来,把布放进去,很快就能上色,最后把布捞出来,再用清水漂洗一遍就行了。染什么颜色的布料就放什么颜料,明矾和颜料多少,要根据水和布匹的多少来调配。

不过,有经验的染匠在加放明矾和颜料时,根本不用什么仪器来衡量,全凭眼晴和鼻子来观察,这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没有十年八年的染匠生涯,很难达到这种水平。把染好的布料从染缸里拿出来,挂在绳子上晾晒,那一道道红的、蓝的、黑的布幔,在微风里飘飘荡荡,给寂静的乡村描绘出了一幅花花绿绿的靓丽风景。

一般来说,染缸内的水温不能过高,以手进水不烫为宜,因为温度高了容易把衣服布料损坏,变成卷布拉不伸展;颜料配制要恰到好处,多了少了都不行,染出的效果都有差异;染制时要反复翻动衣服布料,不留空隙,要不然,染出的衣服布料颜色会深浅不一,花花绿绿而影响观瞻。

染布时,或许是出于保密,怕技艺外泄,有的染匠师傅不会让外人在场观看。实话说,这一举动纯属多余,即使不这样也未必有人来看,因为染布时热气蒸腾,满屋的烟雾,染布水味道刺鼻难闻,对人的身体是有损害的。

其实,乡村染匠和其他乡村匠人一样,心地都很善良和随和,一般都是见面熟,几句话都走得拢。遇到饭点时,只要有人请吃,从来也不会谦虚,煮啥吃啥,不挑吃。反正饭也不会白吃,一礼一答,给请吃这家主人染件衣服什么的也就不收费了,算起来两不亏。手艺人,出门在外,吃百家饭,走到哪吃到哪,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如今的乡村染匠,同其他乡村匠人一样,从辉煌走向了没落,再也难见他们在染缸前舞动布匹、潇洒自如的身影了。但他们在一定时期为人们穿衣打扮辛勤地付出,以及为社会发展所作出过的贡献,将永远留存在记忆深处,成为经历过的那代人挥之不去的回味。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