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时政 >> 

践行“两山”论 巴河千里行⑩|江陵:巴河驿站的涅槃重生

更新:2020-12-25 11:52:58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冬日的清晨天还未亮,巴山深处的江陵水码头早已是船来客往,人声鼎沸,灯光与渔火交相辉映。从巴中、平昌、白衣、虎让等地来的客船、货船聚集在这里,上下货物,停泊休息。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陵水码头的繁荣景象。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一幕已逐渐成了记忆。

“巴河从白衣下来,在江陵拐了个急弯,水码头就在这个弯的正中。”谈起从前的江陵场镇,年过半百的张涛眼里透着光,“这里曾经号称小三汇,是巴河的水上驿站。怎奈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一辈的江陵人哪想得到现在的场景。”

随着下游九节滩电站的落成,汹涌的巴河放缓了脚步。站在码头一眼望去,河水碧波荡漾,巴河大桥横贯东西,沿河的场镇上高楼林立、生机勃勃。江陵没有因水运的没落止步不前,而是主动求变,三十年励精图治,演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

留在记忆深处的繁华码头

过去从巴河上下,江陵是必经之地。上至巴中的平昌、元石,下抵达县的道让、虎让,以及渠县、合江等地的船只,大都会在江陵停泊,码头上最多时驻泊数百艘客船货船。川渝鄂陕的商贾云集于此,河边遍布茶馆旅店,船工号子声、商贩叫卖声不绝于耳。

巴中白衣镇与达州江陵交界处

“我父亲当过码头的搬运工,每天搬运船上卸下来的货物。”张涛回忆,那时往来的茶叶、稻谷、化肥、煤炭、菜油等物资全靠水运,一个码头仅搬运工就有百多人,父亲靠着这份工作养活了一大家子人。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巴河流域的船只渐渐变少,江陵水码头的货运功能慢慢萎缩,最后只剩下了七八条摆渡客船。

曾经繁华的江陵场镇随着水运的没落变得冷清起来,河边不断关闭的茶馆和旅店见证了江陵的兴衰。沿河最多时有20余家茶馆和旅店,到上世纪90年代就剩下了二三家。

从一条水路到四通八达的路网

繁荣的水运一去不回,悠悠的巴河水反倒成了制约江陵发展的瓶颈。

从外部区域连接看,地处通川区西北部的江陵距达州主城区60多公里,以前陆路全靠翻铁山走老国道G542线,单程就要5个小时。内部基础设施更落后,场镇以西原本靠水路连接的沿河、武滩、棋盘等区域,经济发展徘徊不前。

“水运衰落后,我们的发展比其他村慢了一大截。”今年已69岁的武滩村支部原书记李甫安告诉记者。实施脱贫攻坚战之前,江陵镇巴河西部片区沿河、武滩、棋盘三个村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如果要去场镇赶集,方圆10公里没有一座桥,村民要走上1个多小时的山路到河边,再坐船过河。若遇到下雨涨水,更是只能望河兴叹。

因为交通的限制,过去江陵镇的5个贫困村中,河对岸就占了3个,江陵人把这几个村称作“吊脚村”。这些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改善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江陵抓住了这一轮黄金机遇。“三四年时间,我们修了200多公里村社道路,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在李甫安看来,如今的“吊脚村”已是风景独好,“我们山好、水好、土质好、空气好、环境好,牲畜、河鲜、经果……几大支柱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江陵镇

“巴河大桥即将全线贯通,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一旦打通,江陵的发展前景可期。”江陵镇人大主席米之金告诉记者,近几年,不仅仅是各个村的公路实现了全覆盖,高速公路也能直达江陵镇,特别是巴河大桥的修建彻底解决了两岸村民的出行问题,为江陵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守住绿水青山 拥抱美好生活

“今年高粱收购价是好多钱一斤?听说你们村还提供技术培训,是不是真的哦?”12月8日,村民李长国向朋友打听特色种养殖。李长国曾是巴河上的渔民,随着巴河被纳入全省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纷纷改了行。李长国经过近半年的考察,决定拿着政府的补助去种高粱养土鸡。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江陵靠水却吃不到‘水’。”张涛介绍,江陵镇巴河河段宽阔、水深适中,岩里趴、青鱅、青波、白夹、翘口、唱棒、桂花、鲢鱼等野生鱼品种丰富,渔民撒的捞网曾一度占据整个河道,仅留下三四米空隙过渡船。“过度捕捞导致了渔业资源的快速枯竭,前些年我们本地人都很难吃到河里的野生鱼了。”

“总不能让我们的后人再见不到这河里的鱼吧。”2019年,江陵镇全面完成巴河64户、133名渔民的退捕上岸工作,对渔民进行技能培训,引导退捕渔民转岗就业创业,不少渔民将目光转向了特色种养殖。

“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有真正的金山银山。如今的江陵在致富奔康的大道上步履更加坚定。”米之金介绍,目前江陵镇发展起了高粱、青脆李、黄金梨、柑橘等种植和养殖产业,村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江陵因巴河而兴,亦因巴河而盛。我们不仅仅要守住这绿水青山,还要在这山水之间落下更浓重的笔墨!”在江陵镇党委书记黄清平看来,作为达城的后花园,江陵在农旅融合、乡村旅游上还大有文章可做,“要把江陵的山水打造成一张名片,成为达州乃至周边人们的休闲乐园。”

□达州日报·巴中日报联合采访组 文/图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