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美文 >> 

老民中勤工俭学的那些岁月

更新:2020-12-16 10:27:41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老民中:达县城关镇民办中学1958年秋开办,1961年初停办,学生读书五学期,还差一期毕业。

新民中:达县城关镇民办中学1962年恢复开办,1970年最终停办。老民中与新民中领导与教师完全不同,老民中有少部分同学在新民中开办后继续入学,完成未竟学业。

老民中开办:1958年夏,达县城区达一中、达二中和达高中招生完毕后,剩下的小学毕业生尚多,许多家长纷纷向达县城关镇领导诉求解决孩子继续入学的问题。1958年秋,达县城关镇举办民办中学,校址暂借原大西街二附小三个教室和北门上四间民房,相距千米。一部分桌椅于达师校借来,另一部分借自二附小。校长丁大光,教导主任吕井声,教师多系往届高中毕业生。至1960年春,全校共有教职工30多人,学生700多人。学生每期交学费10元(正规学校交4元左右),用以解决教师部分工资。

1961年,老民中师生利用勤工俭学的资金修建的教学大楼

勤工俭学:为迅速改变办学条件,学校每周安排三个下午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主要是挑砖和土石方。达钢、汽车45队、卫校和七里沟等工地上常看见师生们劳动的身影。那时,有人戏称达县城关镇民办中学是“二搬运站”。师生们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从开始挑4匹砖提升到6匹、8匹、10匹,有的达到20匹。教师中还有人创造了一次肩挑40匹的惊人纪录。师生们相互比赛谁挑得多,乐此不疲。有时,万家灯火之际,建筑工地上仍可见师生们忙碌的身影。有一天,教师耿国相说服牛拉车主人,将牛拉车借来,不借牛,以自身代牛拉着笨重的牛车,在众多学生助力下,步履蹒跚用力前行。

每到星期天,师生们就去离城46里远的铁山二尖子挑煤炭。天还未亮,师生们就怀揣着学校发的两个馒头,开始攀登达城最高的山峰二尖子,往返近百里。一般同学挑50斤,年龄较大的能挑100斤。有六七个同学创举“节节担”:两副百斤重担,先挑一担到前面放下,又返回挑另一担,反复轮回。劳动强度之大,令专业“挑老二”都望尘莫及,当知道这些同学才十五六岁时,人们不禁啧啧称赞。

学校开学即开办公共食堂,全校有100多人在食堂吃饭。为增加蔬菜供应,在野茅溪州河滩开荒种菜,各班同学轮流参加劳动。那时,正是大办公共食堂时期,同学们上衣包神气地插着自己用竹子制成的三齿饭叉,另插有自己制造的铜调羹勺或竹调羹勺,方便就餐,这也成了那时的风尚。

1958年下学期开始到1960年底,师生们肩挑背磨竟挣了5万多元。这笔钱除发放教师的工资及医药费外,还置办了桌凳600余套,余下的3万元在原三圣宫旧址上兴建教学大楼。由于经费跟不上,被迫停工,学校向县政府申请资助1万多元。1961年初,一幢十个教室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

当年,学校抓政治教育,学习教学,勤工俭学。老师认真备课教学,学生勤奋学习,比、学、赶、帮,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学校常抓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还请区委书记到学校作政治思想报告。

1960年上学期,达县地区组织数、理、化统考,参考的十多所中学中,民中总分第七名,61级四班学生旷章通(后任达县税务局副局长)多次获得全地区统考第一名。

老民中停办:1961初,达县文教科通知学校停办。为安排好这批学生的去向,达县城关镇指示各厂矿企业注意招收这部分人员。

碑庙运粮:还剩下200多师生在校待分配。那时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的粮食供应紧张,山区有粮食却因交通不方便运不出来,学校将20多位教师和200多个学生分班编组去碑庙运粮。教师每天带学生将粮食从碑庙区的金石乡粮站运到有公路的碑庙乡雷古坑粮站,单程30华里。绵绵大巴山,悬崖峭壁,山高水险,交通十分困难,进出山物品都是村民们用木制的背架子或者竹背篼运输。城里人不善背篼只善挑担,挑担走山路实在遭罪,每天累得精疲力尽。特别是下坡,不少人因个子矮,挑担总是两头撞地,只得将一头用扁担放下来,另一头再抱下去,这样既耽误时间,又多费不少力气。途中要过一条无桥的小河,只能挑担踩石礅过河。不少学生心慌掉下河。为解决这个问题,两位老师用竹竿横过小河,两头各站一个老师拉紧,学生过河时抓住竹竿一步一步地踩礅,从此再也没有发现过掉下河的事故。两个多月便完成了运粮任务返回达城,最后全部妥善安排了工作。

师生去向:国家困难时期举办民办中学,培养人才,意义非凡。老民中师生勤工俭学,为国担当,为国分忧,锻炼出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民中停办后,师生们虽妥善安排了工作,但不少人仍坚持自学,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人不少:有高级工程师、音乐家、作家、画家、政府部门领导、企业家、教师……

校长丁大光:民中停办后,调三民小当校长。1975年,学校升级改为初级中学“三民中”。1984年,改名为“达县市第七中学”。1985年,改名为“达县市一职业中学”。丁大光毕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教导主任吕井声(1931—2001):1958年海军部队转业。1947年入读重庆小龙坎中学,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在学校组织同学排练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等节目并上街游行。事后被国民党当局通缉,组织上安排他进入华蓥山游击队,后随南下大军加入解放军,被部队选送到潜艇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批潜艇兵,曾是海军八一排球队队员,创作的诗歌散文曾在《青岛海军报》《山东文学报》《海政》等刊物上发表。参与创作《怒海轻骑》《海鹰》等电影剧本。在部队期间获10多枚奖章。上世纪60年代风靡达县的歌曲《达县是个好地方》,就是由他作词作曲。吕井声还是个手风琴演奏高手,曾教授过几个徒弟。1960年成立达县民兵师文工团,吕井声任团长。演员多系老民中及达县专区艺校学生,课余时间排练节目。1961年老民中与艺校相继停办,演员被安排到上后街凤凰头附近的帽鞋厂上班。演出节目有唱歌、跳舞、器乐演奏、相声、快板、话剧等。主要演出地点在马蹄街工人俱乐部(京剧团),还不时去基层厂矿演出。吕井声擅长水粉画、油画,出版过诗集。曾任达县专区排球队队长(8号),达城人叫他海军8号。1959年,他带领城关代表队参加达县第一届运动会获团体冠军。改革开放初期,吕井声是建设凤凰山公园最先发起者创建人。初办凤麓园艺场任场长,在政府举办的凤凰山公园建设启动中,吕井声为副组长。而今,凤凰山公园成为达城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吕井声功不可没。

教师李成志:1957年高中毕业,绰号“簸尔客”,因打篮球时,他常呼唤队友“簸球”(发球)而得名。民中停办后任蔬菜副食店会计、经理。文学、数学、体育均有傲人成绩。李好学不倦,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40岁年龄考入四川电大。李交友不分贵贱,侠肝义胆,多有助人善举不图回报。2003年因病去世,悼念的花圈多达一百多个。时传:做人当做“簸尔客”。

教师朱渝生:1957年高中毕业。民中停办后转入省运输公司工会从事宣传文体美术工作,1976年参与筹办省运输公司达县公司子弟学校并担任学校领导兼全校9个班美术教学。曾参与《巴渠诗词》筹办任编辑。1992年以32条入围灯谜获“中华灯谜国际创作大赛”二等奖。2002年以20条灯迷入选《中国当代灯谜艺术家大辞典》。2005年被中华诗词发展研究会及中华诗词协会授予“中华诗词发展杰出贡献奖”金奖。2014年获“中国梦全国诗词书画摄影大赛”诗词一等奖。2017年撰写铭刻于天主堂墙头的《达州天主堂赋》,获全省及重庆天主教会人士一致好评。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全国诗词书画摄影展”上获银奖。

教师陈国衡:从教20年。1980年调达县市党史研究室,著述颇丰,有《神剑将军张爱萍》《巴山儒将魏传统》等10余部红色书籍,被誉为:达州红色文化“土专家”。后任四川文理学院特聘研究员。

学生卢锡武:民中停办后被安排到街道印刷厂,从事绘画设计工作。他坚持自学,逐渐成为全国有名的实力派画家。数以百计的作品先后入编国际、全国书画名家巨著。国务院“特邀国宾礼艺术家”。其画作2015年被准予出版有“国家名片”之誉的邮票。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卢武铉,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潘基文,法国原总统希拉克等政要都有他的墨宝。

学生刘国唐:少先大队队长,民中学生会副主席。1976年由工人提干任达县市总工会干事,助力工会电大举办。先后任达川市委宣传部理论教员,通川区经委政治部主任,政府副调研员,退休后至今担任通川区关工委执行主任。2013年被中国管理科学院行业研究所聘任为“学术委员”“经济专家组首席专家”,著有《我的工业情结》《我的关爱情结》等书籍。刘国唐还为通川区各乡镇街委建档立卡,给贫困儿童捐赠衣服3000余套。

学生:李仁静重庆市煤炭设计院研究员;何光平达县地区蚕丝厂厂长;吴元璟达县地区五金厂副厂长、机械工程师;朱天淑达县蚕丝厂党委副书记;文淑贞达县蚕丝厂副厂长;艾传茂灯影牛肉厂副厂长;文自树建筑工程师;闵胜利建筑工程师……

老民中师生中杰出人才不胜枚举。他们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贡献。今天,同学们都已是古稀老人,生活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愿他们夕阳更火红,晚霞更炫丽!

(本文与本报发表的“不能忘却的民中岁月”(新民中)属姊妹篇)

 来源: 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