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美文 >> 

不一样的退休生活

更新:2020-11-27 15:57:06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谯继

岁月无情。不觉间,自己从教育岗位退休已8个年头了。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深深地感谢报社为我提供了发表新闻报道和其他文稿的平台,才使得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退休生活过得充实而快乐。

记得1974年5月,通川报复刊后,我家乡所在的公社成立了报道组,一向十分重视抓新闻报道的公社干部段玉湘同志推荐我为报社和县广播站的业余通讯员。在报社的培训和指导下,我写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采写的新闻报道也逐步见诸报端。1978年我参加教育工作后,仍然保持着采写新闻报道的业余爱好,挤出工作之余休息时间,采写当地发生的新鲜消息,撰写杂谈言论方面的文章,写的稿件在报纸上发表的也越来越多。

年轻时候,自己就梦想当一名光荣的记者。只因多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2013年退休后,正好机会来了。2014年2月,达州日报社招收达州晚报社区记者,我毫不犹豫地率先报了名,经过实习考察,正式加入了达州晚报社区记者的行列。

成为社区记者后,我不当“挂名记者”,积极“找米下锅”,每天迈开腿徒步行走到处转。一来锻炼身体,二则寻找新闻线索,只要发现新闻线索,立即采写。担任社区记者至今,所写各类稿件已被达州晚报共采用1050篇。这些稿件其中大多与我的“黄金搭档”社区记者邱一彪合作,仅采用的特稿就有60余篇。《通川桥,一座英雄的桥》《达城最早的汽车站》《渠县老人的寻根情结》《筒子楼里的人生百味》等文稿,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达州城市的巨大变化,达城市民的精神面貌、生活变化等,受到读者和报社的好评,因此连年被评为优秀社区记者。

我永远也忘不了晚报编辑对我们社区记者的悉心指导和培养。记得一次采写《古稀老人痴迷菊花颐养天年》一稿,由于自己采访不深入,不细致,稿件被晚报登出后没想到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原来,我在采访中,只见老人独自一人在家,随便问了一句“你家属呢?”老人答曰“她走了。”没多问,便下意识地写成“老人的妻子已故”。老人读报后很是气愤,找到报社编辑部质问:“我的老婆还活起的,为啥说她死了?”编辑给我打来电话通报这一“意外情况”,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出在我把“她走了”简单理解为“她不在人世了”(民间因有这种避讳说法),其真实情况是“她出去做事去了”。我的这一疏忽大意,却给报社增添了麻烦。编辑老师叮嘱我,今后采访一定要细心。我诚恳地表示今后一定注意。我牢牢记住这一深刻教训,在以后的采访中没再犯不该发生的“低级错误”。

担任社区记者,使我的业余爱好有了用武之地,也使我的退休生活过得充实愉快,虽然累一点,但也觉得非常值得。有生之年,能为党的宣传工作出点力,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近年来,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纸质媒体受到冲击。达州晚报锐意改革转向,独辟蹊径办好副刊。副刊主编叮嘱我走“专攻姓氏文化专题,多写传统文化方面的稿子”的路子,自今年元月以来,我先后采写了10多个不同姓氏的《达州姓氏故事》的特稿,受到读者的推崇。特别是在老友傅昌志、周新安先生的引荐下,我先后4次深入石梯镇原福寿乡,采访那里厚重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和传统村落等,撰写了《追寻达川区女红军贺志珍的足迹》《巴河畔的周氏人家》《一位耄耋老人的立石子情怀》《立石子流传的故事》等系列特稿,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反响,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自己之所以能始终保持新闻报道的业余爱好,是与报社领导和编辑老师的厚爱和指导帮助分不开的。至今达州晚报创刊号和报社曾寄给我的信函、内部刊物以及荣誉证书等,我都一一珍藏着。

晚霞无限好,莫道桑榆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这位花甲老人还能和正值青春的达州晚报携手而行!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