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美文 >> 

新时代巴文化的价值及传承发展实践探索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更新:2020-11-27 15:49:38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王诤 何娇 石林子


摘要:巴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达州素有“巴人故里”之称,拥有宣汉罗家坝、渠县城坝两大国家级巴文化遗址,传承发展巴文化的条件得天独厚。达州主动立足本土、放眼全国,以打造全国巴文化高地为目标,按照“12459”战略,进行一系列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时在传承发展中,出现全市对巴文化内涵尚未达成共识、项目建设呈现同质化、“巴人故里”品牌不响等问题。为此,建议通过拓展视野、深化研究,搭建平台、借智借力,强化学科建设,创新传承发展方式等方面来优化传承发展路径,锐意擦亮巴文化品牌,为建设文化强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巴文化;巴文化价值;传承发展;达州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四川自古以来被称为巴蜀大地,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巴蜀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推动巴蜀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部署,并将其纳入文化强省建设的重点内容。达州境内有罗家坝、城坝两大遗址,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巴文明起源地之一,深入挖掘巴文化价值及传承发展巴文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一、新时代巴文化的价值挖掘

(一)具有历史传承价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巴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巴文化遗址遗迹和文献资料记载情况来看,古巴人在军事战略、音乐歌舞、文学艺术等特别是冶炼、漆染、金属加工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造诣。古巴人所留下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是当时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因此,新时代通过深入挖掘研究巴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向世界展示巴文化灿烂成就,揭示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不仅能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凝聚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而且能夯实文化软实力根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助力。

(二)具有道德育人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体现

虽然目前巴文化精神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有些学者结合已有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归纳总结为“忠勇信义”。比如,武王伐纣,“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体现出巴人勇士信守誓言,征战勇猛的品质。巴蔓子将军“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体现出巴蔓子将军忠于国家,敢于牺牲,信守诺言的品格。巴文化所体现的“忠勇信义”精神潜移默化影响着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他们忠诚干净担当的心性冶炼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涵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巴文化所体现的“于国家讲忠勇、于社会将诚信、于个人讲情义”的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其基本体现。

(三)具有经济社会价值,是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据了解,广汉市以三星堆博物馆为核心,三星堆考古遗址公园、三星堆文化产业园为两翼,全产业链打造“中国文化版迪士尼”,年游客量80余万人次,年门票收入3000多万元。巴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最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一,底蕴深厚、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文化资源广阔。对于这样极其丰厚而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发掘其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提炼出魅力独特的文化符号,以之融入、渗透到各类产品、产业当中,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不仅能提升其品质和附加值,还能作为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的生长点。通过深入挖掘巴文化资源,促进巴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塑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巴地鲜明的文化形象和知名度,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繁荣,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文化力量。

(四)具有文学艺术价值,是文艺创作的重要资源

在广袤的巴地上有着巴文化留存的丰富内容,如方言土语、巴山情歌、劳动号子、故事传说、民俗礼仪、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体现着巴文化特征。这为作家、艺术家开展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有益的艺术借鉴,并借助现代传媒技术,让巴文化真正鲜活起来。比如,巴中深入挖掘巴山民歌、劳动号子、民间舞蹈(如竹杆舞)等巴文化元素,推出大型廉政川剧《挂印知县》,让深埋民间民俗焕然一新,成为2016年全国地方剧团四川唯一进京在北京长安大剧院演出的剧目。可见,通过对具有巴文化元素的内容进行再度创作,推出一批文艺作品,不仅能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极大彰显巴文化独特魅力,而且还能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巴文化隽刻群众内心,提升文化认同感,起到凝心聚力作用。

(五)具有社会认同价值,是连接川渝城市群建设的文化纽带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国“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大致相当于当今重庆、川东、陕南和鄂西一带,也就是说川东和重庆都属巴地区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同时,两地文化也有差异性,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各有特点。文化基因相同有利于双方开展合作发展、交流,差异性有利于双方互融互通、差异发展。如川渝两地以巴文化为联结行合作联动,整合力量,统筹资源,协调发展,不仅能推动川渝城市深度合作,而且还能呈现巴文化的精彩魅力,产生真正的巴文化效应。

二、达州与其他区域巴文化传承发展实践比较分析

(一)达州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实践

1.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政策法规

2012年,市人大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提出了要重视包括巴文化在内的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开发。2016年10月,市委提出“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奋斗目标。2018年初,我市出台了《达州市推进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实施方案》。2018年8月召开了巴文化高地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巴文化高地建设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2019年3月,市委召开巴文化高地建设推进会,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领导小组”,将巴文化高地建设各项工作实行项目化、清单式管理,全力推动各项工作。2020年,达州编印了《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展示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未来达州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行动纲领,是编制达州巴文化高地建设其他专项规划和各县(市、区)巴文化的重要依据。

2.紧扣“12459”战略,推进“四大工程”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保护发掘工程。制定出台了全国首部巴文化保护地方法规《达州市巴遗址遗迹保护条例》;主动开展巴文化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列入了国家“十三五”大遗址保护规划项目库;达州市巴文化主题展陈馆、賨人文化陈列馆、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等建成使用,宣汉罗家坝、渠县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达川巴人历史文化馆等一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二是大力实施巴文化学术研究工程。开展学术活动,组织开展“秦巴讲坛”“巴山论坛”“天府人文讲坛”等活动。举办“中国达州·巴文化研讨会——通川论道”“巴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高端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宣汉)巴文化研讨会”,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此外,出版了《賨人与賨文化》《川东北考古与巴文化研究》《宣汉罗家坝》等系列书籍。四川文理学院编辑出版《巴文化研究》辑刊4辑,出版了《达州地方文化—乡土教材》系列丛书。2020年3月,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编辑出版《巴文化达州选萃》,向全市各县(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景区、宾馆饭店免费赠送近两万册。

三是大力实施巴文化传承工程。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创作改编而成的薅草锣鼓歌舞《幸福生活抿抿甜》在央视综艺节目《直通春晚》展演,获得观众一致好评。四川文理学院师生创作的巴文化文艺作品展演获得国家级奖励近百项、省级奖励400多项。建成开放了达州非遗陈列馆,深入挖掘薅草锣鼓等巴文化特色内涵,组织拍摄了系列巴文化纪录片,与哈文团队合作出品的大型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于2020年9月底进行公演,巴文化传承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

四是大力实施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以打造“巴山夜雨·水墨达州”文旅品牌为切入点,依托巴山大峡谷,重点打造“大巴山+巴文化”文旅融合发展景区;开展“穿巴人服、唱巴人歌、跳巴人舞”的特色文化推广活动;推动通川区江湾城一小打造巴文化特色校区;打造巴文化特色公园;以宣汉县为试点,围绕巴山大峡谷,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旅游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助推宣汉文旅融合快速发展。

(二)其他区域巴文化传承发展实践

“巴”区域分布范围广,地域跨度大,从专家考证来看,“巴”的地域范围大体界定在今重庆全境、北起汉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东至鄂西、西至川东区域。按照巴文化广义内涵来理解的话,这些区域,都具有巴文化特征,属于巴文化辐射范围。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区域只有部分市(州)在发展巴文化,例如汉中虽属于“巴地”,但其重点是发展三国文化,有些地方尚未发现巴文化遗址遗迹,有的地方不是很重视文化发展。因此,综合来看,目前四川巴中市,陕西安康市岚皋县,重庆市,湖北省恩施州、宜昌,湖南湘西州对巴文化重视程度比较高,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为更清晰直观展示各地巴文化传承发展情况,在实地调研和参照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用表格总结如下。(详见文末)

(三)各地巴文化传承发展的特点

一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研究深度广度不够。目前,就巴文化研究成果来看,各地在梳理整理本地巴文化资源基础上,推出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说各地研究梳理工作各执一派,在对巴文化发展变迁、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和巴文化历史、艺术、价值等方面缺乏系统挖掘研究,未能出现新颖的论点和研究视角,引到学术界的共鸣。

二是重视程度比较高,但巴文化价值当代转化能力弱。从各地巴文化发展实践来看,各地十分重视,锐意擦亮“巴文化”品牌,抢占巴文化制高点和话语权。总体来说,各地势均力敌,各有优劣,未能占据巴文化高地,这主要是因为各地将巴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推陈出新。同时,各地对巴文化保护研究、传承发展和产业融合等方面缺乏大策划和大运作,对巴文化文创产品及衍生品的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是巴文化展示项目类型多样,但对巴文化内涵精神提炼运用不够。当前,各地重视巴文化展陈项目修建,有的是在博物馆里设专展,有的是打造特色巴文化广场,有的是修建巴文化体验馆,类型多样,能很好的宣传展示巴文化。这往往进入一个思想误区,认为巴文化物化建筑能更好更形象的展示巴文化,而忽视了对人们影响最大、最深的方面——精神方面,这种无形的东西,应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四是巴文化文艺作品创作成果较多,但社会影响力不大。各地修建巴文化广场时,展示的内容局限于典型的出土器物、器物上的纹饰、文献记载的典型事件浮雕等等元素,以及讲故事的方式很浅层化,或者在重复的讲一个故事。如巴人助武王伐纣,平定三秦等故事,各地都在讲,但是却不能将其蕴含的内核、精神、理念、价值进行深入解读,并在当代探索一些方式来进行重释和践行,并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四)达州巴文化传承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政委第6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2019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中提出:“建设巴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等相互促进的川东北文旅经济带。深入挖掘巴人文化、革命文化、春节文化、丝绸文化内涵,丰富载体展现形式,打造特色文化品牌。”2020年7月,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指出:“支持达州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巴文化传承发展,提出了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决策部署,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对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特别是推动巴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部署。

二是资源优势。达州文化资源优势突出,文化底蕴深厚,有罗家坝、城坝两大遗址均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年代久远、面积广阔、内涵丰富、保存完好,是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的重要支撑。文臣武将辈出,为中华民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达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姿,涵盖10大类258个项目,其中市级以上非遗项目83项。巴渝舞、竹枝词影响颇深,成为四川川剧等艺术的母体。

三是阵地优势。四川文理学院2014年成立了巴文化研究院和秦巴文化产业研究院;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永久落户达州;2019年成立了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统筹指导全市巴文化研究、普及宣传、转化运用;2020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文化研究中心落户达州;组建了“巴文化专家智库”,邀请了四川、重庆等地68名巴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在达州本土选聘了33名“市内巴文化研究特约专家”,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三、达州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高地的路径分析

(一)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全市对巴文化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当前,我市在巴文化内涵上仍存在很大争议,特别是关于巴文化、賨文化、土家文化三者的关系问题。同时还表现为在巴人族源、巴文化精神等方面也未能形成共识,导致在传承发展中各县(市、区)宣传口径不统一,无法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巴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呈现同质化现象。机构和学会类似、雷同非常严重,且很多名存实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轴两翼”规划建设的巴文化展陈项目,可能会出现展陈内容雷同或重复的现象。

三是“巴人故里”品牌影响力不大。达州号称“巴人故里”,但尚未形成具有强大传播力的巴文化符号、品牌和有深度、有影响的课题研究和学术成果。巴文化遗址、相关区域场所没有建成标志性的文化地标,文化产业开发利用效果不明显,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较少。

四是“全市一盘棋”的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巴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涉及考古、宣传、文体旅游、城市规划、工商等多个部门,受行政壁垒和职能职责分割的影响,出现“各扫门前雪”现象,全市没有真正形成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路径分析

1.拓宽视野,强化研究,增强巴文化竞争力

一是建设巴文化专题数据库。加强对全市乃至泛巴区域巴文化资源调查,全方面搜集整理巴文化遗址遗迹及其所形成的独具魅力的精神文化遗产等内容,通过影印、图片、音频等形式,逐步建设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展示巴文化遗址遗迹分布、学术研究成果、研究专家队伍等方面的集成性巴文化数字资源库。

二是规划引领,制定《巴文化研究发展规划》。巴文化研究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就能取得重大突破,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而是根据现有研究基础、资料数据、人才队伍、发展需求等情况,充分征求全国知名巴文化专家学者意见基础上,制定出《巴文化研究发展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三是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并举。进一步强化巴文化考古和巴文化基础研究,如加大对罗家坝和城坝两大遗址、巴人标识、族属、源流等进行深入研究,提炼总结出巴文化精神和文化符号。注重巴文化应用研究,开展重大项目论证,加快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搭建平台,借智借力,增强巴文化吸引力

一是团结各方研究力量。在构建专职研究人员、专家智库、市内特约专家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完善项目招标,创建资助国内外学者出版巴文化研究专著等方式,实现专(兼)职研究人员的整合,促进研究力量跨区域合作,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巴文化成果权威发布平台,助推全国巴文化研究高地建设。

二是拓宽学术阵地。借助省、市各大学术研究平台,进行巴文化课题研究。采取以书代刊的形式,与四川文理学院合作,在《巴文化研究》上刊发巴文化研究成果。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学术科研平台,争取创办巴文化研究专刊,拓宽学术阵地。

三是开展学术交流。针对巴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巴文化建设的实践需要,积极组织谋划举办全国性高水平学术会议;支持市内专(兼)职研究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到学术研究先进基地学习取经;邀请全国知名巴文化专家学者来我市调研指导和讲授研究成果。

3.加强学科建设,培育专业人才,增强巴文化凝聚力

一是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依托四川文理学院在巴文化整理与研究、巴文化应用及推广、秦巴山区产业开发与研究等方面已有的学科建设经验,逐步凝练以地域文化为主的文化与产业方向,以哲学、历史、文学、工学、艺术等多学科支撑的学科专业建设,在课程建设上,逐步建设形成以地域文化为主、通识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建设。

二是强化研究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现有人才的自身建设,不断优化人才管理队伍,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培育优秀青年人才,不断增强团队的专业能力、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三是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发展等专业型人才。不断探索、形成、完善以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为目标的地域文化人才培养的方法、路径和体系,培育一批文化研究、文创产品设计、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

4.创新方式,打造精品,增强巴文化影响力

一是推进巴文化宣传普及。组织开展巴文化专题讲座、秦巴讲堂等论坛,推进巴文化知识普及;组织开展文艺惠民演出;建设一批巴文化传承展演节目;建设巴文化特色校园、特色街区、特色景点;创建巴文化实践教学和交流场所(成立传习所、工作坊或兴趣小组);将巴文化元素融入新型城镇化和宜居乡村建设,打造特色文化项目,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二是打造巴文化艺术精品。不断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文化发展奖励扶持机制,以巴文化等传统文化为核心,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加强对巴文化等特色文化的梳理,推动文艺题材创新、表现手法创新、业态样式创新,以主题展览、演艺剧目、微视频、动漫游戏等形式展示巴文化沿革。

三是策划一批文创产品。依托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巴山文学院、巴山书画院等,培育一批文化创意工作室、文创产业园区或交流基地,加强对包括民俗产品在内的创意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创作一批弘扬巴文化的文创精品,进行市场化运作、营销,逐步实现“产品”到“产值”的转变。

5.加强合作,协同联动,共享发展,增强巴文化号召力

一是高校、市属文博单位、职能部门应强化合作。高校和市属文博单位、职能部门特色鲜明,各有优势。如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工作起步早,学术积淀丰富;市属文博单位和职能部门在巴文化保护利用、展陈规划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优势明显。各方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明确任务,各有侧重,同向发力,必将有力推动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

二是加强与市外、省外和泛巴区域高校、文博单位、企事业单位合作。进一步强化与市外相关高校、文博等单位合作,在巴文化保护利用、研究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如泛巴区域可以联合出版“巴文化系列丛书”,根据各个城市巴文化的研究开发基础,进行分工合作,分别从“文化考古、军事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民间工艺”等方面进行系统化梳理研究。

三是加快融入巴蜀文旅走廊。主动融入巴蜀文旅走廊,塑造“大巴山·大三峡”文旅品牌。利用巴山大峡谷、八台山、黑宝山等景区和良好的生态禀赋,深入挖掘特色文化符号,综合各区域文化历史底蕴,合理配置巴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建设一批巴文化经典场景再现、观赏体验、深化感悟认知的文化项目,营造良好的旅游休闲、休闲娱乐、美食消费旅游环境。推动建立与周边地区文化项目的合作和交流,组织非遗项目、传人等“走出去”,参与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展会活动。

四、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加强规划指导,编制四川省巴文化传承发展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建设,是巴文化传承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制度保障。建议:①提档升级,纳入四川省“十四五”规划编制。②精准施策,在达州设四川巴文化研究中心。通过省市联动合作,将达州建成全国性的巴文化数字保护、巴文化学术研究交流中心、文化产业发展基地等为一体的示范点,抢占巴文化传承发展制高点。

(二)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议:①加大考古发掘力度。积极向国家文物局争取,提升罗家坝和城坝遗址的考古发掘面积规模,加快考古发掘进度。②共享考古发掘成果。推动体制改革,在不改变考古发掘成果权属的前提下,共同开展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活动,盘活文博领域的沉默财富。③设立巴文化研究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全省巴文化研究发展扶持基金,对重大巴文化研究项目、开发项目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

(三)铸造文化品牌,提升对内对外影响。建议:①统筹协调,健全文旅融合体系。着眼全省“一盘棋”的思路,形成巴文化区域旅游发展大环线。②联动泛巴区域其他省市协同发展,共同打造考古发掘、人才培养、艺术精品创作、演艺剧目表演、文旅融合等一体化错位发展格局,切实提升巴文化对内对外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当前,各地深度挖掘巴文化价值,并采取一系列举措传承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今后工作中,我市需进一步推进巴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切实让“让文物活起来,名人亮起来,故事响起来,让景区火起来,让效益好起来”,为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冲刺4000亿”“建设双300”,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文化力量。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