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陈永华:哲学思想下的医道人生

更新:2020-11-27 10:07:20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曹成全


历时40年,他写成了1300余万字指导生活和事业的哲学应用工具书;建立了以中医科学为灵魂、中西医相结合的“第三医学”;并以鹤龄制药为突破口,建设以达州为中心基地的产研一体化中医药产业链。

他就是达州南城鹤龄医院院长、鹤龄制药董事长陈永华。远看,白大褂难掩他的儒雅风范;近看,头发乌黑,精神抖擞,看上去不到半百;与其交谈,思维缜密,逻辑性强。

今年3月,陈永华的《世界论》《认识论》《战略论》《经营论》《经济论》《科社论》《科共论》共七卷哲学系列工具书专著由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出版。该系列专著以唯物辩证法思想,创立了概念、要素、机理、特点、规律、目的、方略、新矛盾研究方法。

他的主业是中医,主攻肝病。为什么要用40年时间去潜心研究哲学呢?陈永华说:哲学,是指导生活和事业成功的根本;让模糊的东西透明,让深奥的东西简明,让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化;哲学与中医学是相通的,相互促进,互为渗透,运用哲学思想的辩证关系,探寻中医的机理、特点、规律等,对其进行疏理、调整、治理解决。

知识改变命运 努力成就精彩

陈永华,生于1955年,出生在达川区麻柳镇冯家坝村五组“大兴庙”坎脚下的陈家大院子。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麻柳的“白云寺”住过,曾题诗“一片白云横碧落,山奇水秀来仙鹤。金彪号吼玉龙吟,此日谪仙成殿阁。”麻柳是一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陈永华的爷爷从小就懂得经商之道,9岁时便挑上酒篓子走街串户帮人家卖散酒,后来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小作坊酿酒,十几年下来有了不少积蓄,挣下了160石谷子的田地,土地改革时也因此得了个“地主”成分。

他爷爷那辈人走南闯北,在频繁的生意往来中学会了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对社会主义新中国极其热爱,生下五个兄弟,分别取名陈方忠、陈方国、陈方有、陈方胜、陈方利,寓意“中国有胜利”。陈永华的父亲取名陈方忠,陈方忠的“忠”字,意味着对社会主义新中国不但要热爱,而且还要忠诚。陈永华的名字,意为“永远光耀中华”,也承载了爷爷的梦想。

孩童时的陈永华,放牛、割草、上山拾柴,跟别的小孩子没多大区别,闲暇时也常跟着大人去背后山上的“大兴庙”里玩耍,随大人诵经听禅,一坐就是大半天。耳濡目染孝善文化,他小小年纪便立下了“文能治国安天下”的鸿鹄之志。

1969年初中毕业,陈永华以优异成绩考上麻柳中学读高中,“文革”中却被迫中断学业。那个特殊年代,年轻人想要走出农村,唯有报名参军当兵或被推荐上大学,但政审是条硬杠子,三代之内有“地主”成分的孩子却与此绝缘。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天才,只有夜点明灯到五更的凡人。陈永华白天干活,晚上在煤油灯下读书,什么“四书五经”、《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了一遍又一遍,哪怕是捆面用的报纸、书纸,只要是印有字的,陈永华见到什么读什么,涉及的范围又宽又广,如饥似渴地在文字海洋中窥探外面的精彩世界。

1970年,陈永华以给生产队搞副业的方式,每年给生产队交30元钱的副业款,来到达县城拜师学裁缝手艺。那个年代,裁缝是很吃香的职业,特别是换季、过年的时候,做衣服的人特别多,一年平均算下来,每个月能收入150多元钱。陈永华终于盼到了隔三岔五能吃上白米饭和肉的日子。

尽管收入很高,但这不是陈永华想要的生活。父亲陈方忠1959年从西南区川北医士学校毕业,分配到达县地区锅炉厂工作,后又调到达县地区新达水泵厂职工医院工作,是中、西医都会的好医生,一副热心肠帮了父老乡亲不少的忙。上世纪70年代初期,老家生产队一名普通农妇患胃溃疡,痛得要死,陈方忠帮忙找车,一路护送到25公里开外的达县县医院做手术,还垫了不少医药费。手术后,陈方忠将她接到新达厂的家里休养半个多月,才把她送回乡下。像这样的忙,犹如家常便饭,陈方忠因此被乡亲们奉为大好人、大善人。那个年代,农村吃顿肉都得逢年过节,但只要陈方忠一回到老家,这家请那家迎,杀鸡杀鸭像过年似的。陈方忠要是推辞不去,乡亲们可不依。

陈永华暗自想,要做父亲一样的人,要做父亲一样受尊重的人。他白天在裁缝店里打工,晩上听父亲讲治病救人的事。1972年,陈永华在父亲的指点下自学中医。第二年,达县人民医院的李小辉老师发现陈永华是学习中医的好苗子,就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套读大学时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材送给了他。 

陈永华如获至宝,决心要把这套书读懂读透。那时新达厂门前的仙鹤路还没有修,他每天三更睡、五更起,走过杂草丛生的荒地来到州河边,用近一年时间硬是把这套教材背了下来。仙鹤路是陈永华获得中医知识的摇篮,所以后来他把自己的医院取名为“鹤龄医院”、药厂取名为“鹤龄制药”。

1973年年底,乡亲们邀请陈永华回乡当赤脚医生。他拜麻柳街上的达县名老中医刘方洋为师,在他的培养下系统学习中医,从《伤寒论》《温寒论》《黄帝内经》等中医古籍中汲取营养,能背诵中医名处方三百多个,什么感冒、咳嗽、拉肚子的小毛病,扯点草草药就能解决问题。

有病看病,无病看时下工地,专挑重活、累活、脏活干。由于表现好,陈永华在1977年通过“一工一农”形式,被招入达县地区新达水泵厂当临时医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79年初,陈永华突感四肢无力、全身麻木,检查发现自己患上了“格淋巴综合症”,拄着拐杖艰难生活。他没有被疾病吓倒,常以张海迪、保尔鼓励自己,两年多时间,除了每天坚持锻炼,还在成堆的医学书中寻找自己能站起来的方法,自己给自己看病,自己给自己开药打针,最后居然把病治愈了。

一传十、十传百,他的医术和名气大增,当上了新达职工医院的正式医生,后被晋升为院长。

著书立说 创立《第三医学》

陈永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构思要写一套指导生活和事业的应用工具书,但白天要看病坐诊、处理医院事务,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只能靠晩上来完成。陈永华每天坚持用六个小时来查阅资料,阅读中外哲学名著。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论十大关系》等被他翻阅了上百遍,读书笔记记了上千本,书稿堆了几大柜子,拟写提纲整整花了四年时间。

今年3月,陈永华的哲学系列工具书《世界论》《认识论》《战略论》《经营论》《经济论》《科社论》《科共论》共七卷专著由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出版。该系列专著以唯物辩证法思想,创立了概念、要素、机理、特点、规律、目的、方略、新矛盾研究方法。品读过它的人说它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哲学思想应用工具书,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法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到实践,再用实践验证理论,一步步验证检验,他所研究的哲学思想确实对生活和事业起到了指引作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有中小型企业改制,他运用自己所研究的哲学思想去研究市场经济,用自己研究的哲学思想去验证实践,买下了几处产权,而今变成价值好几千万元的巨大财富,也为后来研究哲学、中医,发展“鹤龄制药”产业链奠定了物质基础。

“我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时间。”陈永华说,中医学博大精深,是老祖宗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它的“形成发展、基本特点、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精气血津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病机学说、防治原则”等非常复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科学化,只有用客观的哲学思想才能找到捷径。哲学把世界看透,运用哲学思想再去研究中医,“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随着物质世界和人类体质的变化,过去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手法的准确性有待提高,需要借助西医的先进仪器。但在治疗上,西医重在控制,中医重在调理、养生和预防。”陈永华不仅阐述出中、西医治疗的辩证关系,还立志建立“第三医学”。

几十年从医经历积累下来的病历档案,足有几十箱,清楚地记录着每个肝病患者的用药时段、用药剂量、临床效果,运用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略,成百上千的肝病患者被治愈。他说:“以现代医学为基础,以中医科学为灵魂,以临床实践为依托,以肝病治疗为突破口,运用哲学思想创立组织机能病变理论,使中、西医两大学科有机结合,建立‘第三医学’才是我一生最大梦想。”目前,很多医学界人士对他的《第三医学》翘首以盼。

陈永华告诉笔者,鹤龄制药产研基地建设目前已完成征地、“三通一平”,建设施工正在紧张进行之中;生产以“预防、医治”肝病为主攻方向的中医汤剂药品不久将问世。一条以鹤龄制药为突破口,建设以达州为中心基地的产研一体化中医药产业链正在形成。

但是中医药产业链建设这条路非常漫长,从种植到加工,从加工到生产,特别是临床效果的验证,还急盼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怀和扶持。希望这位看上去非常年轻的老人能实现他的毕生所愿。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