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美文 >> 

闲士说事

更新:2020-11-18 11:02:17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秦巴闲士:

本名王元达,知名网络媒体人,达州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虽年近古稀,却驽马狂奔,锐不稍减。擅长文艺评论、餐饮文章和人物传记。著有《达州美食》《游历四方话美食》《那人、那事》。

“天才文艺少年”杨先国

杨先国是2007年6月达州市委宣传部表彰的10名德艺双馨艺术家之一。

杨先国生于1938年,2006年7月病逝。另有荣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达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副研究馆员。

杨先国的父亲杨奉禄(1911—1994年)年轻时就读于南京中央师大艺术系,毕业后遵父愿回达城谋事,先后任达县督学,达县师范学校校长,达县日报总编等职。母亲系达县师范学校音乐教师。父母接受进步思想早,观念较新,时常带领学生上街做全民抗战宣传,抵制日货讲演,高唱抗日歌曲。4岁孩童杨先国跟着父母学会了唱歌,7岁读小学时,参加学校合唱团,演唱难度较大的《怒吼吧!黄河》获奖。音乐老师高兴地将40多个小合唱队员请进馆子,用他微薄的薪水请每人吃了一碗小面。

当年,有几个抗日同盟军美国士兵,来到达县城,天主教堂司铎神父在“天主堂”举办联欢会。天主教堂属典型欧洲哥特式风格,钟楼高耸,顶层四面装有时钟,按时自动打点报刻,规模与气派,让美国人感到惊讶。小学合唱团先演唱了几首抗战歌曲,还安排杨先国单独演唱《小蝴蝶》。几个美国士兵高兴得跳了起来,抱着小杨先国亲个不停,不住地叫OK!

杨先国小时候,家有不少藏书。父亲还为他订阅了当时中国唯一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父亲要求杨先国背诵《唐诗三百首》,说“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课余期间,杨父还讲解《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等。

1950年春节,达县解放后第一个春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都是秧歌、腰鼓、龙灯、狮子、彩船、金钱棍队伍,向市民拜年祝福。向地委和县委,专署和县政府,军分区、县武装部拜年时,均回赠丰厚礼物水果、香烟、粮食等。杨先国参加腰鼓队,回家时腰包里塞满了礼物。

1950年夏,杨先国12岁考入达县第一中学。掌握的单词超过中学一年级水平,代教一个班英语,同学叫他“小杨老师”。

1951年,达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文化馆业余话剧组的基础上成立文艺宣传队,招收十名男女青年,年龄不限。考试主要由达县县委宣传队队长兼编导况余恷主持(况1941年毕业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系中央戏剧学院前身,相继参加过“实验剧团”、成渝“国立剧专校友剧团”演出)。杨先国报名考试,音乐、识谱、唱歌、铅笔素描及表演等,均获“优秀”评语。

发榜那天,300多人报考仅招收10人,杨先国榜上有名。母亲要杨先国继续读书。杨说服母亲,边当演员边自学,不到13岁小杨进入文艺宣传队。

经学习排练,宣传队排演全国知名歌剧《白毛女》《刘胡兰》《王秀莺》三出。那时,达县军分区文工队排演《赤叶河》。宣传队虽才组建,但有专攻表演的况余恷执导并兼演《白毛女》穆仁智,有舞台经验的蒲心玉扮演女主角刘胡兰、喜儿,嗓音高亢明亮,音域宽阔。其它角色王秀莺、大春、黄世仁、黄母、大胡子连长等,个个在舞台上立得起,获得空前轰动效应,受到达县党政军民一致叫好,场场爆满。

杨先国排练的小秧歌剧《小两口赶场》,在磐石乡为庆祝土改胜利大会演出。广场上农民观众成干上万。土改工作团的领导白兰芳(后任达县县委书记、地委农工部长。江津地委第一书记、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离休)观看演出时高兴得合不扰嘴,演出结束时,他派通讯员叫小杨吃水饺,并鼓励好好学习,好好演出。

因土改工作需要,宣传队队员全部投入土改。小杨分在渡市,领导人是达县第一任县委书记贺志华(北大学生),要求小杨白天参加土改工作,晚上到贺的办公室读书、练字,抄写《土改通讯》稿件,不懂就问。还将一支派克钢笔奖励小杨,寄予殷切希望。土改结束后不久,贺书记调北京。上世纪末,国务院轻纺工业部副部长贺志华随团赴美考察期间,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杨先国得知噩耗,洒酒祭奠!

1951年10月,达县宣传队经调整扩大改名达县地委文工队。原军分区文工队撤销,队长巴占一调任达县地委文工队任队长,副队长况余恷。14岁的杨先国兼任通讯员,在那电话紧俏年代,上报下传全靠跑腿递送。

文工队排演大型话剧《庄严与丑恶》,描写国民党在江西上饶设立集中营迫害新四军的历史。彩排时,地委书记杨绍贞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前来观看,第二天亲临文工队召开座谈会,讲观后感,讲皖南事变,分析剧情历史背景,帮助演员理解角色,最后肯定说:“这是一出好戏,中华民族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段历史。”文工队演职员大受启发,演出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后来,杨绍贞书记调任国务院第八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为丰富达县中小学学生文化生活,文工队排演苏联著名童话歌舞剧《小白兔》。杨先国饰主角小白兔,请体操老师专门教授鱼跃和前后滚翻等基本功,模仿表演兔子活蹦乱跳的天真形象。该剧上演后,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烈欢迎,各学校争先恐后订票或包场。一些中小学生路遇小杨,指着喊:“小白兔!”

小杨在大型话剧《战斗里成长》扮演石头,一个苦大仇深的农家孩子,经过战争的锻炼与考验,最终成长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排练之前,到部队参加军训体验生活,从立正稍息到实弹射击摸爬滚打都与战士们在一起。《战》剧演出获得空前成功,达县专区所属各县争先邀请演出。有业内人士评论:达县地委文工队与西南军区文工团上演的《战》剧相比较,略有胜筹。

一个文艺童星冉冉升起,小杨表演之路风光无限。但,小杨人生必须经历的变声期到来。男一般14至16岁,发声困难,不能表演有声语言节目。巴队长安排小杨参加舞蹈队,或男扮女装跳群体舞,后改学小提琴和二胡,每天坚持演练,进入乐队。

1953年,达县地委文工队更名为达县专区文艺工作队。那时,演出歌舞节目时总要安排大合唱,由巴队长亲自排练并担任指挥。一次临演之前,巴队长突然生病,指定要小杨代他指挥。自此,小杨开始走上音乐指挥演艺之路。指挥不能简单理解为“打拍子”,音乐指挥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不但要体现出作品的旋律、节奏、结构等音乐特点,还要体现出作曲家的思想、观念、哲理,并激发乐团成员最佳潜能。做一个好指挥,除了具备各种音乐专业知识之外,还需丰富社会人生认识。小杨忙于学习许多新课题:指挥法、配器法、和声系、乐理学等。不仅指挥合唱,也指挥乐队。

大型歌剧《白毛女》上演,15岁的小杨担任音乐指挥,况余恷任导演,巴队长饰杨白劳,凡不在台上的演职员都是合唱队成员,这是文工队有史以来第一次正规演出大型歌剧。当舞台上大春搀扶着受苦受难的喜儿重见天日时,一曲《太阳出来了》音乐骤然响起,气势磅礡,激励人心,博得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1956年达县专区文艺工作队扩大招员并更名为达县专区文艺工作团,新来团长李华,浙大学生,在大学反蒋学潮中入党,后参加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副团长况余恷。李华很有民主作风,文工团没有党支部,只他一人是党员,于是建立团支部,由李华和共青团支部共同实行集体领导,组成了一个“团务委员会”。小杨是团支部宣传委员,成为“团务委员”,进入文工团领导班子。

李华非常重视文工团演出节目更新和演出水平提高。他八方游说,从西南音乐学院要来了作曲和小提琴两名本科毕业生,从西南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训练班要来了几名结业生,充实业务力量。还将本团有发展前途的演员、演奏员送到相关院校及省歌舞团、重庆歌舞团去学习。不多久,文工团演出艺术有了质的变化。

李华安排杨先国奔赴大巴山采录各种各样的山歌小调,搜集史料与传说,尤其是那些与苏区红色政权相关的故事。那时没有公路,背着铺盖卷,翻山越岭全靠自己两条腿。

为开拓眼界,李华带领文工团队去重庆学习演练。开初在“大众游艺园”演出,“大众游艺园”是一个仿“上海大世界”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集戏剧、电影、曲艺、杂技、民间文艺表演于一体,实行一票制入园通看。文工团土色土香的大巴山文艺,贴近生活,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一炮打响,惊动了重庆市文化主管部门,特别腾出市文艺馆剧场,邀请在市内挂牌公演。

重庆西南人民广播电台为欢迎首批回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需录音播放重庆市文艺馆作曲家杨明良与《重庆日报》词作者张天寿合作的一首男女声小合唱《刚刚摘下的苹果》,特邀文工团去电台演唱录音制作,由杨先国指挥演练。这是文工团破天荒第一次为电台录制节目,实现了词作者、曲作者和电台三家满意效果。文工团接连又被请去二次三次录音,其中,17岁的杨先国创作改编的大巴山民歌《盼红军》,经制作纳入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栏目播放了一周。

杨先国,4岁学唱街头抗日歌曲,7岁进入小学生合唱团,13岁考入宣传队,经历歌舞剧演员、舞蹈演员、乐队队员,15岁任乐队指挥,17岁涉音乐文艺创作。每一个角色都很出彩,大家叫他“天才文艺少年”。杨先国少年时期的文艺成就,既是天赋,更是后天相关领导及文艺前辈对他的培养以及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