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时政 >> 

勇担使命 抢抓机遇

——达州社科理论专家谈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

更新:2020-09-29 11:30:46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    编辑:庞岚月


丁登林:

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达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工作。系达州宏观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专家。

奋力开创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新局面

前不久闭幕的市委四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达州市委关于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决定》,这对达州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国家战略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深入思考如何跨区域整合发展资源、破解共性难题,奋力在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中展现达州担当、体现达州作为、作出达州贡献。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万达开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川渝交通网络东出北上的“咽喉通道”,也是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和门户。达州市是四川省东向开放重要门户,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最重要的主体力量。我们围绕示范区目标定位,齐心协力谋划好建设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

要凝心聚力,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规划从宏观上、战略上指引就容易迷失方向,没有规划从微观上、战术上明确路径就容易走上岔道。要树牢“一体化”意识,强化“一盘棋”思想,突破区域行政区划的限制,突出“全区域”和“全方位”,不断深化万达开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达州、万州、开州应凝心聚力,统筹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共同推进区域规划同图、交通同网、产业同链、信息同享、科教同兴、市场同体,把事关川东北、渝东北长远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等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的“大盘子”。

要打通动脉,突破瓶颈,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交通决定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格局,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必须坚持交通为重、交通为先。一方面要聚焦“外畅”,提升区域城际快速通达能力。万达开三地,要实现高铁、高速复合通道畅联成渝“双核”,构建大容量快速通道群,形成成都、重庆、万达开“铁三角”,实现1小时通达;尽快开工建设成达万高铁;加快推进西安经达州至重庆高铁前期工作并尽早开工;渝万高铁项目尽快启动建设。另一方面聚焦“内联”,建设区域直连大网络。打造相邻城市间力争达到1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更好地发挥达州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要统筹达州机场、巴中机场、万州机场、巫山机场建设,优化新建达州机场的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推动达万直线高速、开江至梁平、城口至万源、大竹至垫江的高速公路建设;以万州港、达州“无水港”、丰都港、忠县港为纽带建立区域性港口群、港口联盟,推动港口联运合作与联动发展。加强港口、高铁、高速公路、机场联动建设,实现无缝对接,打造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要突出比较优势,优化现有产业体系。产业支撑能力是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优化现有产业体系是提升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产业支撑能力的核心和关键。达州要聚力推进优势资源开发,加快天然气、锂钾资源开发利用,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聚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突出“6+3”重点产业主导地位,加快构建“5+5”现代服务业体系,着力推进“9+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聚力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和企业主体培育,加快现代产业发展,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打造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要加快重点领域合作的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万达开协同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要提升万达开政务服务的协同水平,建立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实施项目“并联审批”和限时办结制,开展企业营业执照、便民服务等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资格互认;携手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开展重大科技联合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推动环境领域、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信贷等领域的联动执法,建设定期通报沟通的合作平台。

要协同保障改善民生,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要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教育中心;共建共享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共建共享文化体育服务,加快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共建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包容共享的公共服务圈;要协同抓好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保护一体化。要协同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共同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唐敏:

女,汉族,1985年3月出生,管理学硕士,达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讲师,长期从事公共管理教学科研工作。

携手同城化 共建“示范区”

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紧扣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部署、新举措。未来的“双城圈”生活会给达州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体验呢?毋庸置疑,三地百姓将会感受到三地同城的便捷与实惠,收入会不断增加、出行更加便捷、生活品质更加提高,生活越来越美好。

同城化是趋势,组团助跨越。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融合、互动、互利、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带动增量、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整体竞争力、融为和谐宜居城市。

万达开三城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双核”的北翼,是川东北渝东北交界地区,属于欠发达区域,经济体量不大、人口众多,唯有组团抓住区域协调发展的机遇,经历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到同城化发展三个阶段,实现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才能将特有的区位、交通、生态和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才能提升整体承接力、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才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国家西部高质量发展战略早日实现。

同城化有基础,合作已频繁。同城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过程,涉及到两省(市)三城,需要打破行政壁垒,协调发展产业、交通、环境、金融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需要多层级、多部门合作,持续地投入人力、物资、资金。

万州、达州、开州是老邻居,原同属于四川省。1997年,万州和开州划归重庆市,行政区划的重组难以改变三地地理相邻、人文相融、交通相通、产业相近的特点,他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具有天然的合作条件和基础,长期以来保持着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自今年初以来,三地政府深入思考、主动作为,重点构建万达开“水涨船高”命运共同体。特聘省级以上的10名专家学者组建“万达开统筹发展研究院”;签订大数据、文化旅游体育、交通、产业协作、住房城乡建设一体化,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等多项统筹发展合作协议;制定“1+7”政策文件,形成落实国家战略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改革“四重清单”;设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交流发展情况、研究重大事宜、形成重要决策;组建联合办公室,落实合作事项、通报合作进展;共谋1个自由贸易区、2条国际通道、4个区域中心、4个开放口岸、若干条产业物流专线等建设。

同城化正加速,成本须降低。同城化目标是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一体化,三城合一,三城同城,重要的方法就是把区域内的交易成本降到最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快速、频繁、多向、自由流动到区域内的各个角落,实现城市群的造血和质变。须加快对三城的人口、交通、产业、资源等基础信息的整合与分类,形成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信息库,为示范区科学统筹规划提供依据;须加快对涉企政策制度进行调整,秉承集约发展理念,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做好功能分区、完善重点产业链条,避免产业低端重复、监管缺位;须加快满足居民的优质生活需求,做好公共交通一体化、医疗一卡通、保障一齐享、信息一网宣、异地结算一次办等公共服务。

面对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我们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携手同城化,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特别是作为体量最大的达州,更应该做好表率、主动出击、消减斥力、增强合力,促进规划同构、城镇同建、交通同轨、产业同链、生态同护、服务同质、发展同步、成果同享的实现;更应该凝聚更多的智慧,探索跨省市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新举措,打造一个更强的区域型市场竞争主体,发挥好“1+1+1>3”的综合效应,为三方赢取更大的发展后劲,回应三区市人民的殷切期盼。

张娟:

女,汉族,1987年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2015年通过“千名硕博进达州”计划,引进至达州市委党校工作,现为达州市委党校讲师。

加快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达州发展实效

中共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是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谋划了达州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为推进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重点要围绕发展定位,提升达州发展战略牵引力,围绕项目落地,提升政策推动力。

要提升主城带动作用,推进城市发展战略升级。市委四届八次全会部署了“南拓、北联、西跨、东进”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目前,要实现“两个定位”,必须推动中心城区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拓展城市规模、增加人口规模。具体来说,要通过撤县设区的方式扩展城市的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发展的战略升级。要加快实现开江撤县设区,发挥人口优势,实现“城市规模和人口城镇化率”的复合增长;要加快“中国纤谷·智汇新城”建设,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挥经济增长优势,实现主城区整体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双跨越”;要重点发展新材料、现代物流、电子信息与数字产业,加快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建设,发挥新兴特色产业优势,实现产业结构从“比重优化”到“内涵优化”。

要提升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县域经济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石,县域经济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发展实力,县域经济发展越有潜力,全市经济发展就越有活力,县域经济强则全市经济强。冲刺4000亿,必须提高县域经济的总量,提升县域经济的质量。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围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数字经济、金融为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要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康养、红色旅游,加大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利用,打造天然气、锂钾等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和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要抓住政策优势,推动交通、文旅等跨越式发展。要以省委“支持达州建设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为牵引,提升达州在西部地区的交通战略地位,建设外畅内联、互通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成达万、西渝高铁建设,将万达开通勤时间缩短到半小时以内,构建区域城市之间“直连直通”的交通格局;要以省委“开辟成都经达州至万州港铁水联运新通道”为推动,加强与万州合作,建立综合性的铁水联运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产业竞争力;要以省委“促进成渝地区北翼跨越”为支撑,推动交通物流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开放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要以省委“支持达州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为助力,推动巴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要以省委“协同加快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川东北和渝东北一体化发展,打造省际交界区域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为契机,形成组团争取国家及跨省优惠政策、重大项目支持,促进“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向“项目优势、经济优势”转变。

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是中央赋予达州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任务,也是达州迎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快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达州发展实效,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贡献达州力量,书写达州篇章。

钟英:

女,1990年10月出生,四川开江人,四川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年通过“千名硕博进达州”计划,引进至中共开江县委党校工作,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展现开江新作为

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开江加快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区、现代粮油物流产业示范区和智能制造(阀门)先行试点示范区,打造川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开江作为达州东向出川、联动渝万对外开放合作门户城市,是达州市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重要节点城市,为此,要紧抓战略机遇,主动作为,全面融入,借势借力,切实把开江打造成为川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奋力实现经济总量“冲刺300亿”、城市规模“建设双35”、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聚焦共建共享,争创区域重要增长极。开江地处万达开经济走廊核心,是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前沿阵地,争创万达开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势在必行。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等区域协作发展新机制,加强与川渝毗邻区县交流合作,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及成渝“双核”产业转移,全方位对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和“三峡新区”建设规划,高度聚集区域内发展要素,探索“前港后园”发展模式,全力争创“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构建同城化通勤网,打造开江到达万中心城市“半小时交通圈”,共同推动区域公共服务信息互通和数据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全县发展水平,建成区域一体化发展路径。

聚焦互联互通,实现交通枢纽一体化。开江位于万达开区域几何中心,作为“达州东向出川门户和桥头堡”,是达州乃至四川取道万州、通江达海的门户城市,打造万达开区域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基础厚实强劲。编制川渝毗邻区县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规划,依托在建和规划建设的成达万高铁、达万铁路扩能、开梁高速、达万直线高速、达开快速通道、开梁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积极构建“外联、内畅、互通”交通网络。在“大通道”建设方面加快完成与毗邻县“十六条”通道的规划建设与改造。在“干线公路”建设方面统一建设标准、建设时序、建设进度。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协同推进,打破“瓶颈路”,打通“断头路”,疏通“毛细血管”,由“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转变,由公路运输向“铁公水联运”转变,由“独立发展”向“协作共建交通圈”转变,实现县城与周边区县、县城与乡镇“半小时交通圈”。

聚焦同兴同融,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开江位于“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交汇地带,位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腹心地带,抢抓县域集成改革机遇,全力推进行政管理、要素配置、乡村振兴、社会民生和开放合作等领域系统改革,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样板区。突出与川渝毗邻地区产业合作产业互补,共同承接长江经济带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通过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产业、创建大品牌、推动大融合“四大举措”,以智谷机电产业园为依托、着眼“高”“精”“专”产业集群。以标准化厂房为基础,重点培育电子信息及大数据产业。以大米加工、稻田+、小龙虾、大闸蟹、豆笋加工为依托,形成开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不断将开江打造成达渝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依托金山寺、飞云温泉、宝石湖等创响巴山风光、巴人文化、红色旅游三大资源品牌,协同推进跨省市县界山水田林湖草生态保护及修复,共同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依托良好的人居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打造万达开“城市后花园”以及川渝东北部有影响力的精品民宿群和医养、康养产业集群,建设山水田园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