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时政 >> 

达州:沃土绽放“小康花”

更新:2020-09-22 11:03:56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记者 漆慧霞 刘姣    编辑:庞岚月

通川脆李、达川乌梅、大竹香椿、渠县黄花、开江麻鸭、万源富硒茶、宣汉蜀宣花牛……数不清的巴山“宝贝”带着人间烟火气,走出了大山,走上了餐桌,走进了心间……

一直以来,土地的馈赠从不吝啬,如何运用这片沃土带动群众走上致富奔康之路,如何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达州在思考、在作答。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用心书写人民和历史交付的厚重答卷。

醉美和谐城乡 (刘毅 摄)

粮食总产量317.8万吨,位列全省第一;生猪出栏321万头,位列全省第五;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2个(省四星级园区2个),总面积达60万亩,总产值突破65亿元;通川区创建为省级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三个乡镇30个行政村同步跨入省级先进行列……

特别是让人们称道的“四乡三都两基地一县”美誉,即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糯稻之乡、中国乌梅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醪糟之都,国家商品粮、优质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和中国香椿第一县。

2019年,7个县(市、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3.16%降至0.12%,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第一产业增加值344.83亿元,居全省第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4元,增长10.3%。

当下,我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机遇,围绕现代农业“9+3”产业体系,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立足粮食增产、生猪保供、特色增效,使得红色沃土绽放的“小康花”格外夺目。

抓改革 促农村活力提升

土地,农民的命根子。

达州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地区,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市7个县(市、区)中,有宣汉县、万源市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和5个省定贫困县(区),贫困村828个,贫困人口71.6万,贫困发生率达13.16%。

让土地焕发活力,带领群众走出贫困的泥潭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

桔红人欢笑 (杨剑波 摄)

今年5月,宣汉县观南凤片区满山的大樱桃树首年果实累累。顶着烈日,观山乡观山社区贫困户袁诗现正在自家的果园里料理着树苗,被晒得黝黑的脸庞上挂着笑容。“自从有了大樱桃产业项目,我在家门口务工就能挣钱,还流转了200亩土地种上了大樱桃,带动和我一样的贫困户致富奔小康。”

这一切源于改革的推动。为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我市紧盯“人、地、钱”三个关键,聚焦主体培育、用地保障、金融投资,确保了产业“遍地开花”。

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新型农业人才队伍,组织60余家专合社成立达州农联联合社,成功申报7家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累计发展农民专合社4790家、家庭农场2118家,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

制定出台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产权管理办法,全市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率达90%以上,通川区成功纳入全国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建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机制,累计放贷4264万元;建立产业扶贫信贷基金、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风险共担基金,分别累计发放33亿元、4.3亿元;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分别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2030.8万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468.9万元。

同时,严格落实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帮扶要求,强化贫困村“5+2”和非贫困村“3+2”帮扶机制,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加大对边缘户和脱贫户监测关注力度,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一户。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现71.6万贫困人口脱贫、82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个贫困县(市、区)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抓防控 促经济稳定增长

作为农业大市,2019年,我市粮食总产量达317.8万吨,位居全省第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全市畜禽养殖户、果蔬种植户、休闲体验观光农业经营户均无法正常营业,严重影响农民经营性收入。

“李站长,我急需稻谷种、玉米种和化肥……”今年2月25日,渠县有庆镇云岭村种粮大户章元柏通过微信与该镇农技站站长李天建联系。很快,东西准备齐全后,该镇村干部迅速免费送货上门,帮其做好春耕准备。

不仅保农资,还要送技术。2月26日,市农技站站长宁孝勇带领工作人员为渠县望溪乡种粮大户蒋仁国进行水稻、玉米直播技术培训。“真的太好了,这项技术省工又省时。”蒋仁国连连竖起了大拇指。

鹅鸭欢歌 (赵鹏 摄)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复生产。市委、市政府聚焦“农业多贡献”,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揽全市“三农”工作,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美丽宜居乡村为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粮猪稳产保供、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农村改革创新和万达开农业协同发展等五大工程,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将扩面提质作为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不断加大轻简节本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全市累计扩面12.84万亩,完成粮食播面848万亩;出台经济恢复“35条”措施,制定《2020年度生猪稳产保供工作考核办法》,引进正邦、蓝润集团等“三类500强”企业6家,调运补栏仔猪75万头,规模化养殖占比达55%,仔猪供给率达73%。

另外,为解决好农民工出行难、务工难问题,我市大力实施农民工返岗“春风行动”,与用工大市沟通对接,提供“点对点、一站式”直达服务,有序引导有意愿人员外出务工。对一时难以返岗的务工人员,积极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就近提供短期就业岗位和公益岗位;对有留乡意愿的农民工,积极支持就近创业就业。

9月17日,我市召开“农业多贡献”暨“2020年农民丰收节”新闻发布会,“晒”出了成绩单——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49.96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市GDP的15.7%;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8元,同比增长7.4%。

抓园区 促乡村产业壮大

做实、做强、做大乡村产业作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核心工程,以产兴村、以产强村、以产活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势不可挡。

我市坚持“一盘棋”规划、“一张图”作战,出台《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2019—2023年)》,突出优质粮油、富硒茶叶、特色水果、中药材、生猪(肉牛)等特色优势产业,力争用五年时间拟规划建设100个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园区。

建成一批优质粮油、富硒茶叶、特色果蔬、稻渔综合种养等现代农业园区,推进园区田网、水网、路网、电网、信息网“五网”配套,实行种养循环、绿色生产,加快高标准农田、农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发展基础水平。

突出抓好园区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初加工,培育精深加工“旗舰”企业,引进鑫谷粮油、国储农业、曾好农业等企业,做大做强东柳醪糟、蜀韵生态、巴山雀舌等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初步形成了粮油、畜禽、茶叶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依托茶叶、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推进园区产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跨界融合。深化品牌强农行动,以标准化、生态化助推品牌化,铸造达州农业金字招牌。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进园区行动,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加快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建立“专合组织+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互联网+专合组织+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和进园务工、入股分红等合作经营机制。

火辣的生活 (李黎 摄)

与川农、中国农科院茶研所、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等20余家院所密切合作,在园区组建专家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27个,开展关键技术协作攻关,集成应用了一批“六良”配套标准化技术和农业机械、水肥一体、物联网、智能控制等现代装备,推进智慧农业、数字园区加快建设。

同时,我市着力抓牢农特产品精深加工这一关键,聚力农产品加工企业招大引强,筛选本地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农产品在加工环节留存更多利润在乡村一级,助农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全市已认定农业园区42个(其中省四星级园区2个、省级培育园区5个),总面积59.7万亩,总产值65亿元,总投入50.9亿元,实现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以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以上。

抓治理 促人居环境改善

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环绕着村庄,小桥横跨两岸,岸边那长而柔软的柳枝垂在水面上,水面泛着粼粼的波纹……“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景致在达川区万家镇双桥村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只是我市“生态宜居”新农村面貌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三大行动之一,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工作要求,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在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环节,大力推进村庄清洁整村行动,引导农村居民逐步养成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

全面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坚持设计、建设、运营“三同步”,对集中居住的新村聚居点,建设日处理能力30吨及以上的污水处理站;扎实开展“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分散处理、联户处理、集中处理等改厕模式,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1%。

深入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养殖场(小区)+第三方主体+种植基地(农户)”模式,实现畜禽养殖粪污异地还田利用,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9%,并积极推动家园美化、村庄绿化,加快实施道路硬化、街道亮化,集中开展环境净化、文化传承。

同时,按照“基层党建引领为核心,自治、德治、法治”等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思路,探索形成“六老六长责任制”乡贤治村、“品德银行”乡风引导等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目前,全市2276个农村社区建成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站1.84万个,8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达1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21%。

大竹县庙坝镇和达川区万家镇双桥村、宣汉县君塘镇洋烈新村、渠县渠南镇大山村创建为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以前农村环境差、收入低,大家都想出去。”双桥村77岁的村民颜邦瑞说,“现在农民有田地,有收入,居住环境也好,让我们去城里生活还不愿意哟。”

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征程中,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成为真正的农业强市?达州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