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渠县 >> 时政 >> 

渠县:一个农业大县的精彩嬗变

更新:2020-09-17 10:22:34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李夏冬 徐芮 记者 漆慧霞 刘欢 邱霞    编辑:庞岚月

“争创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在今年1月15日召开的渠县十三届五次党代会上,此句一出,掷地有声。作为百万人口大县、农业强县,这是任务、是要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长龙绕新村(王华清 摄)

2019年,渠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9亿元,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排名第一,两次被评为“中国西部百强县”,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一呼百应、众志成城,一马当先、所向披靡,一心为民、人民至上,一往无前、敢于胜利。这,就是“渠县样子”!

振兴乡村

打出4张“硬核”牌

目标锁定!创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是农业的大事,更是渠县发展的大事!

今年,渠县上下围绕强化组织、健全机制、固优补弱等方面,定思路、定目标、定任务、定要求,打好“组织、预防、服务、管理”4张“硬核”牌,为创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保驾护航。

打好“组织牌”,筑牢“硬堡垒”。分别成立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委书记和县长为双组长的创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领导小组,建立“1+7+4”工作模式,全方位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责任和考评机制。

打好“预防牌”,打开“安全阀”。分析全县乡村振兴数据统计监测存在的问题,各相关部门研判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短板、漏洞,变压力为动力。

美丽新村(达州日报航拍队 摄)

打好“服务牌”,当好“引路人”。全力实施“保姆式”服务,探索实施“线上+线下”指导机制,组建渠县乡村振兴QQ工作群,在线解决问题500余次;组织召开乡村振兴工作动员大会1次、联席会20余次。

打好“管理牌”,铺设“前进路”。高标准编制《渠县2018—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渠县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等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按照“1+N”模式,量身定做产业园区培育、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园等10多个分项规划,实现“一张蓝图、一本规划、一抓到底”。出台《渠县创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工作方案》《渠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等政策,细化职责,明确奖惩。

2019年,渠县成功创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被纳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县,中滩镇、渠南镇成功创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乡镇”,李馥镇凤凰村、定远镇团寨村等6个行政村成功创建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渠南镇大山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135个行政村荣获“宜居乡村·美丽达州”称号,为渠县争创“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该县建成标准化垃圾处理设施37处,修建村级垃圾收集池等568个,建立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28个,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4950户、无害化厕所改造6370户,实现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40%,新建农村公共厕所33座、改建7座,实现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率78%。

科学规划

凸显不同区域特色

“规划要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避免出现项目同质化,渠县特别注重不同区域的规划特色,强调规划对当地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

渠县万花谷(王华清 摄)

该县先后制定《渠县2019年乡村振兴示范区(渠南—中滩)建设方案》《渠县2020年乡村振兴示范区(中滩—有庆)建设方案》,形成“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进一步巩固提升“渠南—中滩”乡村振兴示范区,发展柑橘(柠檬)等特色产业,延伸打造“中滩—有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立“鱼米之乡”种养结合模式,为全县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积累经验、作出样板、提供示范。

“渠南—中滩”示范区内建成集中连片柑橘(柠檬)产业1.7万亩、水产养殖基地2000亩、水稻1.2万亩,并采用“猪-沼-果”种养循环模式,建设水肥一体化管网试点1500亩。

该示范区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8个、家庭农场88个、农民合作社23个、农业企业6个,建设物联网环境监测及智能滴灌系统1000亩,进一步加大“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实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85%以上、农业信息化水平60%以上、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5%以上。

该示范区坚持“示范带围绕园区建”的思路,集“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五大振兴元素,以“渔山果林”为自然特色,以“文史民园”为传统底蕴,新建绿道10.5公里,以“一站一景”的理念建设绿道驿站4座。建成农耕文化走廊及体验场地1500平米、党建文化走廊1处,全方位展示地域特色文化、家风家教、乡贤名人。

同时,该示范区开展“三清两改一提升”人居环境示范点建设,新建垃圾收集池3处、生态污水处理池1处,建筑风貌、院落改造、微田园整治及改厨改厕82户,逐步实现乡村振兴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型。

关键时期

脱贫振兴“一起走”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是渠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交汇的特殊时期。渠县县委、县政府决定:脱贫振兴“一起走”!

渠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集成产业、文化、生态、教育、医疗等乡村热点问题,出台《“15+1”扶贫专项2020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精准落实“六个一批”帮扶措施,持续推进“5+2”“3+2”帮扶机制,在定远镇团寨村、三汇镇白蜡村等地开展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试点,将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支持乡村振兴的常态化帮扶措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帮扶单位在帮扶村举行放鱼苗仪式(蒲渠林 摄)

同时,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2020年“三农”重点工作决策部署的实施意见》《渠县“农业多贡献”2020年行动方案》,分别从稳定粮油生产、保障生猪稳定供给、强化农产品流通保畅、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续发展等方面,精细划分年度工作内容,明确全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81.9万亩,确保粮食总产达67万吨,完成92万头生猪年出栏任务,要求年底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4.2万亩,实现全县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0%以上,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互联网+”农产品收入达150亿元以上。

为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渠县将已摘帽贫困县作为重点,发展本地“四梁八柱”产业,谋划培育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建设22个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发展“7+3”特色产业基地150万亩,推动“3瓶酒”“2朵花”“1盒茶”“1瓶醋”“1桶油”“1袋米”“1包盐”走向市场。

优化本地“山清水秀”生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畜牧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0.8%以上,落实农业生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保证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40%以上。

传承本地“賨人部落”文化,深度研究“古賨文化”,展现“巴风賨韵”新气象,深度开发竹编、黄花、特醋等特色产品,持续推进賨人谷特色小城镇建设,开工建设刘氏竹编非遗博物馆、賨都阙里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打响“古賨国都·悠然渠县”品牌。

培育本地“奋发有为”人才,大力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育工程,吸引1178名优秀农民工返乡发展,培养农民工村级后备力量1459名,实施村级后备力量“三千计划”培育工程,动员村里老党员、老干部、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服务乡村,鼓励支持发展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主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成230名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录入家庭农场名录库3012家。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渠县统筹农村教育、医疗、交通、社保、住房等基础民生事业建设,对210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投入20.1亿元,完成道路硬化516.7公里,新增变压器168台,架设高低压线路768公里,建自来水管网829公里,修供水塔(池)99个、生活广场185个、小型水利建设293个、污水处理厂50个、村级服务设施49398平方米,实现路、水、电、网络全覆盖。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解决基础民生、衣食住行的“利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热点民生、安居乐业的“绝招”。下一步,渠县将探索有效的衔接手段,做好规划衔接、政策衔接、机制衔接、投入衔接,以乡村振兴战略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助力破解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力争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答出高分、走在前列、树立标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目前,渠县累计减贫142421人,2014年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2018年退出“省定贫困县”序列,2019年动态新增2户6人达到退出标准,退出贫困村130个,易地扶贫搬迁35295人。自2016年以来,渠县连续4年被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先后10余次接受国省“脱贫大考”。

乡村治理

形成新格局新标杆新方向

近年来,渠县渠南街道大山村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逐步形成渠县乡村治理的新格局。

位于渠城南面的大山村,辖13个村民小组、888户、3009人,现有共产党员58名。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该村回引在外成功人士肖云贵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回引大学生雍雪剑担任村委会主任,发挥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有威望的能人作用。

黄花丰收季(蒲渠林 摄)

正因为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大山村把“互联网+”融入基层党建的宣传教育中,创新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农村党建电商扶贫计划、“党员示范项目带动”行动。通过“电商+产业基地”“电商+龙头企业”“电商+专合组织”等模式,该村把电商能人培养成党员、把贫困党员骨干培养成电商能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山村通过“互联网+党员干部”培训,提升了干部创新创业意识;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大喇叭”、惠民工程“党群服务E平台”以及建立村级公共服务站,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公共服务。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专职的人专心做事。大山村通过组织体系建设,让群众更有依靠、基层党组织更有凝聚力。

2019年以来,大山村构建“自治”新格局,制定村规民约,形成维护社会治安、调解民间纠纷、保障村民利益、实现村民自治,民主议定和修改并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实现了移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

乡村要振兴,治理要有效,产业是支撑。

近年来,大山村将重点放在特色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的培育上。全村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柑橘5000余亩,发展生猪和种猪养殖规模户4家,“跑山鸡”规模养殖10万余只,年实现销售收入近6000万元,解决了全村100余人务工,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该村全面建成农产品初加工链条,建有农产品加工厂房7000平方米、初加工生产线4条,年加工柑橘(柠檬)1000吨;建有农产品冷藏库500吨,实现农产品全部储藏保鲜、分选销售,有力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该村大力发展城乡融合乡村旅游,依托“渠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创新城乡发展模式,建设集住宿、休闲、娱乐、垂钓、采摘于一体的农家乐,可接待3000多人,做实了“田园渠南”产业发展。

古老的賨人故里,又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正以“魅力渠县”的新形象向我们款款走来!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