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万源 >> 时政 >> 

“甜蜜事业”酿出甜蜜生活

更新:2020-09-14 09:38:36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特约记者 马发海 记者 杨航    编辑:庞岚月

在万源市青花镇柳花坪村的一处山坳里,养蜂户李明庸正在割蜜。李明庸于2018年回乡养起了中蜂,经过“太一”公司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以及自身努力,中蜂养殖技术日渐成熟的他已养殖中蜂130群,预计今年可实现年收入6万元。

绿色蜂场

近年来,万源市不断优化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坚持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政策扶持三结合,加强技术培训,加快推进蜂蜜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绿色产业崛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培育农村发展新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养蜂助贫困户顺利脱贫

近日,在八台镇天池坝村养蜂人邓如军家中,密密麻麻的蜂桶错落有致地安放在石头之间,人一靠近,便能听到蜂群飞舞的“嗡嗡”声。邓如军早年在湖南打工时,因事故致双手残疾,2012年开始在家养蜂,最初因采取老式方法养蜂,效益不是很好,10余桶蜂一年到头收入也就3000元至4000元,离他的脱贫致富梦相去甚远。2013年,重庆市太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万源市后,邓如军的养蜂事业迎来了改变。

“我跟‘太一’公司的技术人员学新式养蜂,还常被组织到各地参观学习,逐渐掌握了新的技术。”邓如军说,新技术的运用,让他家收益猛增,在2014年就靠养蜂的收入成功实现脱贫。

错落有致的蜂桶

如今,通过不断发展,邓如军的蜂场已拥有100余群中蜂,每年产蜜800斤以上,每年各项收入已超过10万元。“现在我通过微信建群进行网上销售,群里有好几百个客户,有蜜了我在群里说一声,几天就卖完了,价格还很理想。”邓如军告诉记者,中蜂能充分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又少,因此非常适合山区定点饲养,完全可以作为山区农户一个短、平、快的居家产业。

中蜂养殖成为金字招牌

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的万源市生态环境优越,拥有蜜源植物1200余种,万源中蜂具有体型较大、吻较长、耐寒性好、产蜜量高等特点。因此,万源将白沙、蜂桶等13个乡镇列入了“蜂桶中蜂”遗传资源保护区,2013年11月被确定为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

中蜂产业既是农民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又是维护生态平衡、物种多样化和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万源充分利用当地的蜂桶中蜂和丰富的蜜粉源植物资源,通过建基地、创品牌,大力推进中蜂的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致力“酿”造一项大产业,让中蜂产业发展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养殖户割蜂蜜

2011年,万源市返乡创业农民工李晓继回到家乡创业,潜心学习中蜂养殖技术,结合古法养殖技术发展出了适合万源独特环境的中蜂养殖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促进中蜂养殖产业优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致力打造万源市“蜂桶蜂蜜”品牌。2012年,“蜂桶中蜂”蜂蜜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13年,李晓继创立了万源市太一蜂业有限公司。太一蜂业有限公司先后与太平镇洪岭寺村、钟亭乡松树门村等36个贫困村签订了养蜂合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让中蜂养殖真正成为老百姓摆脱贫困的甜蜜产业。李晓继也获得了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2019年度先进个人称号。

万源市蜜之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创办人杨毅是沙滩镇党家坡村人,2015年注册“蜜之源”公司,利用闲置村小房屋养蜂。“现在我主要做种群资源保护和推广,通过繁殖中蜂带动广大养蜂户脱贫致富。”杨毅说,他自己的蜂场一年产蜜约5吨,销售蜂群2000余群,共带动周边20余个村(其中10余个贫困村)2000余户农民从事中蜂养殖,年总产值约1500万元。

养蜂扶贫酿造“甜蜜生活”

“绿色,不仅是万源市的底色,也是村民增产增收的一抹亮色。”万源市长坝镇幺滩村党支部书记吴汝松说,近年来,该村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养蜂,走出了新路子,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巨大能量。

幺滩村山清水秀、林木茂盛。依靠优势的自然环境,当地村民有养蜂的习惯,但传统的养蜂户分散经营,蜂蜜质量很难提升,销路不畅。长坝镇及相关帮扶单位下沉攻坚力量到幺滩村后,加大帮扶力度,充分挖掘资源优势,联合积极做好调研,走进养蜂户家中询问了解养蜂方法和困难、蜂箱及蜂源,排摸养蜂产业发展具体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及蜂蜜收购,推动养蜂产业快速发展,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在帮扶单位和“太一”公司的带动下,长坝镇幺滩村尝试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养蜂模式”。从2017年起,该村中蜂养殖从300群起家,到现在共有1200余群,并从今年开始盈利。


蜂蜜

“我们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公司出种群和技术培训,村集体出场地及一定项目资金,然后吸纳一些有意愿养殖的贫困户,以每户100元入股。两年后,我们已成熟掌握了技术,于是我们又成立了合作社,带动更多村民养殖。”村党支部书记吴汝松介绍,目前,幺滩村属于村集体的蜂群有100余群,共带动合作社成员186户养殖1100余群。今年已取了500斤蜜,卖了5万余元,下半年还可以再取一次,估计全年纯利润能达到七八万元。幺滩村是深度贫困村,村里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较差,今后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产业继续发展和改善基础设施,等村里产业门类更齐全、集体经济收入更高的时候才考虑再分配。

“脱贫致富加油干,甜蜜幸福永相伴”,在大沙镇青山村的一处绿色蜂场里,有这样一副传递老百姓甜蜜心情的对联。村民正是因为大力发展中蜂养殖这一产业,尝到了甜头,鼓起了腰包。

近年来,万源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中蜂产业打造成绿色生态环保的“朝阳”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事业。积极探索产业扶贫路径,大力倡导发展中蜂产业,全市52个乡镇逐村逐户动员贫困户进行中蜂养殖,扎实培育中蜂产业致富带头人。目前,万源市拥有中蜂养殖龙头企业两家、养蜂50群以上大户600余户、养蜂专业合作社20余家。成立于2014年6月的万源市养蜂协会现有会员231人,协会成员饲养中蜂20群以上的养殖户102户、50群以上养殖大户53户。全市中蜂产业年总产值超过1亿元,现有存栏蜜蜂4.5万群,蜂蜜年产量450余吨,蜂蜜产业酿出的“甜蜜事业”成就了老百姓稳定增收致富的希望。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