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巴人舞:宣汉人的浓烈乡愁

更新:2020-09-08 10:57:15       来源: 达州晚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王兴寨 刘艺茵    编辑:庞岚月

月是故乡明,情是家乡缘。宣汉游子魂牵梦萦的乡愁,莫过于古朴、庄重、浓烈、醇厚的巴人歌舞。那悦耳动听的舞曲,壮丽而厚重的歌词让宣汉人欲跳想唱,这不是天来神授,而是乡音、乡情、乡愁。

——题记

我国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当晚,央视综艺频道《我的艺术清单》节目中,宣汉巴人钱棍舞在节目中亮相。节目以“非遗与文化扶贫”为主题,分别是巴人钱棍舞起来、佛山木版年画等。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乡长丰雪上台示范,让在场嘉宾体验钱棍舞的动作精髓。节目播出后,宣汉巴人钱棍舞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丰雪乡长示范的这种巴人钱棍舞正是土家族传统舞蹈“巴人舞”,也正是西晋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的“巴渝舞”。“钱棍”代替了古代“巴渝舞”中的兵器道具。相传,川人笃信铜钱的撞击之声能够带来好运,于是将铜钱作为饰物,缀在烟杆等物上,闲暇时打出响声。巴人钱棍舞让宣汉古老的土家族,以自信的心态载歌载舞走过历史岁月的风风雨雨,至今仍保留着最为质朴的风情。在令人心旷神怡的歌舞光影之中,巴山韵味沁入其中。这是宣汉最古老的文化印记。

天歌地韵 巴人与神灵对话

夜幕降临,在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的广场上,大型音乐灯光水秀《天歌地韵》正在如期上演。《天歌地韵》分为四个篇章,用绚丽梦幻的灯光、多姿多彩的水形、画龙点睛的投影、史诗般写意的手法,把大巴山数千年来最典型、最灿烂的民族文化精髓呈现给前来观看的每一位游客,让游客在轻松愉悦的观赏中了解巴文化的精神脉络。在《巴国战歌》中,厚重、悲壮、激昂的音乐,充满动感的灯光、水形,让游客仿佛走进了远古巴人的灿烂文明之中。

大约4000年前,川东北地区生活着一支生性剽悍的民族——古代巴人,然而2000多年前,这支民族却神秘地消失了,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宣汉罗家坝遗址的发现和五次考古发掘,让这支伟大而神秘的部落得以浮出水面。年近七十的刘兴国先生是研究巴文化的专家,他已记不清楚到罗家坝巴文化遗址来了多少次,每一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因为他知道,这里埋藏着宣汉土家族古老历史的秘密。

刘兴国先生认为,罗家坝埋葬的巴人,很可能就是宣汉土家族的祖先。宣汉这个地域,远古土著民族为巴人。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以其宗姬封于巴”(《华阳国志》)。意思是武王伐纣时巴人有功被封为巴子国,巴国时期长达八百年。县地即属巴国领域。公元前316年,巴国被秦惠王所灭,秦汉时期巴人为賨民。在这与世隔绝、大山大水、道路险绝的巴山大峡谷,千百年来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创造出古朴而厚重的地域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民间巫风烈烈,世代香火不绝。

刘兴国先生说:远古时代的巫师(祭师),往往是部落氏族的首领。原始的巫教在祭祀祈祷天地鬼神时,往往叫唤或默念并伴随舞蹈来求媚于鬼神,增加其中的神秘感,用来博取原始社会中一些人的信仰。这种人神沟通的舞蹈也被称为“巫舞”。

几千年巴人巴风,为宣汉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今天宣汉的土家族人不仅承袭了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更具有与众不同的忠勇之气。如今,被视为巴人后裔的土家族人早已过上安定的生活。古代巴人与神灵对话的歌舞,在漫长的时光中,深深浸润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之中。

摆手舞乐 巴人祭祀的群舞

摆手舞是土家人的典型乐舞,来源于巴人的生活实践,在中国音乐舞蹈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古代巴人在殷、周之际,处于秦、楚及周围强大部族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族群内必须团结一致,包括每个成员必须步调一致。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主贵族尚未形成时,对部族发号司令的是首领或者巫师,他们借助“巫”的神力来组织社会成员按照统一的意志行事。巫师在打猎、播种、出征等重大活动都要在仪式上行法事——巫舞、祷词、咒语,这些实际上就是原始的舞与乐。巴人部族的历史说明了巴人生活在战斗中,他们勤劳耐苦、勇敢善战,表现在乐舞上必然是“山陵震动、河谷荡波”,围鼓踏歌成为巴人乐舞的特色。发展到现代,它已是土家族普遍的民间歌舞。

在大巴山深处的宣汉土家族人流行的“摆手舞”中,圈中有人司鼓并鸣锣,男女舞众跟着领舞者围圈舞蹈,随着鼓点进退,变换舞姿,每舞一周或者数周换一套程式,把许多动作连贯起来,构成具有完整情节的段落。摆手踏歌有展示农事活动如“插秧”“扯草”以及“狩猎”“打蚊子”等。舞蹈不用道具,形式简朴,舞姿矫健,粗犷大方,刚劲勇武。摆手舞分为大摆手、小摆手,都是祭神、祭祖的歌舞。

摆手舞的基本动作有单摆、双摆和回旋摆三种。跳摆手舞的时候,或女子在里圈,男子在外圈,或者不分男女携手联袂而舞,手舞脚踏。舞者以手的摆动带动身体左右摆动,膝稍弯曲,脚手颤动,双臂摆动弧度不超过双肩,动作前后衔接紧密。单摆时,身体随着手臂的摆动而摆动,双手自然屈伸;双摆动作相似,只是二人相对摆手。跳摆手舞一般都有特定的场所,小摆手在院坝即可,大摆手有成百上千的人参加。如巴山大峡谷景区遇到重大的节假日,在广场上熊熊的篝火边,一圈圈的摆手舞者踏歌起舞,两边观者如潮。

薅草锣鼓 幸福生活抿抿甜

“黄云老祖豪光射,吹开乌云见日月……”在一片欢快激越的薅草锣鼓声中,巴山大峡谷景区的特色文化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薅草锣鼓闪亮登场。穿戴一新的土家族歌者们,时而敲锣打鼓,时而激情放歌,粗旷而又豪迈的嘹亮歌声在峡谷里回荡。

人们不会忘记2013年12月21日晚,由宣汉县土家族薅草锣鼓改编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幸福生活抿抿甜》,正式亮相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直通春晚》栏目,它也是当年唯一代表四川省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选拔的节目。节目播出后,引起了海内外观众的极大关注。

薅草锣鼓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巴人时期。那时的人们从渔猎转为农耕,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击鼓鸣锣吆喝,后演变成一种劳动山歌。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人代代传承,一群人在地里锄草唱和,二人在地头敲锣打鼓领唱,歌词有不少为口头即兴创作,风趣而幽默,被称为土家族人的“劳动进行曲”。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宣汉县还在薅草锣鼓起源地建立了保护区,创建了薅草锣鼓保护协会,鼓励扶持传承人建立了薅草锣鼓传习所。如今,薅草锣鼓已成为当地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此节目也打造成为了宣汉乃至达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舞者心愿 坚守巴文化初心

唱巴山歌、穿巴人服、跳巴人舞是宣汉的文化新时尚。独具特色的土家摆手舞被改编成了巴人舞在全县广泛开展,舞蹈家王晓华理所当然的成为全县巴人舞编排和推广者。

从第一个版本开始,到第六个版本,从巴人舞,到巴山炫歌,王晓华都主动请缨担当起了编舞的重任。在社区、机关、农村,她都会一边自己编排,一边和舞蹈爱好者一起揣摩。每次编排时都要对整个舞蹈设计的巴山挑夫、舞动山乡、峡谷踏浪、田间劳作四组动作进行详细讲解,让每个人听得懂、做得来。如今,伴随着《巴人炫歌》美妙的音乐,男女老少们翩翩起舞成为了宣汉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6年,王晓华和同事们接到重要任务,就是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薅草锣鼓改编成原生态歌舞《幸福生活抿抿甜》。为了能展现出原汁原味的土家族特色,王晓华和队友们夜以继日地练习。“当年年底,这台用舞蹈的形式再现古代巴人劳动生活的场景、用艺术的语言表达古代巴人的喜怒哀乐的原生态歌舞剧,终于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的大舞台。”王晓华说。

一生挚爱舞蹈的王晓华,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助推宣汉早日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

梦回巴国 吟一首浩然史诗

依托宣汉巴山大峡谷的自然风光,宣汉县推出体现鲜明地域特色的“巴文化”大型演艺剧目《梦回巴国》,以打响巴山大峡谷旅游品牌,提升达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档次和水平。

据了解,该演艺剧目由著名导演哈文及其团队设计打造,集歌、舞、特技、影像等多种模式于一体。《梦回巴国》以巴王和湘君的一段悲壮凄美爱情传奇为主线,引领观众层层揭开古老巴国的神秘面纱,一睹其数千年前的真容。全剧分为天机初启、巴王降世、迁徙征途、战火燃情、天地悲歌、梦回巴国六个章节,讲述了传说中一夜之间神秘消失的古老巴国经历从诞生、迁徙、建立家园到经历战火、最终灭亡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梦回巴国》大型演出将于今年9月下旬在巴山大峡谷景区浓情上演。这是四川第一台大型巴文化情景史诗剧,亦是一首巴山蜀水间吟唱巴文化的浩然史诗。市民朋友们可在景区剧场欣赏到这一饕餮视觉盛宴。而在剧场设计方面,将建设全国首个纵向升降“悬挂式”体感观众席,通过整体急速上升、瞬间下降等极致落差变化,为观众营造从万丈高崖上猛烈坠落、从翻腾的云海里一跃而出、在几千米高空中畅快滑翔的超凡体验。此外,独特的九宫格舞台空间设计,还将打造全国最大跨度、最广面积、最多层次的全新室内剧场类表演空间。届时,观众不仅在剧场内能欣赏到一台精彩演出,更能在走出剧场后,将剧中的人、事、物对照现今真实的自然风景和巴国遗址,引发无限遐想,形成“真亦是幻、幻亦是真”的心灵感悟,感受宣汉大地上几千年来浓烈的乡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