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巴人故里话传承 各抒己见谋发展——全国各地专家学者齐聚达州畅谈巴文化(上)

更新:2020-08-14 11:53:21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记者 戴静文    编辑:冷苏红

“巴”的地域范围北起汉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东至鄂西、西达川东。巴文化在秦汉统一以后,开始融入华夏文化。

巴文化是巴族在内的巴地各民族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泛巴文化区域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致力于巴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

我市素有“巴人故里”之称,属四川巴文化的核心区域和文化集中地,近年来发掘、研究、传承巴文化的脚步从未停止。2016年10月,达州市第四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了“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奋斗目标。今年6月,四川省社科院巴文化研究中心、省巴文化研究会等机构在我市挂牌成立。今年7月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更是明确提出:“支持达州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

8月7日,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巴文化学术研究座谈交流会在达州召开,来自湖北、陕西、湖南、重庆以及成都、巴中、广安、南充等地的巴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巴文化研究进行了交流探讨。这对达州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繁荣发展巴文化、拓展巴文化,具有高度现实意义。本报对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的发言进行整理并摘登,以飨读者。

巴、蜀、楚的文化关系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段渝

巴蜀地域紧相毗邻、民风民俗相近,各自又有独特特征,如“巴有相,蜀有将”,巴文化与蜀文化的关系可以说是“同流异源”;而巴文化与楚文化的共生与互融,表现为一种半巴半楚或亦巴亦楚的民族和地域文化;据《史记·五帝本纪》等文献记载,楚人与蜀人的先祖都与帝颛顼有关,他们具有同源的亲缘关系。但蜀人根源在岷江(长江支流)流域,楚人则是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两者后来所发展出来的文化差别颇大,在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上有诸多反映,两者关系可归结为“同源异流”。

寻影巴国——川东巴文化考古新进展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队副队长、研究馆员 陈卫东

近年来,考古队相继在宣汉罗家坝遗址和渠县城坝遗址找到了城、津关、东周墓葬、西汉和东汉墓葬群,并对这些重要遗存进行了细致整理。如,弄清了郭家台城址区的街道和城门等空间布局,摸清了津关遗址控制、瞭望、观察的作用,但也存在津关遗址内部其它建筑怎样布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宕渠”文字瓦当及竹木简牍的出土,为全面了解汉晋帝国对郡县一级的管理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提供了新材料。未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计划将考古范围拓展到嘉陵江和渠江流域,相信考察取得的成果对构建巴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周代移民与巴文化的接受与传播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重庆国学院巴文化研究院院长 何易展

周代移民大致分为分封、迁都、征伐、避害等几种活动情况。春秋战国时,自鲁、卫、赵、魏等国投奔楚国就有约20位客卿可以考证,这些都说明了周代移民活动的兴盛。“奔楚”与巴有关,其原因在于:西周初年封楚,春秋战国时期,巴、蜀才各自建国称王。因此,多数文献记载的周代移民现象多表述为“奔楚”,而未有“奔巴”的记载。且文献大多是后起的追述式记载。因此“奔楚”之“楚”有时指国家意义、地域性意义,亦可泛指南方(巴地在南方)。巴地移民与文化之所以兴盛,是因为地处僻远,有利于规避战争,且禽鸟鱼食极多,为避难者提供了求生的基本物质条件以及发展空间等。

巴文化产业转化的三个维度

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会长,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理学院客座教授 张建华

所有强大的文明,都是在传承创新中呈现其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产业转化是焕发文化活力和传递文明火炬的有效方式,而消费就是最好的传播。要实现巴文化产业的转化,从空间角度上要探寻巴文化的地域特质与全球认同,从时间角度上要提炼巴文化的历史记忆与当代价值,从心灵维度上要打造巴文化精神标识与物质符号。

拓展巴文化研究的广度

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院长 王赠怡

拓展巴文化研究的广度,要从自然地理文化、艺术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巴文化精神一脉相承又富有时代特征,既要传承又要发展,达州遗存的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助力达州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

土家族与巴人关系

吉首大学武陵山区发展研究院教授 陈廷亮

自己是土家族人,围绕土家族与土家族文化展开了许多研究课题。而土家族溯源,不得不探讨土家族与巴人关系。土家族的祖先包括巴人在内,是由迁居或世代生活在湘鄂渝黔边的巴人、賨人等融合而成的民族共同体,再逐渐演变成今天以武陵山区为居住地,以土家语为共同语言的土家族。

巴南区巴文化文旅融合实践探索

重庆市巴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邓涛

近年来,巴南区将巴文化和旅游进行了深度融合。今年8月初,巴南以重庆市区县“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动为契机,对其历史文化脉络进行了全面梳理,重拾老巴县千年文脉,推出“游巴地、赏巴景、住巴居、品巴味”等独具巴南人文特质的“巴”系列文旅品牌,聚焦古镇、历史大院等文旅项目。同时,以文创手法对老巴县文脉进行延展开发,以巴人崇虎的文化设计出“巴巴虎”巴南文旅IP形象,开发了玩偶、盲盒等系列文创产品,促进了巴南文化与旅游的有效融合。

宣汉县开展巴文化田野调查的尝试

宣汉县地方志编纂中心主任 冉奎

县级层面研究巴文化,不同于科研院校对文献文物、田野调查的专业研究。我们所开展的田野调查从事更多的是铺垫和基础工作,一方面客观记录,留下历史的真实记忆,另一方面为专家学者提供有力证据和学术支撑。目前,宣汉县田野调查的成果主要在《巴人文字》和《巴人民俗图志》两本书中,前者汇集了宣汉前河流域发现土家祭司文字的相关情况,后者用图片的方式收录了宣汉境内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农业生产、手工技艺、建筑居住等民俗,全景式地展现巴人遗风。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