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城投公司|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张黔生:一世梨园情 粉墨度春秋

更新:2020-07-24 11:17:39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记者 戴静文/文    编辑:庞岚月

行腔婉转的昆曲、曲牌丰富的川剧……戏曲世界波澜壮阔,让人迷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张黔生是一位为戏所迷的“痴人”,他9岁习武,13岁入川剧团学戏,之后的十余年在舞台担当“丑角”,将欢笑带给千家万户。

张黔生拥有一颗热爱戏曲的心,少年时代便开始向各地名师写信求教,后考入四川川剧学校,还前往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学习期间,张黔生以一手川剧变脸绝活,受邀到日本、韩国、俄罗斯演出,扬名海外。

持一把折扇,煮一壶清茶。回到达城的张黔生虽年近六旬,但一辈子心系粉墨梨园的他仍在戏台上演着、唱着、导着。

一戏牵魂 一生戏痴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初遇张黔生,从他向记者问好时那浑厚低沉的嗓音中,便可窥见一位戏剧演员数十年“唱念做打”积攒下的功力,健硕挺拔的他精气神十足,眉眼间尽显淡然。张黔生如今住在远离城市的山上,自9岁起坚持翻筋斗、平板支撑等基本功训练,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川剧变脸扮相

自小起,张黔生就闲不住,喜欢弄枪舞棒,9岁正式拜师习武,后成为达县地区武术队队员,参加了全省武术运动会。1978年,传统剧目演出逐渐恢复,月工资高达几十元的剧团演员这份工作便成了“香饽饽”。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3岁的张黔生报考了达县川剧团,凭借着过人的身段和武术功底,一考即中。

川剧表演一票难求,演出场场爆棚。少年时代的张黔生对川剧的认知虽然有些懵懂,但在日复一日的耳熏目染下,渐渐悟得了川剧的独特内涵,从此迷恋。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京剧里有“生、旦、净、末、丑”,川剧则以“小旦、小生、小丑”这三小最为著名,张黔生最开始修习的是负责“吹、捧、逗、哏”的“小丑”。演出时,他扮相夸张、语言诙谐,一举一动都能让观众捧腹。边学边演中,他逐渐认识到,要想深层次地理解川剧艺术,还必须加强理论文化修养。

那个年代书籍难寻,张黔生从前辈口中听到俄国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个念起来都有些拗口的名字,便从图书馆借来他的全集。只有初中文化的张黔生看不懂书中艰深的艺术理论,就把书抄一遍记下来,日后在实践中慢慢消化。求知若渴的他,还主动向时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余秋雨等名师写信,希望得到指导。

当导演是张黔生的另一个梦。他在1986年如愿以偿考入四川川剧学校戏剧史论大专班,后又到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学成之后他回到达州,既演又导,成了剧院里的骨干,在台前幕后挥洒光热。

学无止境,张黔生对戏剧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歇。去年,56岁的张黔生前往南充,拜川北灯戏国家级传承人汪洋为师,如同10来岁时学戏一般,跟在师傅后面,一腔一调、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学起了另一种戏剧文化。

一说到戏,张黔生立即摆起了灯戏剧目《裁衣》的动作,他眼随手动、轻拢慢捻,仿佛真有一根针在他的手上。

追求极致 扬名海外

在唐代,梨园行内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表演中“唱、念、做、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尤具观赏性的“变脸”更是独树一帜。青年时代就掌握“变脸”绝活的张黔生,多次受邀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交流表演。

5分钟时间,变换12张脸谱,每次“变脸”只在眨眼之间,张黔生尽显川剧手眼身法风范,在场观众无不拍案叫绝。在出访日本期间,张黔生每天表演两场,数月下来百余场,几乎场场爆满。邀请他的主办方起了私心,暗里明里要他传授“变脸”技术。

“‘变脸’曾经被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虽然如今网络上有不少视频分析讲解‘抹脸’‘吹脸’‘扯’的手法和原理,但这些‘变脸’不过是徒有其形的‘魔术’,只是让外行看个热闹罢了。真正的‘变脸’讲究戏剧情景,是川剧的传承。”张黔生解释,“变脸”其实是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作为表演者,一定要进入人物内心情境,才能实现“相随心变”的艺术效果,并且每张脸谱都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包括服装、变脸的节奏等每个细节都值得探究。

台前幕后四十余年,从跑龙套到挑大梁,张黔生演了上千场戏,扮演了无数个角色。2014年,我市筹备制作农村题材话剧《村官杨帮武》,本要作为导演加入该剧的张黔生却误打误撞成了主演。

《村官杨帮武》以大竹县“全国最美村官”杨帮武为原型。通过三个月紧锣密鼓的排练,张黔生把一个为民着想、为民操劳、为民奉献的“铁支书”演活了。凭借在这部话剧中的惊艳演出,张黔生斩获四川省第三届文华表演奖。2015年,由张黔生导演、改编自抗战故事的话剧《再吹冲锋号》,获得四川省首届艺术节暨第十五届小品大赛导演奖。

如何才能当好导演?张黔生说:“导演除了对剧本中的故事有深入理解外,还需要对剧本结构、舞美、场景、服装道具有所把控,特别要注意戏剧冲突性在舞台上的展示。比如在话剧《再吹冲锋号》里面,为了让演员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老兵的一根皮带还是从博物馆借来的。如果执导传统戏曲,什么曲牌展现什么感情,只有自己精通表演并且熟悉,才能运用自如。”

时代更迭,传统戏剧逐渐失去色彩与传承的现状,让张黔生一度忧心不已。2016年以来,他将戏曲的传承推广放在了重要位置,通过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激发新生代对传统戏曲的兴趣。“一堂45分钟的讲座,你得让一个从未接触过川剧的小孩对其产生兴趣。中国有300多种戏曲,横向比较、纵向拉伸,多讲一些历史故事,孩子们的兴趣自然就来了。”

为通川区文华街小学的孩子开展川剧艺术传习普及,是张黔生的新课题,他为该校编排的川剧版《沙家浜》,荣获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传承展演奖。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但愿长醉……不复醒……”张黔生的昆曲,唱腔悠远,让人沉醉于戏曲世界不愿醒来。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