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城投公司|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美文 >> 

卢人 卢国与卢城

更新:2020-07-10 10:39:55       来源: 达州晚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    编辑:庞岚月

□高洪银

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史学巨著——《华阳国志·巴志》中道:“长老言,宕渠(县)盖为故賨国,今有賨城、卢城”。賨城,在今达州市渠县土溪镇城坝村。通过几十年考古发掘,古“賨城”已见天日,闻名于世。但古“卢城”已沉寂2000余年,至今无人知晓何处,也无人问津。故以《卢人 卢国与卢城》为题,作一次尝试探索性源流记述。不妥之处,请考古学专家、史学专家指正。

卢人

卢人,亦名卢戎人,有别于齐之子国高傒封地——卢地,以地名改姓卢的卢人。本文叙述的卢人,是戎的一支,亦系炎帝姜姓戎人。因其源于卢水(今四川岷江)的上游(今甘肃平凉境内),征战时善用弓矢、殳、矛、戈、戟五戎兵器的人,故称卢戎人。同时,矛、戟的柄亦称“卢”。戎,也是对上古时期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以此为根据地,组建了部落酋邦。在商朝时期称之为羌人,西周时期称为西戎,春秋时期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统称“戎”。

从“卢戎”的称谓来看,他们是从西方移民到华中、中原地区来的。卢的前身是繁体字“盧”,而“盧”并非“卢”的初字。“卢”的甲骨文是“虎头或兽骨”,下为“带鬲的炉子”形,意为“炉子中炖煮虎头或兽骨”。对于卢的字义,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道:“卢,饭器也。从皿,声。注曰:凵部曰凵卢,饭器,以柳为之……如今之筥、籚矣。二物相似。籚,即凵卢也”。故“卢”为柳编之盛饭器皿,适合于远古时代我国西部高原地区游牧人群的生活需要。他们携带卢器外出放牧,随处点火做饭,极为简便适用。从造字意义上看,“卢”的繁体字作为会意字,只需书“皿”与“卢”即可。为什么要加“虎”字头,与这支卢人是虎方的一系族人,他们崇拜虎或以虎为图腾,故在标记自己的族称时要加“虎头”作徽识。卢人的出现,最早见于甲骨文的记载。根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武丁时期(公元前1250~前1129年),有虎方、盂方、鬳方、羌方等方国或部族。康丁时期,则仅有卢方、羌方等。姜姓属古羌人,亦称氐羌、羌戎。其后,氐羌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土家族等以虎为图腾崇拜的民族,这些民族在语言上均属藏缅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一般认为,从春秋战国至秦汉,氐羌人活动在西起陇西,东至略阳,南达岷江以北地区,即今甘肃省东南、陕西省西南、四川省东北交界处,即包括渭水、汉水、嘉陵江、岷江、涪江诸水源头,这一带也正是古代三危(即青藏高原)之地。南宋王应麟《诗地理考》道:“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三苗(指黄帝至尧、舜、禹时期今湖北北部至江西中部间的古部落名)被迁到三危地区后,一部分融入了西戎,还有一些继续以“苗”存在。在今湘、鄂西方区域聚居的土家族,至今仍然尊崇虎为祖。所以,土家族世代以虎为图腾。《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地图》上,有苗氏出现在公元前十一至前八世纪的西周王国时期,以“苗”的部落形式被标定在岷江、嘉陵江之间,这些苗氏就是来自三危的三苗。他们顺着离嘉陵江不远的汉水上游向南迁徙,到达汉江中游,其活动中心在今湖北襄樊以南地区。殷商武丁时期(公元前1147~前1113年),卢方国在妇好征战时已成为殷商的附属国,并赐以伯爵之位。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墟武丁妻子妇好的墓中出土的一件玉戈器物上,铭文曰:“卢方人五戈”得以证实。武丁之后,卢国国君不服从商朝管理而致反叛,再次遭到殷商王朝的残酷打击。

逾越千年后,从三危迁回到故地的苗裔已经融入了浓浓的西戎诸多习俗,他们和彝族、白族、纳西族、土家族一样尊虎崇虎。现今湘西辰水中游凤凰县苗族仍然存在崇拜白虎的信仰,有一部分湘西苗族自称为“卢”,他们是西戎卢人的后裔。

周幽王姬宫湦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起兵,讨伐周幽王。在联军攻破镐京后,幽王、太子伯服和郑桓公被杀于骊山下,西周灭亡。平王继位时,镐京残破不堪,又临近西戎,安全受到威胁。次年(公元前770年),申侯、鲁侯和许文公在申国拥立太子宜臼继王位,是为周平王。周平王姬宜臼在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和秦襄公等护送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周平王东迁洛邑时,卢人已经分布在周王朝都城附近畿内之地。《左传》记载,平王东迁“有幸适伊川(今洛阳附近伊河),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已亡矣’”!意思是说走过伊川,见有人披头散发地在野外祭祀,平王发表言谈,这个地方未到百年,就变成了戎蛮之地?中原的习俗已经消亡了呀!东周前期,卢人仍被称为卢戎。

卢国

卢国,亦称“卢戎国”,又称“庐戎国”“庐国”“卢子国”等。根据历史学者考证,古卢戎族本在卢水上游的甘肃一带。夏朝初期,这支卢人族群逐步南迁到汉水流域,约在夏末商朝初建立起了以卢戎族人为主体的新型联盟部落——卢方国。卢方地域辖今江苏、安徽和湖北一带。其部落首领为盧伯(即卢伯)。卢方由于遭到商王朝不断的侵凌,其晚期卢戎族群南迁又被商朝禁止。由此,商、卢结下了难以愈合的仇恨。帝辛(纣)末年(公元前1046年),附属于殷商的卢方国与姬姓周族结成联盟,同其他七国追随周武王讨伐殷纣的战争。《尚书·牧誓》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由此可见,卢国是当时武王伐纣联军的主力部分,排在彭、濮两国的前面。也就是说在灭殷商中,卢国为“牧誓八国”之一。姬发建立周朝初期,召开四方群英会,大肆昭告天下论功行赏,封卢戎族人聚居地——“庐”地为“卢戎国”,是为姬姓侯爵卢国,守护着南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陕西安康出土了一件多铭文的青铜器,记录了西周中后期东夷的反叛,周王命令周室大将史密、师俗二人率领胡方、卢方军队向东讨伐东夷之乱。古卢戎国都邑在今湖北省南漳县九集镇潍水流域的支流三八河西岸旧县铺村,当地称之为“土城”(即今中卢镇)。唐萧德言《括地志》载:卢国的地理位置“房州竹山县及金州,古卢国也”。此后,卢人历经西周、春秋及战国初期均在此生存发展。

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元年),迁都洛邑后亦即进入了春秋时期。随着楚国的崛起,卢国像周边所有诸侯国一样为牵制楚国,与周边唇亡齿寒的罗国结成了友好联盟。楚武王(熊通)四十二年(公元前699年),楚国因为罗国去年偷袭楚军决定报复罗国。同年夏天的某日,楚武王之子莫敖屈瑕,举全国之兵力,轻敌冒进。罗国自知不能敌,联合一向交好的卢戎国共同抗击楚军。莫敖屈瑕率领大军至鄢水,楚军过河时,队伍紊乱,毫无防备之心。罗师迎头痛击,又遭卢戎国军阻击围歼。战败后的楚国将领莫敖,逃至荒谷一带(今湖北江陵),乃自缢身亡。楚武王五十一年(公元前690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楚王联合贰国和轸国,率军渡汉水,躬临战场,一举灭了随国。之后,又先后灭了卢、罗两国,将其遗民迁至枝江。在此次战役中,楚武王熊通因劳累过度而病亡。公元前689年,楚人由丹阳迁都于郢。楚对卢人仍有戒心,于是又将卢国遗民迁至长沙汩水之南。卢国虽灭,但其子民不忘故国,子孙遂以国为氏,是为卢姓。这是卢姓来源之一。

楚军获胜后返回都邑郢城,其子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卢国军队战败后,卢人被楚文王迁移到今湖南汨罗江南岸和响水映下的古郴州一带。迁到汨罗江的卢人,后来又逐渐西迁与南迁。至此以后,这支卢人不见正史记载。

卢城

秦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楚国遭遇严重灾荒。但楚之四邻群蛮麋国、百濮等国叛楚,在庸国(都治今湖北竹山县境)将领率领下攻楚,楚军七战七败,危若累卵。生死存亡之际,楚庄王派使臣请求巴、秦两国出师。巴、秦、楚联军多路反攻,庸联军一路败退,楚联军很快攻陷庸都方城(今湖北竹山县境)。秦、楚、巴三国联军在灭庸国的战斗期间,被楚灭了国的卢人不愿降服于楚的遗民,在首领的率领下乘机从楚地不辞千里,筚路蓝缕,场面十分悲壮、凄凉,跋山涉水越过巴山,逃至宕渠水流域上游益水(汉时称不曹水,今名中河),聚居在荒芜人烟的先民生活区遗址——罗家坝及其附近区域。

罗家坝,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处秦、楚、巴、蜀文化交界地,在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其坝前一条澄清的河流,名叫中河,古称益水、中江、千江。它源于重庆市城口县白芷乡白芷山西南,至十字溪入宣汉县境,经石铁、新华、厂溪、黄金4乡镇,在普光镇与后河相汇。

逃亡到大巴山南麓罗家坝的卢人,带来了楚地的先进文化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先民的遗址上,重振旗鼓,不断耕耘、生存、繁衍、发展、创新,使之生活不断改善,人口不断增加,经济繁荣,为宕渠水流域农耕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着他们的智慧与力量。也逐步恢复了古老遗址城郭的规模,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形成了一方新的城邦。并且与邻近的原始土著(賨)人酋邦集团和谐相处,共同开垦、经营着这块肥沃的土地。同时,手工制造业、冶炼技术业也兴旺发达,社会秩序井然,推动了一方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以,“《华阳国志·巴志》说:宕渠(县)有‘卢城’”(刘兴国《上庸访古》)。

日益强大的楚国,到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初期,野心更加膨胀,为扩大势力范围,不断对外用兵,挥师南下,一路势如破竹。进入今川东北后,把主攻方向首先对准生活在宕渠水上游的卢人部群。在楚军凌厉攻势下,大巴山南麓的卢人惨遭血洗,被屠城。安宁生活了近200年的卢人基业荡然无存,深藏巴山的“卢城”成为一片废墟,永远留在历史迷茫的追忆里。这支卢人遗民,在历史长河的生存发展中融入到其他民族之中,或改为他姓。根据宣汉县罗家遗址出土的文物文化属性上来看,以楚、秦文化属性为主,巴蜀文化元素次之。又据今天达州市宣汉县的土家族人生活的习俗及崇拜的图腾来看,或许他们就是战国时期战败后的卢人后裔。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