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城投公司|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道路修通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村民回乡创业——泥溪沟村人气旺

更新:2020-07-09 10:07:53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记者 韩淑予 见习记者 丁畅    编辑:庞岚月

7月2日,天微亮,37岁的史廷锋跟往常一样来到自家的养殖场,清洗猪圈、喂猪,开始了一天的忙碌。2017年,在外打拼18年的史廷锋返回泥溪沟村创业,今年已是他回乡的第四个年头。

泥溪沟村位于万源市铁矿镇西部,曾是全镇离场镇最远、生产生活条件最艰苦、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村。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居住条件差,村民日子过得很艰苦。为了生活,村里大部分人口都背井离乡、外出谋生。

然而,近年来,却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回流,并逐渐成为趋势。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近日,记者前往泥溪沟村进行实地探访。

修建道路

打通乡村发展“肠梗阻”

7月2日,记者乘车沿着宽阔的村道从铁矿镇场镇前往泥溪沟村,重峦叠嶂间,俨然穿行在一条风光秀丽的景观大道。看着窗外的景色,同行的驻村工作队队员何云芊感慨万千:“以前的村道可不是现在的模样。”

据何云芊介绍,泥溪沟村以前只有一条在山崖边开出来的碎石路通往场镇。两米宽的山路,只能容小型车辆通行,道路崎岖不平,还时常有山石滚落,若不留神,便会连人带车掉下山崖。

恶劣的交通环境,不仅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也深深制约着该村的发展。

“以前在村干部的争取下,曾有几位有意投资的老板来泥溪沟村考察,可是糟糕的路况让他们十分失望,有一位投资商车开到半路就掉头回去了。”何云芊说。

泥溪沟村村民迎来收获季节。(王梦 摄)

泥溪沟村,被无形的屏障隔绝开。

改变源于2015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市政协办公室牵头组织市工商联、市侨联、市交投集团、成都地奥天府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定点帮扶泥溪沟村。

要致富,先修路。市政协办公室等5家帮扶单位决定从交通设施上率先突破,打通泥溪沟村发展的“肠梗阻”。2015年下半年开始,帮扶单位协调资金2200余万元,历时半年将村道硬化,并扩宽至5米,安装了波形防护栏。如今,这条村道与包茂高速无缝衔接,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2017年,帮扶单位协调宣汉县打通并硬化了该村10多年无法完成的800余米与宣汉县新华镇泥溪村连接的“断头路”,缩短了泥溪沟村到达州城区的距离。

在多方努力下,近年来,泥溪沟村新建硬化道路近30公里,逐步形成了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阻挡数代人的山门终于打开。

补齐短板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经过半个小时车程,记者到达泥溪沟村,只见一栋栋特色民居坐落在青山绿水间,一条条宽敞整洁的硬化公路让组组相通、户户相连,活动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配套齐全……

“这在五年前,是不敢想象的。”村民刘大奎说。

泥溪沟村地处大山之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沟沟”。全村没有几块像样的平地,八成以上土地坡度都在35°以上。几年前,该村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泥溪沟两岸依山而建的土坯房、木架房内。

“晴久了怕,下大雨也怕。”刘大奎回忆起以前居住的条件,忍不住叹了口气说,天旱的时候,要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喝。住的土坯房由于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下大雨时,房子总是漏雨。出门路难行,又要走山路,还要赤脚趟过一条20米宽的小河。遇到汛期河水涨水,根本无法出行。

有一次,刘大奎老伴突发脑溢血,当天大雨倾盆,湍急的河流已经漫过身体半截,他扶着妻子,还背着孩子,冒着生命危险渡过河将妻子送到了医院。“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十分害怕。”刘大奎说。

为了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2016年,泥溪沟村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让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户搬迁到设施齐全、交通方便的地区生活。刘大奎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也搬到了公路边居住。

“现在住的房子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出门就是公路,亲戚朋友来往也更加方便。这两年,家庭情况好转,我还购置了摩托车,赶场、送孩子上学都方便。”刘大奎乐呵呵地说。

除了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外,泥溪沟村还对村里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房进行改造。同时,新建硬化路、过水桥、蓄水池、微型水厂、移动信号基站等,解决村民出行难、饮水难、通讯难等问题。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整治庭院、改厨改厕、改水改电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泥溪沟村呈现出一幅“田园村庄美、生态环境美”的生态画卷。

发展产业

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便利的交通串联起了边远山村与外界的联系,良好的人居环境让群众住得舒心。但如何让群众日子越过越富裕,也在考验着泥溪沟村的村支两委及帮扶单位。

泥溪沟村耕地少、土地贫瘠、劳动力少,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村民难以致富。帮扶单位经过数次调研,决定通过赠送鸡苗等方式帮助村民大力发展土鸡养殖业。目前,该村村民每年户均养殖土鸡50只,年收入增加5000余元。

泥溪沟村村民素来有养蜂的传统,但是因养殖方式落后、没有统一规划等原因,没有形成规模。2017年,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泥溪沟村从渠县引进新型养蜂技术,大大提高了蜂蜜的产量,村里的养蜂业越做越大,并涌现出一批养殖带头人,张华仁就是其中之一。“我2017年从渠县引进了18桶中蜂,现在发展至六十几桶,年增收四五万元。”张华仁告诉记者。

除了扩大养殖规模外,还得让“土地生金”。为此,市政协领导带领村民多次到四川彭州市、眉山市调研,最后选择发展食用雷竹。“雷竹具有出笋早、周期长、产值高的特点。”泥溪沟村第一书记唐有全说,目前村里集中种植雷竹650亩,亩产值达5000元。下一步,该村还将依托雷竹产业基地,打造竹林风景线,探索农旅结合新路子,做大旅游经济,让群众的腰包更加鼓起来。

2019年11月,泥溪沟村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是封闭的、破败脏乱的。但是近些年,每次返乡,都能见到巨大变化,让我感受到无限的希望,也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决心。”2017年,史廷锋放弃了在福建小有成就的生意,带着资金和经验回到泥溪沟创业,从事生猪养殖,目前养殖生猪五百余头,年收入达200余万。“我们还在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年底养殖上千头。”史廷锋说。

唐有全介绍,如今,已有10余户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居住;20余户在外打工的村民修缮了老家房屋,准备回村居住。而更多的村民正打探消息,计划回泥溪沟居住创业。

只有安居乐业,农民才会回乡;只有农民回乡,农村有人气,才能实现乡村振兴。通过造血式扶贫,泥溪沟村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