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城投公司|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美文 >> 

情深意长

更新:2020-07-01 11:29:16       来源: 达州晚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    编辑:庞岚月

□喻雷

我的父亲喻漫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是与共产党情深意长的一生。

父亲是安徽庐江县人,当地有读书出贤人的传统,都以家有读书人为荣。父亲在家是老大,下有几个弟妹。当时家已落败,仍节衣缩食供父亲读书。1937年,父亲大学毕业,家乡却被日本人占领,只好随着南流的学生到了陪都重庆。随着日寇的铁蹄践踏,大半个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涌到了重庆。好在父亲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文学书法都可登堂,加之文化功底深厚,尤以化学为胜,后在北碚的团山堡师范(今西南师范大学)定根。父亲的师德学识传入渠县,1948年,渠县中学校长单周明专程前往北碚聘请父亲到渠中任教。

父亲酷爱音乐,尤喜京剧和黄梅戏,闲来无事利用自己的物理知识装了一部矿石收音机,并时常收听音乐,可正是这个爱好害了父亲。罗广文清乡时,有人向县衙告状说父亲有发报机,怀疑是共党分子,父亲被捕入狱,后经渠中校长等人联保获释。解放后,父亲又进了监狱,有人说他是潜伏下来的国民党特务,后经证实,属其错告,释放出狱。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稳定,人民过上了当家做主的好日子。思乡心切,渠中有不少外聘教师都离开了渠县。母亲是重庆北碚人,我家也想着离开渠县到重庆。渠中军代表高树梅动员父亲留下来,办好渠县中学。不久高树梅离开渠中,冯秋到渠中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冯秋非常赏识信任父亲,大胆启用。从那时起,父亲开始了解共产党人。

得到冯秋的信任,父亲像换了个人似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白天,他认真教学,晚上,他在宣传队积极排练宣传土改政策,歌颂共产党的文艺节目。吹拉弹唱,如鱼得水,渠中宣传队叫响了渠县。1953年川东行署首届劳模大会,父亲作为唯一的知识界劳模戴上了大红花。之后被任命为渠县中学副校长。

父亲担任副校长后,就住在冯秋家的对面,两家共用一个客厅和过道,朝夕相处。那时我们弟兄姊妹还小,不谙世事,很多时间就见冯校长和父亲两人你手里一支烟,我手里一支烟商量着学校的事。几年的共事,就象蝶变一样,让父亲对以冯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相识相知变化到敬仰与崇拜。

在生活上,冯秋也十分关心父亲。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在渠中工作,母亲在渠县城关一小工作,我们一家就去城关一小的小山顶上一座小白房子里居住。那时没有电,更没有路灯,手电筒都是稀罕之物,父亲经常从渠中摸黑走到城关一小,几乎走了一个渠县全城。这些,冯秋和他的同事都看在眼里,就想办法在离渠中近的北门找一处房子。冯秋等人找渠中郭明春老师商量,让他把在北门的房子卖给父亲。房子买到了,我们一家终于在渠县有了自己真正的家。房子位于北门到渠中的路口,大门面街,后面有一个小庭院,庭院的下面有两块地,种有老槐树和竹子,一条弯曲的小路从后门连接到渠中的大道。父亲对这处房子非常满意。买了新房后,为了便于照顾父亲,冯校长还找到城关镇,让城关镇将母亲从城关一小调到了离家近的城关二小。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生活物资十分紧张,父亲却享受着特殊待遇。党对父亲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采取特殊照顾的政策,每天有一小杯牛奶,每月有几斤黄豆。父亲将这一小杯牛奶给饿肿了的二哥喝,正是这一小杯牛奶让二哥从死亡边上走了回来,可以说是共产党救了二哥的命。我们一家人也靠每月的几斤黄豆渡过了三年自然灾害。

旧社会,父亲流离失所,为生活终日奔波。新中国,做主人,党恩如山。经历了这些,父亲产生了一种渴望加入共产党的强烈愿望。他多次向冯秋表达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冯秋勉励父亲从思想上、政治上向党组织靠拢,可一次意外的发生,让父亲加入共产党的愿望未能实现。

1958年,大炼钢铁,兴办工厂在渠县掀起了高潮,作为川东化学权威的父亲加入到这个热潮中。三汇求精锅厂、三汇火柴厂、卷硐玻璃厂随时可见父亲的身影。在卷硐玻璃厂父亲看见人们砍下粗壮的梨子树用以炼钢铁。教化学的父亲随口说了一句,“从化学的角度上讲,这种方法是炼不出钢铁的,主要是温度达不到”。消息传到了渠中,急死了冯秋校长。他找到县委宣传部说千万不要把喻漫划成右派,如果把他划成右派,渠中的教学谁来抓。县委宣传部从关心渠中,关爱父亲的角度出发,向县委作了汇报。最终结论是“内定右派,不对外宣布”。有了右派言论的父亲,当然也就不可能加入共产党了。

可是这件事却让父亲加深了对冯秋的敬仰,更让父亲看到了冯秋虚怀若谷、宽以待人的胸怀,把党团结依靠民主党外人士的政策运用得当,把党外人士看成共产党的忠心朋友,这让父亲更加深了对共产党人的热爱。

一天下午,父亲回来对母亲耳语。晚上,我们都已睡了,父亲和母亲悄悄地接了两个人到我家楼上。第二天,母亲召来我们兄妹几人说:“不许任何人到楼上,如有哪个上楼,打死!”母亲的威严在附近是出了名的,兄妹几人没有哪个敢违背。第二天,渠中传来消息,“三反分子冯秋两口子昨夜潜逃了”。原计划两派联合批斗冯秋的计划落空。接下来的几天,除了余洪毅(周啸天的母亲)老师到家陪母亲上楼外,家里人没有一个人敢上楼。

后来才知道,父亲在写大字报时得知,对立的两大造反派联合起来,第二天要在渠城召开批斗冯秋的大会。冯校长的生死安危牵挂着父亲的心。父亲不惜押上一家人的性命,悄悄找来渠中的几个校工将冯校长夫妇二人接到了家中。造反派万万没有想到眼鼻子下的一个走资派敢将冯秋转移走。多年后,母亲的一句话让我感怀万千。“冯秋是喻漫新生命的指路人,没有冯秋就没有喻漫在渠中的十几年,救他就是救自己!”父母对共产党人的热爱让我无法用任何语言来诠释。

十年动乱结束,父亲又回到了渠中任教,并且担任了县政协副主席。这时的父亲焕发了青春,整天沉浸在工作之中,更加焕发了对共产党的热爱与追求。他多次找到政协党组织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渴望加入共产党的愿望。我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县委统战部部长、县政协副主席雷盛先到我家找我父亲谈话。雷部长说,“喻老,你对共产党的热爱我们知道,你渴望加入党组织的心情我们理解。但你是我们渠县统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党外人士的代表,政协党组讨论了你的情况,并报县委同意,希望你继续留在党外,继续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做好我们的统战工作,党组织的大门永远是对你敞开的,希望你能理解。”父亲沉默了,久久未语。过了许久,父亲抬起了头,眼角流下了泪珠,望着雷部长点点头。雷部长紧紧地握住父亲的手,两人都未有任何言语。从那以后,父亲再也没提加入党组织的事,但他的工作劲头却比原来更大。

转眼到了1984年,父亲在一次与我们的摆谈中说到,“我从旧社会过来,一生坎坷,只有解放后,才是真正的做人。我一生有两个遗憾,一是自己从事教育一生,却没有一个子女读上大学。二是解放以来,对共产党无比热爱,却没能加入共产党”。说过这段话之后不到半年,也就是1984年的10月的一天上午,父亲在主持县政协的工作会议上突发心肌梗塞而不幸离世。

父亲与家人的这段谈话,成了留给我们全家的遗言,父亲的这段话也变成了我们全家热爱共产党的强大动力。在曾家沟煤矿工作的大哥凭着自己的执着与努力,拿到了大学文凭,成了我家的第一个大学生,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我和大哥相继加入了党组织,圆了父亲的第二个遗愿。

父亲走后,母亲记住了父亲的话,“加入共产党”成了母亲追求的目标。母亲1978年就从渠县城关二小退休,她下定决心要完成父亲的遗愿。从那以后,街道的各种活动都能看见母亲的身影。街头宣传,到居民家中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退休教师的各种活动都能看见她的身影,她一次次向街道党组织表达自己渴望加入共产党的迫切愿望。母亲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1992年,在父亲去世后的第八个年头,68岁的母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在当年成了渠县城关镇的一段佳话。一位退休的女教师以自己的执著和追求,在68岁的时候加入了共产党,这在渠县的党史上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强盛。2020年新冠肺炎的抗疫与阻击战,更有力地说明了共产党的英明伟大。逝者已去,生者尚存,热爱共产党是我们全家的执着信念,父亲对党的热爱和那份浓浓的深情将在我们家族一代代传下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