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城投公司|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摄影“老顽童”谭守庚

——达州文艺群英谱之十

更新:2020-06-19 10:21:10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记者 戴静文/文    编辑:庞岚月

退居二线学摄影

书房里笔墨纸砚俱全,习练的大字铺满了沙发,各色书籍码放在书柜,里面还藏有他30多岁时主编或参与编写的几本书。年轻的时候,谭守庚对书法、绘画、音乐、诗词歌赋无不涉猎,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用功很深。屋内唯一能将主人与摄影联系起来的,就是放置在功夫茶桌正前方的一幅二次曝光的摄影作品。这是谭守庚的首位摄影老师齐凤臣的作品。黑白画面中,中南海与白塔远景庄严肃穆,画面下方故宫的龙纹雕饰若隐若现,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青宁镇岩门村

谭守庚的摄影启蒙是在拜师之前的1981年。当时他是一位以读书为乐的青年教师,偶然在学校借阅摄影书籍,一下就被奇妙的光影世界所吸引,不仅将书中的重点做成了一本厚厚的摄影笔记,还花费大半个月的工资买来一台胶卷相机摆弄。“可惜不到一个月就坏了。”谭守庚无奈,“工作日渐忙碌没能再深研下去。”

直到2013年,谭守庚从市税务局退居二线后才重学摄影。他发现,无论是摄影硬件还是摄影观念,已全然变了,必须重新学习。

购置数码相机,买来最热门的摄影书籍,报名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函授学院……谭守庚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关于摄影的一切知识。

风光摄影是摄影爱好者的入门领域,在函授学院里,谭守庚拜著名风光摄影大师齐凤臣为师,跟随他掌握了摄影基本理念与相机操作,掌握了测光与曝光的技术、方法,光圈、快门的操作与设置和构图技法。

培养起自己的审美直觉,谭守庚开始进行艺术尝试。在各地采风过程中,其独特的视角、娴熟的技法拍出了一系列佳作,其作品《逛新城》入选平遥国际摄影展并获“北京摄影函授学院”银质收藏奖,作品《大昭寺前》入围北京国际摄影展。

有了一些成绩,也有了一些迷茫。谭守庚遇到了他的第二位摄影老师——纪实摄影大师李英杰。由于年纪相仿,观念相近,李英杰给谭守庚带来更多摄影理念上的思考,这也让他给自己定下人文纪实摄影的发展之路。

用达州话讲达州事

决心在摄影上做出一点东西的谭守庚带着深思熟虑后的选题前往北京,向新华社首席记者陈晓波请教,陈老师“题材中性、本质记录”的教诲他一直奉为圭臬。最终,他将拍摄题材集中在了反映身边的人和事上,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拍摄全市税务系统下派到各村的“第一书记”。

有人觉得纪实摄影重情节、轻技术。谭守庚认为不然:“任何摄影作品都是思想和情绪的表达,善于藏技才能凸显主题,这比纯粹炫技更难。一张好的纪实摄影作品要善于将技巧为主题服务,有故事,要让人有探究的欲望,一草一木都可能是摄影主体。”

村道

纪实摄影对象一般以人物为主,为确保抓准拍摄对象的姿态、表情,多采用连拍。谭守庚拍摄“第一书记”时,50多万张照片中,有效的仅10万张,选入《达州扶贫攻坚“第一书记”影像》画册里的,不到千分之一。

从黄土藩篱到通村水泥路、荒土坡到山坪塘、破烂危房到时尚新居……从2013年拍摄通川区原地税局派驻首位“第一书记”开始,谭守庚花了8年时间记录。画册即将出版之际,通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梅辉太评价道:与新闻媒体的“狂轰乱炸”相比,《达州扶贫攻坚“第一书记”影像》画册“闹”中取静,以非官方的视角,从“第一书记”这个切入点,记录了当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画册中没有官腔套话,只有田间地头;没有有震撼人的高度,有的是实际生活的深度。画册中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一张张看似琐碎的、简单的相片,将脱贫攻坚定格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老顽童玩出了名堂

“唐天宝年间进贡的荔枝源自广东岭南,为何蜀中却有荔枝古道?”2016年,蜀道申遗引起了谭守庚的注意。“这是我们达州本土的历史,蕴藏风物风情,凝聚历史文化,值得记录。”此后,谭守庚与四位志同道合的摄友开始对荔枝古道进行拍摄。自涪陵、垫江、梁平、大竹、达川区、宣汉、平昌县、万源市、通江县、镇巴县……经西乡县子午道抵达西安,途径10多个县(市、区)。一路上,他们记录下古道古桥、摩崖造像和宗教寺院的原始风貌,还收集了当地民俗和传说。

拍摄过程中,意外总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天气、光线等不可控因素,一些点位拍摄次数达十余次,时常是天黑了还没找到落脚处。谭守庚戏称,他们是在消失了99%的古道上找1%的古迹。

谭守庚

拍摄途中,谭守庚两次差点丧命。“一次在大竹,倒车时差点滑下山崖,幸好有松树挂住。另一次在宣汉庙安遇到修路,路边停了一辆无人面包车,旁边是十几米的悬崖坎,我拿树枝比好距离,以为刚好能过,没想到一侧的石头被压翻,一旁的村民眼看着我往下掉,都为我捏了一把冷汗。我一时紧张,把油门踩成刹车,居然顺利地过了。”回忆起险事,谭守庚心有余悸。

就在谭守庚拍摄古道的过程中,时有热心肠的当地村民领着他们看古村落。“古道与古村落往往相伴而存,在农耕时代,古人以家族聚居的形式,诗书、耕读、忠孝,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都在建筑陈设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弘扬。”谭守庚很快将达州的十大传统村落纳入拍摄范畴,“希望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达州扶贫攻坚“第一书记”影像》到《达州荔枝古道》,再到达州市十大传统村落,谭守庚连续三个项目获得我市文艺精品项目资助,并有“摄影老顽童”的绰号。目前他已经有了新的计划,项目也与达州本土有关。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