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美文 >> 

达城消失的老街老巷之三:横街

更新:2019-12-19 10:38:47       来源: 达州晚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社区记者 郑景瑞    编辑:庞岚月

横街,达城南门口下游靠州河的一条小街,南门码头至月台,长179米,宽1.5米,石板路,附近的市民叫环街。为什么这样叫,没有人说得清楚,也许是环绕州河、环绕达城的缘故吧。而《达县市城乡建设志》则称横街巷,解放时和整风时称横街,文化大革命中叫文化革命大街第六号巷,翠屏路至箭亭子街,街势低洼,东西向,沿河成街,与南北中轴相横得名。

土著老人的横街印象

65岁老人孙忠银的爷爷早年在西门上开馆子,卖鸭儿糕,1947年买下横街31号的房子。孙忠银记得,横街从鱼市口下到月台,一米多宽,石板路,穿斗式木房,一楼一底的较多,推船的人家多。这里地势低洼,每年至少要被淹一两次。涨水的时候,要么爬到二楼,要么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孙忠银小时候胆子特别大,1958年涨洪水时,她爬到二楼用洪水洗脚。1982年涨洪水,楼上全被淹没,街上好几户人家房子被冲垮。南门口码头算是达城最大的水码头,有几十步石梯,儿时的孙忠银与小伙伴们把两边用青石铺成的斜坡当作梭梭板。

20世纪60年代,横街和鱼市口分为两个居民小组。从鱼市口开始是旅馆,依次是航管站,王、周两家,贾家酒馆,旅馆(与前旅馆一家),李家川北凉粉店,许、赵、文三家。这一段属于鱼市口。接着是横街,上排第一家张家编篾篓子;第二家梁姓渡市煤厂退休职工;接着姓何的,文化大革命中是造反派头头;周、刘两家和彭家院子的三户人家全部是推船的;这个院子背后的刘家院子住有刘、何、李、王等家;朱家开馆子;唐家和龚家的婆婆是地主成份;陈、唐、方、何几家都是推船的;雷家是搞搬运的;蒋姓是豆腐社的主任;唐家推船;孙忠银父亲卖卤菜,她家的背后,解放前是个窝窝店;雷家搬运;郁、廖、杨家推船。到此为止是一组,位置在滨江名苑与原中级法院审判厅之间。二组第一家王姓推船;医务室里面住的几户人,与黄、周、田几家以及张家院子的住户都是推船的,吴世英家,许、邱家。下排第一家是煤建公司的门市,港搬运公司,许家,孙忠银家(上下对门),孔家搬运,崔家,港搬运家属房,王家。二组第一家是公厕(后来拆了),周家,王家裁缝,冉家推船,以及高、张、郭、许几家,一个坝子后是陈、许、向、李家,爬10来步梯子到上月台。月台当年是个小的市场。2002年修建滨江名苑,拆了鱼市口和一组那段横街。

曾任永丰街居委会主任的老人吴世英介绍,1954年,她家租住在永丰街,1963年才买下横街57号的房子,一楼一底,85平方米,位置在今通川区审计局(1990年开始修建)的坝子处。贫穷人家大都住在横街。一组有三个院子,前两家面积大些,后面的面积很小。二组一个院子,里面住了10户人家。1982年前,横街的人被水淹都淹习惯了,南门码头到王爷庙一组,几乎年年被淹。州河与横街的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下到河里挑水、淘菜、洗衣服、洗澡。说到洗澡,吴世英记忆很深:不少人来到州河洗澡,要到横街上的熟人家换衣服。小时候,她抱着汽车轮胎到州河学游泳。

横街设有多家旅店茶馆

横街,毗邻繁忙的南门水运码头,可以说是当年做生意的黄金口岸,这里开设有多家旅店茶馆。据《达县市饮食服务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从滩头河坝到木厂街的沿河一带,有饮食店、旅栈、茶馆、理发店、洗染坊达120家。茶馆主要分布在滩头街、翠屏路、西胜街、横街等处。仅一条几十米长的横街,因与鱼市口和南门码头相连,就有5家茶馆。茶馆主要是以卖茶为媒介,为生意人洽谈生意提供方便,每天坐客常满。特别是南门鱼市口的三家茶馆和“王爷庙”的“四联”(盐、糖、油、粮)公会茶厅,水上运输的大宗商品交易,一般都在这些地方成交。民国时期的成交方式,除匹头、百货、花表等交易较正规外,一般山货、药材、油料、米粮等均在袖口内成交,叫做“袖口生意”,即在买卖前,先由卖主出示样品和数量,然后由中间人分别与买卖双方在袖口内捏手指进行议价。等到双方默认后,则由买方付给卖方少量定金,即告成交“落盘”。中间人将成交的品种、数量、单价、付款和交货日期以及地点向买卖双方和其他赶场探听信息者宣布,名曰“报盘”。若价格合理,其他照样“赶船”买卖者,名曰“眼盘”。若成交双方自愿增加成交数量,名曰“复盘”。成交后,价格实有涨跌,相互要求双方高于或低于时价补偿,名曰“补盘”。“补盘”一般是照顾情谊,维护往来。成交后,若与样货不符,经中间人协商买卖告吹,名曰“黄盘”。

在70多岁的孙久彬记忆里,20世纪50年代,南门口四面都是茶楼,很兴旺,船上的人都在那里喝茶。鱼市口底下是小食店,卖小蒸笼、油茶、面条、油团、包面。鱼市口是卖鱼的,全部是新鲜鱼,从河里打上来的,一串一串的卖,一两角钱一斤,早上卖,黄昏的时候也卖。茶楼是坐满了人的,全部是打纸叶子的(长牌),那时没有扑克。旧社会过来的,几乎都是老年人,没有年轻人。

横街上的旅店规模较小,设备比较简单,食宿费比校低廉,吃的是定量的“冒儿头”和小菜汤,睡的是硬板床或连间铺,有一人一铺,也有两人、三人合铺的。紧靠州河南门码头那家便民旅馆,最初为李伯川的云川旅栈,1958年公私合营时才迁到大西126号,改名大昌旅馆,当时只有9个房间,60多架床位,4名职工。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胜利旅馆”,1966年转为国营,1970年划为“大众旅馆二门市”。1974年第一次改建438米的一楼一底楼房一座,12个房间,48架床位,加前楼共15个房间,70架床位。1985年3月后楼属于危房,拆除新建,取名“便民旅馆”,主要为对门“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病人和家属及西城来往旅客服务。

留在史料里的那些记载

地势低洼的横街,在《四川近五百年旱涝史料》和史志里,这些洪灾它“沾光”:1902年发生严重洪灾,达城河水大涨,城墙上靠船、洗脚;1903年,州河大水,河边房舍淹没,城西关庙前水溢,城堞上系船;1918年7、8月连续大雨,东西南三面河街淹没,房屋、人畜漂流不息;1934年7月河水泛滥,人被淹没千数以上,为30年罕见;之后涨水,西门城壕一带民房淹没殆尽;1955年8月9日下午,城区沿河街道和个别地区遭受暴雨袭击,平房多被摧毁,受灾户212户,房屋225间;1982年7月16日,开始降大雨,持续12天州河水猛涨,最高位达16.65米,为1902年以来罕见的特大洪水;1989年7月10日,达县市连降暴雨,州河水位超过警戒线。1990年后,这里先后改建民房,年年被淹不复存在。

达县在未通公路之前,水运输是交通命脉,州河庞大的木船群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川东盛产的黄表纸(迷信用纸)和陕鄂豫的大批棉花,多是利用这一水陆通道交换,因此有“黄龙出,白龙进”的比喻。随着水运业的发展,达县最早行会组织——达县王爷会在横街应运而生,其主要任务是负责航运管理、运输和水上治安等。1903年,特大洪水冲走了城南河边横街下排民房及会址后,便在水府宫前面排梯下的月台废墟上,建一马蹄形大厦为会址,办公、议事、住宿均在会址内。会址还设有一茶馆,供客商和船户接洽休息。会址门前悬有大的金字匾额,上书“绥定船帮公所”六个大字。民国废府,绥定二字改为达县。1935年又遭水灾,会址及附近一带民房又荡然无存。之后,会址移至横街上排(港搬运宿舍)。1945年“达县船帮公所”又奉命改为“达县操舟业同业公会”,纳入商会。解放战争时期,“达县操舟业同业公会”与照相业被划归入达县总工会,脱离了商会。达县王爷会虽名称更送,但人们习惯仍称达县王爷会。

达县王爷会内原塑有一位头戴金盔,身穿铠甲,背套风火带,右手执斧,左手捻珠,无须,翘腿斜坐的“镇江王爷”神像。人们传说,“镇江王爷”姓曹,或说是李冰之孙,或说是劈山救母的陈香,或说是川西斩蛟的赵煜。河道贩运客商,无不顶礼膜拜,求其赐福。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隆重庆典,大宴宾客,官、绅、商乐于受邀,济济一堂。庆典之期,又是换届之期,新老负责人长袍马褂,胸佩红花,鞭炮游行,敬神后,在木偶戏的演奏声中鸣炮开宴,夜间又有皮影戏,热闹三天方罢。

达县王爷会会员,因流动性大,只要推船缴会费,就是王爷弟子,不推船就不在会。船民不受航行区域的限制。运费按起止码头,即航域的远近、难易而定。

(本文采写中,除文中提及者外,参考了《达县市志》《达县市交通局志》等,使用了肖光泉、唐富雄拍摄的老照片,在此一并致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