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 >> 

思想政治微课何以成为“网红”

更新:2019-11-11 09:52:17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   编辑:

思想政治微课何以成为“网红”

——长春理工大学《追寻》网课累计阅读量突破40万次

《追寻》系列网课之“为了可爱的中国”。 长春理工大学供图

曾浩是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他没有回家,而是临时决定去北京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假期出行人数较多,没有买到坐票的他一路站了6个小时。

直接促成他此次北京之行的是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的一堂网络思政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看完后特别感动,当时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去北京致敬先烈,第二天索性就买票去了。”曾浩说起来还忍不住内心的激动。

校内开花内外香

曾浩所观看的网络思政课是由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策划制作的系列课程《追寻》。今年4月以来一共推出了8集,内容包括“书生何以报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可爱的中国”“你是人间四月天”等紧密贴近高校师生的内容。

《追寻》系列思政微课经长春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后,被“学习强国”、吉林省“新时代E支部”等APP转发,随后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一时间校内外好评如潮。

在线上,官方微信后台收到单节微课留言达到600多条,累计阅读量突破了40万次。在线下,《追寻》系列思政微课被很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党课学习资料,长春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们称之为“网红微课”。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追寻》第一集的名字叫‘你是人间四月天’,讲的是黄花岗烈士的故事。”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李晋生告诉记者,听老师讲完林觉民烈士所写的《与妻书》后,他情不自禁地湿润了眼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与我年龄相仿,我在内心反复问自己,如果换成是我,会不会有这股勇气。”此后,李晋生“追”完了全部的《追寻》系列课程。

当天,李晋生将课程转发到微信朋友圈,并写了一段文字“生活了20年,第一次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李晋生发的这条朋友圈引起了家人的注意,包括父母在内的10多位亲人也因为他的转发而观看了这一堂思政微课,并纷纷给他点赞。

李晋生的妈妈告诉记者,李晋生从小到大都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乖孩子,爱学习,守纪律。“我们看到他发那个朋友圈的时候,第一次感觉到儿子好像真的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他妈妈笑着说,“没想到理工科大学里还有这么好的人文教育,让我们家长非常放心。”

通过互联网,《追寻》系列思政微课的影响力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距离长春理工大学400公里外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所农村小学里,特岗教师余艳艳通过新时代E支部APP平台一节不落地看完了全部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那一节课对我影响最深刻。十几个红军战士用生命换来一个新生的婴儿,而红军指挥官却坚定地说,参加革命就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不也是我们特岗教师坚守在农村的内心表白吗?”余艳艳动情地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革命英烈们距离我如此之近,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师生在哪里,我们宣传工作就要做到哪里”

“不忘初心,守土有责!”谈及开设《追寻》系列思政微课的初衷,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于英焕脱口而出。

作为一名在高校宣传战线奋战了18年的老兵,从报纸、广播、电视到网站,再到微博、微信以及各类APP,于英焕始终密切关注传播平台的变化以及师生注意力的变迁。4年前,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率先在省内尝试了校园媒体融合发展。

“手机占据了高校师生主要的业余时间,这是不争的事实。”于英焕说,“我们注意到,2016年以后短视频逐渐崛起,并发展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形态。”有鉴于此,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在2019年初萌生了拍摄系列网络思政微课的想法。“师生在哪里,我们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就在哪里!”于英焕补充道。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淑东在得知这一想法后一拍即合,随即协助选拔主讲教师并参与内容设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我们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的应有之义。”张淑东说。

有了对高校传媒环境和师生注意力的精准研判,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摸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脉搏。

曾浩告诉记者,“目前,刷APP打发业余时间,已经是现代大学生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了。以前刷APP的时候主要偏重娱乐,《追寻》出来以后,让我们拿出手机时多了一种选择。”

《追寻》系列思政微课的推出,给原本已经荒芜得只剩网游、娱乐的手机上下了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政甘霖。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6年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春燕表示:“《追寻》系列微课,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也守住了宣传思想的阵地。”

理直气壮讲述伟大中国故事

精彩的背后往往是难以想象的付出,这句话用来形容《追寻》系列课程的制作尤为贴切。主讲教师高世鹰已经在思政课讲台上站了10年,对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教学可谓轻车熟路,但当她第一次接到录制网络思政微课的任务时,却紧张了很长一段时间。

“原来熟悉的课堂教学场景、师生交流的现场感没有了,网络思政微课讲什么?怎么讲?观众能否认可?会不会‘拍砖’‘吐槽’?”高世鹰坦言,当时考虑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很有压力。

“老师,您说如果突然发生战争,我们这些大学生有用吗?能做什么呢?”一次课后,学生问了高世鹰这样一个朴素又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却给她准备《追寻》系列课程带来了灵感。“我反问自己做《追寻》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应该直面问题、因事而化,从历史中寻找学生应该汲取的精神力量吗?”想到此,高世鹰恍然大悟。

经过反复商榷研究,她将课程内容确定为每节课用2至3个历史故事来回应大学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故事中融入理论、启发和价值引领、现实关怀,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在备课过程中,高世鹰一次又一次“穿越”到革命战争年代,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一段“活的故事”,常常使自己先感动得泪流满面。

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那节课里,英雄母亲钟招子把她10个儿子中的8个送上了长征路,而自己却二十年如一日每天晚上点亮马灯等儿子回家。后来,钟招子眼睛哭瞎了,但依然点着马灯,只为能够让儿子看清楚回家的路。直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驻她的家乡,钟招子才得知儿子们已经全部牺牲。

“就是在这样一个个故事的追寻中,我感受到了普通中国百姓的家国情怀,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更感受到信仰的永恒力量。”高世鹰坚定地说,“正是这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让我能够理直气壮、慷慨激昂地讲述这些精悍而又伟大的中国故事。”

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追寻》系列思政微课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也获得了业界同行的好评。泰山学院荣获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的教师刘艳丽观看后,随即在自己的课堂上作了分享。“《追寻》课程中,老师的讲述,资料的整理,包括视频的录制剪辑都做得很好。”刘艳丽说,“这种以故事切入、故事中联系理论的思政微课教学模式,给我们同行提供了一个有益借鉴。”

初冬已至,长春理工大学校园内,晨曦中的首任校长王大珩院士的铜像更显肃穆和静谧。在铜像的注视中,一批又一批学子从四面八方走向教学楼,迎着朝阳。(通讯员 何正泷 田苗华)

[ 责编:田媛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