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时政 >> 

山清水秀城乡美 巴渠大地换新颜!达州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更新:2019-10-10 15:48:10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本报记者 罗丹 闫军 李天戈    编辑:庞岚月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登高俯瞰巴渠大地,美丽风景尽收眼底。州河碧波荡漾,天空蔚蓝如洗,山川绿树成荫,城市里到处是勃发的生机,乡野间处处是崭新的希冀,人们身上散发出的那股精气神,无不昭示着大美达州的勃勃朝气。

可在十多年之前,作为川东北地区的工业重镇、人口大市达州,还被人诟病为“光灰城市”,“远看像香港,近看像乡场”。那时候的达州人恐怕很难想象,长期以“脏乱差”形象示人的达州,竟然在短短十余年时间便焕然一新,从“黑穷矬”变身为“白富美”,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各种奖项拿到“手软”。

达州何以实现漂亮的“180度转体”?每一位参与这场触及灵魂最深处全民攻坚战的达州市民都有这样的感触:靠的是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纵深推进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靠的是举全市之力,众志成城、剑指城乡顽疾,大力实施“五治”和“三化”工程!

达城全景。 (万燕明 摄)

序章

开启移风易俗综合治理革命

2008年,注定是足以写入达州环境治理事业发展史册的重要年份。

当年初,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视察达州时提出,将在全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政务效能建设,推动全省加快发展。达州市委、市政府赓即派出考察组,赴广西南宁、玉林、柳州等地学习考察。

曾几何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达州与南宁、玉林、柳州等地一样,都不同程度被“久治不愈”的乱堆乱倒、乱搭乱建、乱摆乱设等“脏乱差”通病所困扰。然而一系列的考察学习,却让达州的干部为之一振,“同属中西部城市,之前‘同病相怜’的南宁等地环境整治力度之大、变化之快、效果之好,令人吃惊。”

一时间,达州各级干部再也坐不住了,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迅速组织力量制定了《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决定》《达州市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规划(2008—2010年)》以及城乡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和规范城乡居民行为等五个实施方案。

2008年9月12日,达州召开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动员大会,吹响了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民攻坚战的号角,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改善城乡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素质。

思想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市里迅速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从市级有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管委会)以及市级各部门均建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领导体系,分层分级制定实施方案,逐级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莲花湖湿地公园。 (达州日报社航拍队 摄)

为了铸造新的辉煌,达州开始了一场移风易俗的环境综合治理革命。在这场革命中,达州人的目标只有一个:让达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物更洁、人更文明!

纵深

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

经过近6年的持续努力,达州一方面恶补污水管网、垃圾处理、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短板,同时注重统筹城乡,大力实施城乡风貌塑造,持续推动治理工作向基层、村庄和盲点死角延伸,着力城镇背街小巷、“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等重点点位突破,充分调动全市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功将“爱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共识深深植入每一位市民的脑海。

时间来到2014年5月,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试点先行、专项攻坚、巩固提升、常态长效四个阶段性胜利之后,市委、市政府针对工作中暴露出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薄弱”“规划建设水平不高”“城市管理相对滞后”“脏乱差问题突出”等实际问题,更具针对性地提出在中心城区实施“五治”工程,聚焦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努力营造清洁清新、优美舒适、和谐宜人的城市环境。

“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做起,切实解决好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为群众的衣食住行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真正改善和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真正以环境改善的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市委书记包惠(时任市长)在“五治”工程动员大会上掷地有声的讲话,引起了全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收到了数以千计的意见、建议,群众对“五治”工程的参与度之高前所未有。

“五治”工程也是近年来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一次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五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综合督导,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线上推进,相关街道(社区)点上用力、各个击破,各级媒体广泛关注、深入报道、持续跟踪,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治理氛围,有力促使“五治”工程走进千家万户。

为确保工作成效,我市构建了常态推进“持久战”工作机制,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各级各部门联动抓、干部群众共同抓。建立了“周检查、月通报、季评比、年考核”的督导考评机制,通过日常巡查与集中检查、明察与暗访、专业检查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五治”持续推进不走样。同时,责任单位月考核排行倒数第一的,主要领导还要在电视上向市民公开作说明并承诺整改。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过去长期困扰市容整洁的乱停、乱放、乱摆摊、乱搭建等现象通过落实“门前双三包”被缓解了;过去市民叫苦不迭的道路扬尘现象通过强化监管被遏制了;过去令人烦躁的建筑施工、商业促销等噪声污染被控制住了;过去令人痛心的各类水污染现象被扭转了,过去行人乱穿马路、人车抢道被规范了……

全民参与、全民共享,人人争当“五治”先锋,事事关乎达州形象。一场力度空前的整治工程、发展工程、民生工程,如春风,似春雨,给这座城市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在这方热土上生活的人们带来了对未来、对家园更美好的希望。

成效

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都在变

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同步推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五个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散乱污”企业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渠江保护修复等“八大战役”,把达州的城乡环境治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立足这一高度,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强化认识,把乡村发展、街巷硬化、农村人居环境、河道治理、城市综合管理等多项工作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及“五治”工程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推进、同督查,使城乡环境发生了巨变。

达州中心城区相继建成了莲花湖湿地公园、城市运动公园、大寨子公园、塔沱湿地公园、万家河湿地公园、梨树坪湿地公园、鹿鼎寨公园、岛尖公园,节假日游人如织。金南大桥、凤凰山隧道、大尖子隧道、火烽山隧道、凤凰山山前路、环城路二期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通车。同时,一批重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加快推进。在莲花湖湿地公园现场采访中,退休的张大爷高兴地说:“达州现在路宽了、干净了、环境好了,我每天都要来莲花湖湿地公园走一走,感觉太舒服了!”

深秋时节,巴渠大地处处郁郁葱葱、碧波荡漾。每到周末,八台山茶文化小镇、賨人谷、五峰山公园、巴山大峡谷、莲花世界、宣汉洋烈新村游人如织,人们漫步在绿柳掩映的街巷里,或谈天说地,或饮茶小憩。在宣汉洋烈新村开茶楼的李大妈感慨,“过去村子里比较脏乱,人们生活习惯也不好,这几年搞环境治理,村子漂亮了,游客也多了,大家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不少。”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涉及民心所向、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的系统工程,它于细微之处见真功夫,改变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环境,还有群众生活方式的大革命。李大妈过去总是将平时的垃圾随手往街道上一扔,现在不仅学会像城里人一样将垃圾打包装袋,再送到村里的垃圾固定收集点,遇见过往有人乱扔垃圾还要主动提醒监督。“过去没得那种觉悟,吐个口水、扔个垃圾觉得没得啥子,现在村里处处干干净净,再乱吐乱扔自己都觉得臊皮。”

如今,在达州像李大妈这样不仅在改变自己的生活陋习,而且主动监督纠正别人陋习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达州的城乡越来越有魅力,市民的文明意识和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随着城乡环境的优化,不仅群众的生活更加舒适安逸,也提升了达州的对外形象,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相关负责人在介绍达州的招商成果时说:“我们在洽谈项目时,很多投资者都十分关注达州的环境。当他们知道达州是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时,合作的意向也就更浓了。”

近年来,沃尔玛、仁和春天等一批百货类大型企业纷纷落户达州,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达州的商机,更看重达州的整体环境。类似项目的落地,不仅增强了达州经济社会的“造血”功能,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更多创业和就业机会。

展望

助力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达州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直在路上。今年,市委、市政府发出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战斗号令,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将围绕“四城同创”,突出重点、猛攻难点、纵深推进。

全力开展城市综合管理行动。聚焦“四城同创”,以“城市综合管理年”为载体,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环卫保洁精细化管理、深化城管综合执法管理、优化城区公共交通管理、加大城区交通秩序治理,全面落实“社区+城管+公安”的街(路、巷)长制、“门前双三包”责任制和“点线面”工作模式,着力解决城区影响市容、有损城市品位的城市管理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

合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治理“五乱”为基础,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环境综合管理水平,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探索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落实好“河(湖)长制”、铁路路地联动“双段长”责任制,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大力实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以提升群众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社会宣传,曝光环境突出问题,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培育关注环境、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强力开展环境综合督促检查。组织高密度、高强度、全方位的城乡环境监督检查,引导各地各相关部门主动履行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责任,综合运用巡视巡查、环境督查、重点工程督办等手段,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治”工程、城市综合管理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力度,协同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建设保护好青山绿水。

守望初心,放飞梦想。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将进一步谋细、谋小、谋实,在实干、苦干、加油干中,切实改善全市城乡环境、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达州。

通川区

“四化”新机制全域治理城乡环境

近年来,通川区通过建机制、强设施、重投入,有效形成了设施设备配套化、治理模式市场化、治理范围全域化、末端处置无害化的“四化”环境治理新机制。

“环境治理,设施先行”。通川区加快垃圾收集清运设施建设,投入1500余万元修建农村生态户收集池1328个,垃圾分类处理池373个,垃圾中转房96间,配置垃圾桶(箱)786个,收转运垃圾压缩车辆10台。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8700万元建成了罗江镇、魏兴镇等7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投资约5336万元,开展碑庙镇、磐石镇、江陵镇和北山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新村乡、金石镇、檬双乡、梓桐镇和安云乡5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方案设计,努力实现垃圾污水收转运处理设施配套合理。

塔沱湿地公园。 (达州日报社航拍队 摄)

通过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环卫体制,推进环卫规模化、集中化、市场化,提升垃圾清扫清运作业质量和管理水平,从2015年起,招聘专业清扫清运公司对19个乡镇进行集中统一清扫清运,每年投入资金2087万余元,全区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垃圾围城”、臭气熏天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按照“补短板、扫盲点”的总体思路,不断延伸垃圾清运范围。年初投入600余万元将全区207个行政村生活垃圾纳入集中转运,通川区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实现了集中无害化治理,解决了农村垃圾乱堆乱倒、垃圾围山、垃圾围村、垃圾围院(坝)等污染问题。

通过推进末端处置无害化,2013年,通川区率先将生活垃圾全部清运至达州佳境环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进行了末端无害化处理,全面关闭了“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今年通川区整合资金2680万元,对全区41个示范村7272户厕所进行了改造,以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为主线,采取多种形式对粪污实行资源化利用。通川区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在19个乡镇41个行政村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新建“阳光堆肥房”2座,推进垃圾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达川区

乡村振兴成效明显

近年来,达川区乡村振兴从大处谋篇布局,从小处精细落笔,以文旅农旅融合为突破、农业园区为支撑、生态宜居为重点,统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乡村向美丽新村、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乡村振兴迈出坚定步伐,取得了可喜成绩。

达川区坚持“乡村+旅游”,倾心构建“两大融合”。在文旅融合上下苦功,在农旅融合上求实效。该区中心城区巴文化旅游体验区已见雏形。石桥列宁街、陈伯钧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基地构建的西部红色文化旅游带初步建成。广泛宣传达川孝善文化,东部孝善文化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打响。举办石桥烧火龙、安仁板凳龙、永进翻山铰子等特色文化活动,民俗文化旅游内涵不断丰富。截至目前,全区已打造赵家双木等乡村旅游环线3条,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5个、特色业态经营户8家、民宿旅游达标户11家、星级农家乐16家。

达川区麻柳镇。 (达州日报社航拍队 摄)

坚持“乡村+产业”,精心培育“三大园区”。突出农产品“优、绿、特、强、新、实”六字诀,规划建设百节马家乌梅、九岭罐子花椒、麻柳生猪、万家银杏等18个现代农业园区。引进丽天牧业,建成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扶贫产业化项目。麻柳生猪交易平台为川东北唯一的生猪线上交易平台。深入实施农业“5+5”工程,建成15万亩达川贡米、18万亩花椒、10万亩乌梅、3.5万亩安仁柚等特色产业基地。

坚持“乡村+宜居”,用心推动“五大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实现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整洁。该区在污水治理方面大力实施堰塘“清水工程”,建成场镇污水处理站12个、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70个,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加强面源污染防控,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技术,积极引导农民施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0%。村庄清洁倡导文明新风,开展“四好村”“五好家庭”创建活动,设立“爱心超市”“品德银行”,建立完善乡村保洁员制度,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万源市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近年来,万源市立足自身优势,因势利导,不断推进美丽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旅游景区开发以及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着力践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路子。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统筹规划公共建设。在乡村旅游建设规划时,万源市以“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为出发点,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将道路、绿化、村容村貌、休闲娱乐、环境卫生等公共服务建设纳入乡村旅游建设内容,不重复建设,不重复投资,减少人力物力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动融合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在乡村旅游开发相关规划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万源市吸引力大、带动性强、效益好、易上手的行业,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特色产业链的优势,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乡村民宿、餐饮业、服务业产值不断增加,八台山、龙潭河等景区真正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万源青龙嘴美丽新村。 (孙维翠 摄)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村民涉旅创业。万源市在制定旅游发展相关政策时,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农业农村发展措施,利用好农村闲置土地,允许村民用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节约出的建设用地以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经营旅游项目。积极鼓励乡村旅游投资,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利用乡村生产性空间,鼓励村民用闲置的房屋盘活资产,自主创业,吸引部分城里有志下乡创业者和返乡农民工。

重视基础建设,优化村民居住环境。万源市乡村旅游开发,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坚持全域旅游理念,一方面夯实农村道路、农田设施、供水供电设施、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加强对生活垃圾和污水无害化治理,着力改善和提高乡村环境,培育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乡村。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八台镇茶文化小镇、太平镇快活坪村等特色乡村,通过环境的提升,为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大竹县

道路沿线环境大幅提升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达成铁路大竹段,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犹如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劳动闲暇之余,以前大家没地方耍,就聚集‘斗地主’‘炸金花’、打麻将;现在,到广场跳跳坝坝舞,沿着滨河走廊散散步,看看沿河两岸的变化,已经成了我们老百姓的新时尚。”谈到村里的变化,柏林镇新桥村16组村民庞启友深有体会。

近年来,大竹县聚焦“美丽大竹·宜居乡村”建设目标,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对铁路、公路、乡村道路沿线为重点,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实现了道路沿线环境大幅改善提升。

大竹姚市乡高平新村。

“如今,在庞家嘴新村集居点,镇政府建设了垃圾房,安装了垃圾分类箱,宣传引导群众将垃圾分类处理。同时,我们还大力推广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配套改建,将农家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化粪池,实现了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柏林镇副镇长曹智介绍了农村环境整治的主要举措。

关于大竹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问题,柏林镇党委书记李远波了如指掌:“我县过境铁路集中在柏林镇。目前,铁路沿线整治美化房屋84户,安装太阳能路灯90盏,硬化村道1.8公里,绿化空闲地2.1万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2座和标准化公厕1座。同时,我们对铁路沿线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强力整治无证无照泥煤堆场7处,拆除违章搭建及危旧房32户3000余平方米。”

大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道路沿线整治,有关部门和乡镇密切配合,当地群众和企业大力支持,形成了齐心协力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大竹·宜居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宣汉县

环境治理进景区 文旅扶贫助提升

宣汉县强力推动,扎实开展城乡环境“进景区”活动,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秩序井然,干净整洁、规范有序。

宣汉县坚持强领导、明责任、重落实。拟定了景区环境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环境治理部门责任。加大环境问题整治力度,对沿线乡镇和景区内的清扫保洁、秩序规范、乱堆乱码、广告管理、管线乱拉等进行规范整治。共聘请保洁人员126名,规范景区内环线住户堆码12处,清除不规范广告4处,查处场镇机动车乱停乱放100余辆,安排扫地车和洒水车对场镇及景区路线进行冲洗,补植绿化景观树46棵,新增绿化小景点2500余平方米。

巴山大峡谷桑树坪。 (达州日报社航拍队 摄)

同时,宣汉县利用广场活动、车载广告、商家电子显示屏、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游客自觉爱护环境。对重点路线和重点区域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截至目前,共发出督办通知8期,1个乡镇党委书记和2个村支部书记进行电视检讨。一场“建美丽城乡环境”的行动正在宣汉轰轰烈烈地展开。

经开区

正在“华丽转身”

经开区一景。

 华川汽车、清洁能源汽车城。

渠县

城市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近年来,渠县以强化基础建设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市民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将城市管理寓于社会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营造宜居环境、改善民生福祉。

渠县滨河路步行道。 (冯学东 摄)

2006年以来,渠城的环境卫生服务实行市场化,由政府购买服务,目前全城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服务已全面市场化,分别由5个环卫服务企业负责。现有市场化环境卫生服务从业人员946人,同时,渠县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强化城市日常管理,将全城分为四个片区,设立四个中队,若干个小组。实行“定区域、定岗位、定人员、定责任、定奖惩”的“五定”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中队、班组和责任人。成立督察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加强“城市病”的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噪声污染集中治理、油烟污染集中治理、市场周边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秩序集中整治等系列专项整治,通过系列集中整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关键。

该县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理念。按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求,统筹抓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工作,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依法管理。顺应建设“智慧城市”这一方向,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进程;坚持齐抓共管,动员全民参与。建立县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共同施策的工作格局。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属地网格化管理,强化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城市社会管理人人有责、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开江县

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黏合剂”,是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试金石”,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催化剂”。

近年来,开江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部署要求,以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为路径,以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为目标、以实施“五治”工程为抓手,加大力度,迅速落实,主要在垃圾治理、农村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生活污水治理、面源污染防控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开江“稻田+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 (何努 摄)

大力推进“两河”治理,让“臭水沟”变为景观廊道,高标准建成牛山寺森林公园一期、万亩莲花世界、万亩黄金花海、万亩橄榄庄园、“稻田+”嘉年华现代农业园区等示范项目,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民持续增收。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城乡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县城乡污水无害化处理率稳步提升,垃圾收转运一体化营运体系基本建立,通过综合施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面建立。

开江被评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全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县城”,同时,还成功创建“中国美丽宜居休闲乡村”1个、“全国文明村镇”1个,省级卫生乡镇16个、省市县“四好村”115个。2018年9月,作为全省4个现场之一,成功承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2019年8月,成功承办全市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