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美文 >> 

让马渡民歌更响亮

更新:2019-09-26 10:31:20       来源: 达州晚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何柳 陈忱 李艺    编辑:庞岚月

今年6月18日,由四川省文化传媒职业学院音乐舞蹈系陈忱老师负责的《非遗原生态马渡民歌的传承及研究》课题被“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予以青年项目立项。根据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要求,课题组经讨论后,决定到马渡关镇进行实地调研采风。

7月17日早上,课题组所有成员乘坐成都开往达州的D5184趟列车出发了。到站后,大家顾不上休息,简单午饭后,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向目的地马渡关镇出发。

有关资料显示:马渡隶属达州宣汉县,马渡关,古为巴蜀北出盆地进达中原之通衢,东汉建安十八年设关,在南北朝和唐朝先后置新安县、阆英县,置县长达342年,“马渡关”地名沿用1754年。1949年置马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2016年12月5日,《关于马渡等5个乡撤乡设镇的请示》获得达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其中马渡撤乡设马渡关镇。马渡撤乡设镇恢复“马渡关”地名。马渡关镇位于县境西北部,长滩河上游,距县城55公里。面积44.2平方公里,人口1.4万。宣(汉)平(昌)、双(河)庆(云)公路与210国道相接。辖浪洋、百丈、中寨、风斗、鱼池、甘并、凉村、山顶、柏垭、长滩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电力等;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

一提到马渡,很多达州人首先将它与三国名将张飞联系起来,其名字由来有一段传说。相传三国时,猛将张飞得孔明将令,领兵走大路夺巴州尔后会师雒城。一日,张飞率部将雷铜,领骑兵数千,于傍晚抵沙溪河畔阆英场。本欲星夜进军,无奈河水陡涨,波涛汹涌,亦无舟桥可渡,便令安营。然而,张飞忘了临行前军师叮嘱,饮酒如常。当夜饮至醉时,豪情勃发,欲效刘备马跃檀溪。于是,令雷铜二更造饭,三更过河,奇袭对岸险关。三更月下,张飞一马当先飞驰河岸,见仍是恶浪滔天,顿时兴起,手提丈八蛇矛紧催胯下乌雕,大吼一声跃马扬鞭腾空而起。军士们见他稳踏北岸而人马滴水未沾,纷纷跃马飞渡,全军尽数而过。乡人惊异,并在飞渡处立石刻碑“张飞跃马飞渡”,并更原先的场名“阆英场”为“马渡关”。此故事马渡乡民口口相传,代代相传。

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马渡关镇所辖范围,远远就看见“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几个大字屹立在山顶上,格外醒目。几天后,我们了解到,隘口乡和马渡关镇不是以传统立界石而划分,而是以种植不同的树来划分乡界。

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继续前行,一路云雾缭绕的美景尽收眼底。途经观景台,对面的鱼池村梯田呈现在大家眼里,山里云雾变化很快,梯田一会非常清晰,一会完全被云雾挡住隐藏不见。老师们纷纷感叹村民的勤劳和智慧,这是真实的世外桃源呀。

抵达第一站马渡关镇政府后,当地的民歌特色文化研究会王成陆副会长及民歌手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们向我们介绍了民歌现在发展的真实情况,马渡关是川东民歌的重要发源地,男女老少皆能随见而作、随口而歌,唱腔丰富,题材广泛,特色鲜明。川东民歌400首,马渡独占200多首。马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川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川东民歌之乡”,是世界十大民歌之一《康定情歌》、中国四大民歌之一《苏二姐》的发源地。

已退休的叶书记拿出自己精心搜集的五本民歌集、笔记本及录音资料等,让我们传阅。随即又和其他民歌手一起为我们演唱了号子、山歌、溜溜调等,我们为民歌协会的传承者们的付出深深打动,同时也与他们进行非遗民歌传承问题的初步探讨。

镇党委书记冉隆超、镇长黄军得知我们的到来,在百忙之中与我们进行了沟通,对当地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他们的看法,也对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希望。随后在民歌协会两位王会长的带领下,进行了民歌专场学习,并与当地村民进行民歌交流。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雷阵雨,但我们在阆英古驿里演唱民歌,别有一番意境,大家嘹亮的歌声也似乎盖过了雨声。

民歌手们耐心地教我们唱了《拉石号子》《韭菜歌》等;对于没有谱子的《挑不完的谷子唱不完的歌》《犀牛望月姐望郎》等进行了录制和学唱;一起演唱了当地著名情歌王子李依若整理的《苏二姐》以及他作曲的《康定情歌》;为了表达感谢,我们也为村民们演唱了《山歌好比春江水》《绒花》《小河淌水》《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

在整个民歌采风学习交流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一些现实问题。比如谱子不全、部分谱子记谱需要再次整理、歌曲分类不明确、老一辈民歌手的相继离世、当地年轻人学唱民歌的不多、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马渡民歌等,让我们也清晰认识到马渡民歌保护、传承、发展、转型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当地领导、民歌协会及村民们对民歌的发展与真切的希望,调研马渡民歌的音乐工作者来来往往,我们虽只是其中一个课题组,但我们深感这次课题采风对我们来说具有真实的重要意义,我们愿与大家一起为马渡民歌传承与转型共同努力。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石林景区、荔枝古道、蔡家山茶林、浪洋寺摩岩造像、李依若故居、刘家大院等,感受了三国文化、唐朝文化、佛教文化、民歌文化、民俗风情等,同时感叹正是这悠久的历史底蕴、美丽风光、淳朴民俗和善良的人们才孕育出了这么多丰富的民歌瑰宝。

雨中的石林幽静,荔枝古道被雨水冲刷后,石板的千年痕迹更加清晰,走在青石古道上,耳畔犹然响起“得得”的马蹄声,仿佛看到了当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场景。这是唐天宝年间,唐玄宗为满足宠妃杨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建起一条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被称作“荔枝道”,全程1000余公里。据介绍,荔枝古道在马渡关境内长约8公里,是整个荔枝古道过境最长、最为重要的驿站,全程由石板砌成,途经隘口乡的官爷庙、进入马渡关镇的碑梁上,到浪洋寺、老井梁、马渡关场镇,过沙溪河,进入平昌县岩口乡。

在马渡关石林景区,最有历史文化含量的,要数在清代即被列为“马渡八景”之一的浪洋寺摩岩造像。造像建于唐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由东乡县令、阆英县主簿、石鼓县押司三人筹资修建。寺庙初名大慈寺,拥有三重殿宇,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改名浪洋寺。宋雍熙四年(公元979年)、清康熙戊午年(公元1678年)两次大修,后毁于战火。造像共23龛145尊,面积83.64平方米,分布在长9.2米、宽4.1米、厚2.2米的大青石壁四周,造像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而两通刻于宋代的碑文题记,更是研究宋代书法艺术的活化石。除此之外,还因有两尊男观音造像而闻名。虽然在佛教史上,观音原为男儿身,但在我们能够看到的佛教造像中,绝大多数都为女性形象。据有关资料显示,女像观音的流行是在南北朝之后,这也证明了浪洋寺摩岩造像的久远历史。

马渡乡政府坚持规划为先导,紧紧围绕打造和提升马渡民歌品牌,依托马渡关石林风景区建设,积极推进民间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走古道、看石林、登山寨、听民歌、赏蜡梅、品硒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据悉,政府正在规划康养项目。站在蔡家山观景台上,整个马渡关镇尽收眼帘,美景如画。

情歌王子李依若是当地百丈村人,在成都读大学时,与一位姓李的同学热恋。女朋友是康定人,两人结伴到康定跑马山玩耍时,李依若编了一首《跑马溜溜的山上》,歌词中“李家溜溜的大姐”正是他的恋人,后来此曲演变为《康定情歌》。当初家人反对,有情人未成眷属,后来全靠他的义父和李姑娘相助才完成了大学学业。李依若的诸多好友和他的遗孀赵氏多次听他唱过《跑马溜溜的山上》,因此,马渡人都坚信《康定情歌》是李依若原创,同时,他整理出了《苏二姐》等当地民歌,对马渡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马渡乡政府依托传统民歌文化、荔枝古道和马渡关石林等人文自然景观,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真心祝愿马渡关镇的明天越来越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