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时政 >> 

【达州骄傲】李焕然:高寒山区创造“玉米奇迹”

更新:2019-09-02 15:47:42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本报记者 刘岸    编辑:庞岚月

在高寒山区成功培育出丰产玉米,创造了南方玉米高产纪录。曾获四川省人民满意公务员、全国科技成果推广先进个人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面对这些崇高的荣誉,现年80岁的李焕然却说,作为一个搞技术的工作人员,就是要不折不扣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最好。

“两高田”丰收难题

1958年,李焕然从宜宾农校毕业,来到了原达县地区农业试验站,从事相关农业技术方面的工作。那一年,宣汉县创造出玉米生产的“奇迹”——将几块地里成熟的玉米拼在一块地里,制造了“玉米卫星”事件。

“玉米卫星”事件后,每当有人谈起此事,在场的人都禁不住笑。1961年,李焕然被调到宣汉县农技站工作。深刻反思该县“玉米卫星”事件的同时,他苦苦地探索着玉米如何创造奇迹的方法。当时的宣汉县有52.5万亩稻田,其中“两高田”占5万亩(高榜望天田4.2万亩,高海拔稻田0.8万亩),如何夺取“两高田”的丰收,是李焕然的一块心病,同时也是宣汉县农业生产的难题。

小区域玉米增产

1984年,李焕然来到离县城82公里的峰城区农技站工作,承担了达川地区科委组织的麦、玉、稻攻关协作任务。 (紧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为寻找山区玉米的最佳播期,由他牵头的6人技术小组在峰城乡野鸭村的2、3社搞了三个播期的30多个试验点。经过三年努力,玉米亩产终于突破了500公斤大关。

此次增产,李焕然总结说,这次成功来自多年的不断探索和高新技术使用的结果,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群众的心血。 主要体现在确定最佳播期、改早熟品种为中适熟品种、改四次施肥为两次施肥(底肥和攻苞肥)等改进的玉米生产技术。后来,这些技术被推广到全县并逐渐形成了玉米生产“十大技术”。

高寒山区的“玉米奇迹”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已经成为高级农艺师的李焕然大胆提出了“粮食上台阶、玉米挑重担”的构想,在海拔1100米的宣汉县峰城乡犀牛村5、6社,使用“十大技术”,组织实施了连片的138亩玉米高产攻关试验。天为被、地作床、星星相伴,不管是烈日下还是风雨中,人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田间穿梭忙碌。没有怨言,没有责备,有的只是肩上的重任和满腔的热情。

1995年,经省农牧厅、省农科院的9名专家联合现场验收,夺得最高亩产808公斤,平均亩产702.5公斤的大丰收,创造了大巴山区玉米生产的奇迹。“峰城经验”应运而生,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省迅速推广,掀起了全省大抓玉米的热潮。谈到这次“玉米奇迹”,李焕然说到,作为农业技术工作者,能为社会国家作贡献是莫大的荣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