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一名川大学生的暑期扶贫见闻

更新:2019-08-09 11:25:21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本报记者 杨蕙菱 文/图    编辑:庞岚月

“‘脱贫攻坚’原本只是停留在我大脑中的几个简单文字,平时在手机上看到也会很快翻过。”18岁的尹鹏淞是四川大学大三学生。放暑假前,学校要求他们假期完成一项社会实践。在大多数同学选择社区服务一类相对轻松的实践活动时,他决定和一名扶贫干部一起去乡下扶贫。“我想知道‘扶贫’具体是什么,为什么要扶,应该怎么扶。”就这样,充满好奇的他踏上了去往通川区安云乡水洞村的路。

别有意义的假期扶贫

尹鹏淞搜索了解了有关脱贫工作的很多信息,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等相关名词于他而言不再是冰冷的文字。

7月28日,天刚亮不久,这原本是尹鹏淞在床上呼呼大睡的时间,但这天他早早起床,来到水洞村村委会报到。尹鹏淞的帮扶对象是70多岁的徐修德,到村委会报到后,村党支部书记却告诉他,徐修德刚刚在干活时不慎跌倒受伤,人在卫生院。

“在卫生院,我见到了黝黑干瘦的徐爷爷,和城里精神十足的老人不同,他透出的那种朴质和疲惫感就像是电影里走出来的老农角色。”经过交谈,尹鹏淞了解到徐修德的基本情况。他的儿子因烧伤落下残疾,女儿远嫁他乡,家中除了同样年迈的老伴,还有一位94岁的老父亲需要他照顾。当天,尹鹏淞拿出部分奖学金给徐修德,让其缴纳医药费,并决定去徐修德家调研。

提着给老人买的电风扇,尹鹏淞来到了徐修德家。被熏黑的墙,破旧的家具,年代久远的电视……尹鹏淞告诉记者,这些场景他只在电影里见过,这一切让他第一次强烈地产生了想要读懂“扶贫”的念头。

大学生更应关注贫困

8月的烈日将院坝里的玉米晒得发亮,尹鹏淞拖来矮凳,学着徐修德的样子开始帮老人剥玉米。“看着轻松,可剥起来太难了,没剥几个手就发疼,加之天气火热,汗珠不停地冒。”院坝里,一老一少,一问一答。

查看老人的生活环境后,尹鹏淞了解了老人一家的贫困症结。回到家,他把这次经历写成报告,计划开学后在学校展示,收集一些致富金点子,让更多的同龄大学生加入到帮扶徐修德的行动中,让大家接触社会,了解脱贫攻坚的意义。

为老人购置了一些生活日用品和防暑驱蚊药物,几天后,尹鹏淞再次来到徐修德家。得知孩子的想法后,徐修德像是看到了久久未归的孩子一般开心,一边责备尹鹏淞又破费,一边拉着问他热不热、渴不渴、饿不饿,坚持要做顿好饭。“徐爷爷家本就不富裕,我忍不下心吃。帮他将屋子打扫完后,坚持离开。”

临行时,徐修德装了一袋新鲜的蔬菜拦住尹鹏淞,“我们也没什么稀罕玩意儿,这都是我自己种的,没农药!”接过沉甸甸的袋子,尹鹏淞连说几声谢谢。这是他第一次走出“象牙塔”,感受到的人间温暖。

尹鹏淞告诉记者,今年7月28日之前,他只是一个想着好好读书回报社会的学生,接触扶贫以后,才开始思考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如何回报社会。几日所见所闻,土地的大量荒芜,劳动力严重缺乏,是尹鹏淞对农村最深的印象。开发大量撂荒的土地,是否能够改善乡村的面貌,这群留守乡村的老人又能否借助科技之力改变贫困现状?尹鹏淞说他思考了很多,更希望有一天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