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革命文物镌刻红色信仰!探秘达州馆藏文物•万源篇

更新:2019-08-02 11:58:14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本报记者 杨蕙菱 文/图    编辑:庞岚月

万源地处大巴山腹心,是连接川渝陕的经济、文化、交通重镇,生态环境多样,资源丰富,除了有“秦川锁钥”之称,还有“天然氧吧”和“万宝之源”的美誉。万源是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1934年,红四方面军在这里进行了彪炳史册的“万源保卫战”,8万多万源儿女参军参战,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

中国红色第一缸

据万源市文管所负责人介绍,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于1986年5月建成开放,全馆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共242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16件(套),包括2件一级文物,20件二级文物,94件三级文物,另外有一般文物2305件。上千件革命文物述说着一段又一段爱国之情,那斑驳的痕迹正是镌刻在岁月长河里的红色信仰。

《刘湘自叹歌》歌词原件

在万源保卫战期间,红军为扩大宣传,鼓舞军民士气,利用当地墓碑等书写了大量石刻标语。据统计,光万源境内现存完好的石刻标语就有300多幅,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刘湘自叹歌》就是其中之一。

1934年,红军宣传队在万源县石窝乡一徐姓人家四合院堂屋的石灰粉壁墙上,用毛笔写下了《刘湘自叹歌》。该内容共计4块石灰粉壁,每块粉壁长1米,宽0.74米,墨书共320字,2.9平方米。《刘湘自叹歌》属于战争时期极为流行的“活报剧”。这一剧种最早出现在苏维埃俄国,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其目的就是向广大群众,尤其是不识字的观众提供“活的报纸”。活报剧是社会文化产物,它主要从报纸和杂志中寻找素材,并以讽刺和幽默的风格呈现,研究其选材、内容、剧目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刘湘自叹歌》

《刘湘自叹歌》的剧词以刘湘从一个四川督办变成红军的手下败将为内容,诙谐生动,讽刺性极强,句式全部采用“三三四”结构,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当年,在工农剧团出演这场活报剧时,演员们脸上抹着油墨或锅黑,拿一柄破芭蕉扇或敲一面破锣,用川剧诙谐的唱腔,将人物形象漫画化,动作高度夸张,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实地反映了根据地军民与敌作战的情况。此剧一经出演,不仅受到群众欢迎,还充分起到了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作用,极大程度地鼓舞了士气。

《刘湘自叹歌》唱词原件不仅是万源保卫战中广大军民同仇敌忾,与敌奋战的重要历史见证,也为了解当时的文艺创作方式和环境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依据,因此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红色第一缸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中,另一个国家一级文物就是被誉为“中国红色第一缸”的大水缸,它高约1米,长约4米多,缸口的青石上沿一圈起起伏伏,有26个大小不尽相同的豁口,犹如浪花。水缸外壁刻着“工农弟兄们,你们不要被发财人的欺骗,只有坚决与发财人斗争才是唯一的出路”的红军石刻标语,至今都清晰可见。

“红军石刻标语”这一宣传形式极具时代和地域特色。当时,大量的劳动人民需要接受教育,但战争环境又不允许他们静心自在地读书写字,探究革命道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川陕革命根据地便孕育出了“红军石刻标语”这一独特的政治宣传工作形式。而川北、川东北地区山高石多,大山之巅、场镇街头、村民院落,几乎处处可见石崖、石壁、石墙、石碑、石柱、石栏、石阶、石墓……而这些都成为了石刻的载体。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的许多路线、政策、主张,红军的性质、任务,都通过石刻标语达到了更生活化、更浅显易懂、更利于保存的宣传效果。

枪支

这口“红色第一缸”除了用来宣传和盛水,它那26个大小不同的豁口还证明着当年将士们的铮铮铁骨。据该馆负责人介绍,当年,红三十三军驻防新店乡时,这口水缸一方面用于盛水,一方面也被战士们在战斗前当成磨刀石,用来磨刀。现在缸口上的26个豁口,就是战士们长期磨刀留下来的。26个豁口早已没有了磨刀时的火热,但起伏的浪花纹却永远留住了战士们的一腔热血。

大刀显示战争残酷

在陈列馆内,除了火枪、迫击炮、手榴弹等武器,最多的就是一把又一把已经锈迹斑斑的大刀了。缺枪少弹的状况,让大刀在战斗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据该馆负责人介绍,在万源保卫战中,大刀被时任师长的许世友运用得出神入化,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钢刀连,从师长到战士,每人配一把刀柄系着红布的大刀。曾有参加过战斗的战士回忆,在一次战斗中,许世友看到敌阵中的一名指挥官挥舞着手枪大喊大叫,便手持大刀悄悄地爬过战壕,对准敌人的头,刀起头落。

大刀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万源人口不足20万,却有8万多人投入了战斗,不论男女老少,在敌人面前,拿起大刀就化身战士。一场仗,让这座近20万人的小城,打得只剩五六万人,但取得了反“六路围剿”的全面胜利,重创了国民党川军,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一场战役,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在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除了能看到以上革命文物外,还可以通过川陕苏区《童子团读本》、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纸币、“消灭刘湘”红军自制手榴弹等1000余件文物,去寻找战争时代的那段炙热的红色信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