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时政 >> 

黎森:守望大竹地方文化

更新:2019-07-19 15:58:21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本报记者 戴静文    编辑:庞岚月

地方文化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在彰显城市魅力的同时,往往还能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大竹小伙黎森从爱上收藏那一刻起,就致力于保护地方文化。每每听闻大竹哪里有关于地方文化的东西要被损毁,他就驱车前往,进行抢救性保存。见证古人技艺的竹帘画,记录历史的数部大竹县志,承载生活记忆的民俗小物件……在他的收藏中,我们仿佛看见了一部大竹“活”历史。

一年前,黎森牵头组建了大竹县收藏家协会。如今,他正积极与当地各方力量对接沟通,筹备建立大竹县城市文化展厅,为更好宣传和保护地方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竹帘画成收藏开端

踏进黎森的家,一股浓烈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清代流传下来的百年匾额悬于客厅,范绍增将军家旧时的蓄水缸养了几尾红鱼,清代探花江国霖的书法手稿置于墙上做装饰,更添几分书卷气,当地的各色民俗老物件成了家具摆件,与古香古色的装修相得益彰。

一幅精美竹帘画引起了记者的兴趣。编织帘子的竹子细如发丝,帘上用棉绒绘出一幅祝寿图,寿星鹤发童颜,手携蟠桃,灵动的刺绣技法,让老者慈祥可爱的形象跃然帘上。图上文字载:“成章家先生六旬晋一大庆,颜氏阖族弟恭祝福寿安宁。”黎森说,“大竹因竹多、竹大得县名,有‘川东绿竹之乡’的美誉,竹文化融入了地方文化的骨血,这幅竹帘画就是大竹人民精湛手工技艺的一种见证。”

85后小伙黎森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打小便修习美术,正因如此,他潜意识里喜欢蕴含了传统文化的艺术品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老物件。“从前收东西只看合眼缘,没有目的性,种类杂乱。这幅2007年在大竹古玩市场花260元买来的竹帘画,是我收藏地方文化物品的开端。”

民俗物件显示古人技艺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那么这个地方必然根底浮浅,难具发展潜力。蕴含地方文化的传统生产工具、体现生活方式的民俗小物件、历史人物手稿、县志等珍贵史料都能在黎森的收藏中找到。

清代大竹县志、续修大竹县志……数部地方志古籍是黎森尤为珍视的。“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自然、社会、政治等方面情况的地情书。它是地方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类资料是“死”历史,而黎森还藏有不少“活”历史。“大竹县历史上出现过两位名人,清朝的江国霖和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范绍增。这件炉钧釉大缸便是范绍增用过的。”黎森说,“同是地方名人,大竹保存好了清河镇老街(将军街)建筑群瞻怀范将军,但江国霖却没能在大竹留下更多东西,只有破败的故居。”

研究瓷器

“这份江国霖手稿内容摘自柳公权玄秘塔碑文一段,笔力遒劲、气势恢宏。我希望收集到更多物品,让江国霖重新在大竹‘活’起来。”

此外,黎森还藏有近百件民俗老物件。经济活动中离不开的铜钱银锭、秤杆秤砣,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纺织器具,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桌椅板凳、文房用具……几乎涵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两件糕点模具的雕刻尤为精美,其材质为楠木,一为五孔、一为双孔,每孔造型各异,有莲蓬型、圆形、方形、花瓣形等。模具内刻有寿字、花草、太极等花纹雕饰,蕴含着健康长寿、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据悉,该模具出自大竹回民街王氏家族所开的百年糕点作坊。

抢救性收藏地方文物

在常人的认知中,收藏是一件“烧钱”的事。的确,为求得一件心好物,藏家不仅要游走各地,还可能会在拍卖场与竞拍者斗智斗勇。黎森的许多藏品却是自己在乡间田野里抢救得来的。他书房悬挂的一块清代匾额便是如此,这是他从距离大竹县城10多公里外城北乡一处百年民居中收来的。

该匾额大字以榜书写“云间洁鹤”;上款书“特授四川顺庆府大竹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赵 为太学生陈云浦立”,下款书“乾隆四十五年岁次庚子仲冬月榖旦”,为当时清代官方流行书体馆阁体。其材质为楠木,牌身泛红略有褪色,两条横向裂纹将匾额一分为三。

正堂是明清时对府县等地方正印官的称呼。太学生是指在太学读书的生员,亦是最高级的生员。“议叙”是一种清代官员的考核制度,议叙之法有二,一为记录,二为加级。依据匾额上的文字分析可知,陈云浦应该是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大竹县知县写下匾额赠予他以作嘉奖。从匾额中“加五级记录十次”可见大竹知县嘉奖之丰。

“此匾原悬于陈氏大堂,记录了陈氏家族的荣耀。他们过去是从湖广来四川的,在大竹繁衍百年。”黎森说,“朋友告诉我匾额的消息,我第一时间赶到了陈家老宅,可我只见到了因年久失修倒塌的侧屋残垣和勉强保留的旧时样貌的主屋,包括匾额在内的家具多被族人分捡。”

当黎森赶到捡走匾额的陈氏族人家中时,一位老婆婆正在匾额上切菜,仿佛那就是世间最好用的切菜案板,听着“咚咚梆梆”的响声,他知道,陈氏家族曾经的荣耀再也回不去了。黎森说,“匾额记载了时间地点人物,是历史的佐证。像这方匾额不仅为研究清代官员的选拔、考核等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更蕴藏着书法价值。”

目前,被黎森抢救性收藏的大竹当地的匾额、楹联有4.5块(对)。

期待与各方力量加强合作

“大竹历史文化悠久,值得保护的文化遗产太多了,但仅靠官方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民间的力量一起推动。”2018年,在黎森牵头下,致力于宣传、保护大竹地方文化的大竹县收藏家协会成立了。

“协会成立以来我们做得还不够多。”黎森说,“物只是文的载体,文才是物的灵魂。收藏只是一种保护,将文物中蕴含的大竹地方文化展现给大竹人民,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才是最终的意义。”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洽谈打造大竹县城市文化展厅和大竹文化街区的项目。我们要让协会成为民间与官方沟通的桥梁,展开合作,开展更多有利于地方文化保护的项目。”黎森坚定地说。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