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美文 >> 

闲士说事

更新:2019-06-26 15:37:17       来源: 达州晚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    编辑:庞岚月

秦巴闲士:

本名王元达,知名网络媒体人,达州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虽年近古稀,却驽马狂奔,锐不稍减。擅长文艺评论,餐饮文章和人物传记。著有《达州美食》《游历四方话美食》《那人、那事》。

老达县城西门上那些往事

达县正式名起于嘉庆七年(1802),改达州为绥定府,取达州的达字为县名,增设达县为附郭首县。民国2年(1913),废府存县(达县)。达县地名于前世纪存在,近200年历史。老达县城即今天的通川区老城区。

西门上:“上”字用在名词后,表示某种事物的范围。西门上,即西城门外的范围。东门上、南门上、北门上,意思相同。

老达县城西城门:为方便出行,作为护卫城市功能的城墙在城西方向设置了城门。古代的城门大多数是木门,上面铆上铜钉增强防御性功能。城门往里开,主要是因为方便防御性、养护性。古代的西城门位于今天大西街、西胜街交接处红旗大桥引桥下路口,毁于民国时期。我这个老达县人,从小就没有看见过西城门是啥模样。

西门上起源:据史料记载,清朝嘉庆年间,清王朝的兵营驻扎在达县城西较场坝。因军需民用房屋增多而成为街。这条街从西城门(红旗大桥)到石岭桥,顺州河呈东西走向,长305米,宽15米。这便是西门上的雏形,今天叫西胜街。

古代城墙多是抵御外侵防御性建筑,老百姓多居住在城墙内。后因城市发展,城墙外也有大量的老百姓居住。前世纪50年代前后,西门上多是单层连排青瓦木板房,也有两层楼的。地面为大青石板铺就。街面多是宅第店铺、茶坊酒肆、饮食小店、百工作坊。那个年代,这里是达县城最大的集贸市场,街道两侧,摆满了新鲜菜蔬、农副产品或其它。城内的居民大多要来西门上逛逛,特别是赶场天。白天西门上大青石地板湿漉漉的,人来熙往,摩肩接踵,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如果是还没有发毛读书的孩童来到这里,一定要成人手牵手,不然就会因人多拥挤而丢失,张贴寻人启事。那时的西门上,比城区还要热闹。

西门上附设五条小巷,天灯巷、杀牛巷、水巷子、篾匠街(塑料厂)、邓家巷。

天灯巷:在西门上的西段,临近石岭桥。70年代前,天灯巷至邓家巷方向经石梯小路下行,过马河沟小石桥有一片开阔的田园地,后成为生猪市场,再后成为水泥板预制场。有一小土丘,建有院落民居,系“川北平民诗人”李冰如的住家。天灯巷是达县城回民聚居地。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当代回族通用汉语,不同地区持不同方言。回族分布总体主要表现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大分散”主要表现为全国2000多个县(市)几乎都有回族分布。达县的回民与汉民族相互尊重,友好和睦。1951年达县民族小学在天灯巷挂牌成立,回民子弟开始受到国家正式教育。民族小学在党和政府大力关心支持下,拨款200多万元,同时澳门西南饭店董事长、慈善家汤福荣先生捐款20多万元,修建了面积达3270平方米,集教学、办公、实验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培养出不少的优秀杰出人材。汤福荣先生1928年生于广东中山市,乐善好施,已在广东、四川、江西、河南等地援建了学校、卫生院、孤儿院等共计80多所,资助了不少贫困学生。

杀牛巷:位于西门上中段,因回民在此宰牛而定名。回民清真饮食戒律:回民若要吃牲畜,必须由清真寺专业人员宰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门上新建住房封闭了此巷。

水巷子:在杀牛巷对面,五十年代,因居民通过此巷Y形两条石梯小道下行至州河取水,地面一直水淋淋的,故名水巷子。左边巷道可至河边奶牛养殖场。右边巷道通达河边一个大平坝,杀牛巷宰牛人员在大平坝将牛皮少许残肉刮尽,最后用竹棍撑直晒干制作成革。六十年代初,这个大平坝改建为猪鬃社。

篾匠街:在临西城门口往州河方向。“篾”指劈成条的竹片,篾匠为手工业者,把一根完整的竹子用刀划成各种各样的篾,编制成各种类型的竹篾制品。50年代初期,达县城10多户篾匠聚居在这临河空旷地编织竹篾制品,逐渐成街,街不长。10多户篾匠先是集资股份合作办竹器厂,后纳入政府管理集体合作经营。六十年代末期,因竹器产品滞销转而生产塑料制品,更名为达县塑料厂。先后生产塑料编织袋、经纬管、宝塔管、彩印薄膜等20多个品种,远销国内外。今天的塑料厂不复存在,已被开发建设成“侨兴新城”住宅区。

邓家巷:以前西门上无此巷,七八十年代房屋改造时,封闭杀牛巷新建此巷。邓家巷内坡陡曲折,不能通行车辆,可上行至原建设银行大门口。

石岭桥:又名龙凤桥,位于西门上的最西端。是西向陆路入达县城必经之桥。西通文家梁,山(铁山)那边的渠县、通南巴平,汉中。石岭桥为一座石拱桥,下拱上平,长约10米,宽3米,两边是全石栏杆,1米高。桥下为凤凰山黑沟坡、北岩寺、老达一中下流的三股溪水交汇流入。五六十年代溪水清澈,附近的妇女多在石岭桥下捶洗衣服。西门上的孩童常相约在一起,在桥下游泳或捉鱼搬蟹,沿溯而上至凤凰山。那时,石岭桥的过客如乡村赶场一样,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甚为热闹。据石岭桥一位覃姓老人说:至今我还能感觉到在石岭桥旁边那屋里睡觉时,天主堂顶楼传来的钟声,还有清晨农民从石岭桥赶着猪群进城的吆喝声和赶猪用的响藁(赶猪的竹竿,并将竹竿的前端用刀划成若干条)声。今天,石岭桥为水泥板覆盖,石栏杆拆除,桥下已全填埋成为涵洞,建设成快速通道的入口处。西胜街、黄泥土扁街与石岭巷三交界低洼之地即旧时石岭桥遗址。

达县衡器厂:达县衡器厂在石岭桥的南向。厂址前身是猪鬃社,60年代中期城关五金社并入,70年代中期又有衡器社并入,成为专业生产磅秤、台秤等其它度量衡秤的厂家。此时达县衡器厂正式命名,有职工100余人。年生产各类型衡器万余台,居全省同行业首位,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22个省市。厂址在今天西胜街快速通道附近的港都月光城。

落魂桥、菜码头:西城门70年代前有一条石板铺成的石梯曲折小巷,经一个大石墩大石板铺成的平桥通向州河边。桥下为西城污水排泄入河交汇处,可闻水声,略有污水味。以前,这里的州河岸是一片空旷沙滩地,甚是荒凉,曾是明清时代秋后处斩之处。被处斩的人临死之前都要经过这座小桥,故这座小桥名落魂桥。意味深长的是,被处斩的人临死之前,行刑者会说上一句:“面向河对门,二世变好人”。其实,那个时代,被冤死的有不少好人。民国时期,行刑之处迁往它地,这里成为繁华的菜码头。州河上游或下游或对岸田坝的菜农乘船在此地码头上岸贩卖,故名菜码头。这条小巷东侧是西城墙遗址。西侧是箭亭子、铁匠街的西址起始地。还有一家豆腐作坊。今天的都市花园住宅小区,即由原来的落魂桥小巷、菜码头改建。

红旗大桥:一座六孔空腹式钢筋混凝土大型桥梁,桥北为通川区红旗路,公路引桥修建在西城墙的遗址上,桥南为达川区南坝。1966年开始修建,1968年竣工通车。历时不到三年,可谓神速。桥长262米、高24.4米、宽10.8米,那时可称为州河第二大桥,并一度成为出入达城的主要通道。半个世纪岁月流逝,红旗大桥虽经历6次大规模维修、改造,至今仍横跨在州河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69年冬天,老西门遭遇大火,当时正是文革时期,达县发生派性武斗。一个月黑风高夜,坏人趁机放火。此时大街上响着零星的枪声,居民不敢救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红旗大桥下至杀牛巷街道两旁的木板民房迅速熊熊燃烧。不久,解放军到来,奋不顾身迅速抢救,止住火灾。否则,火灾的形势不可想象。

多少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变迁的西门上,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旧貌换新颜。大街加宽,青瓦木板房换成钢筋水泥青砖,荒凉的州河岸高楼大厦林立,建设成滨河游园,大爷大妈们常在这里跳舞或休闲聊天。西门上的今天,华灯璀璨、鳞次栉比,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有一位从小在西门上生活长大姓任的老人,现已乔迁南门口“阳光南岸”住宅新区,不时地柱着拐杖在原来的老西门上看看走走。时过境迁,老达县西门上已成为难以忘怀的往事!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