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美文 >> 

大山的回音(序)

更新:2019-05-17 15:23:46       来源: 达州晚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刘秀品    编辑:庞岚月

当看到朱道元先生在报刊公开发表了那么多有关科普法制宣传的作品时,我一再怂恿他将那些文稿整理编辑成书,而且自不量力,表示我宁可违背不再给别人文章作序的初衷,也要为他的书写几句话。天下任何文友找我作序都可以一推六二五,但当朱道元的《大山不会沉默》一书由团结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之际,我却要不请自来,厚着脸皮揽下写序的“生意”。

为了表达自己不再给别人文稿作序的决心,20世纪90年代,我曾写了一篇《莫用金箔包狗屎》的短文,发表在全国文艺界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自由谈》杂志上(发表时编辑将题目改为《莫用金箔包杂物》)。后来,我觉得那篇文章还没把自己不愿意作序的意愿表达得淋漓尽致,21世纪初,我再次写了《不敢作序》的短文,发表在《四川文学》的“乱弹”专栏上,借此将“不再作序”的意愿广而告之。以后,不论谁找我写序,我都婉言推辞,为此,恐怕还得罪了几位文坛朋友。

我之所以不再给别人的文章作序,理由有三——

其一,写序言有个惯例,得是名家或准名家才敢动笔。我虽从1965年就开始耍笔杆子,也公开出版了20多本小册子,头上戴了顶所谓的“作家”帽子,可毕竟没有写出一部勉强拿得出手,更别指望什么青史留名的书。如果像我这种在文学创作上“武大郎攀杠子——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无名老卒”也冒充名家或准名家,不知天高地厚替别人的书稿作起序来,不但不能对别人的作品作出高屋建瓴的介绍和评论,还难免要蒙好为人师之羞,招佛头着粪之耻。

其二,作序也是作文章,作文章讲的是真情实感,既然要给别人的文章作序,最基本的要求得弄懂别人书稿的内容,不要求精读,至少也得要走马观花溜一遍。不看别人的书稿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胡乱提笔写序,好比闭着眼睛打枪,“子弹”能中靶么?而好多万字的书稿,别说字斟句酌,哪怕只是随便瞅瞅,也得花好几天功夫。我虽然是个早已吃闲饭的退休老家伙,但天天无事忙,总感到手头的活路一大堆,赔不起那个时间啊。

其三,笔端流出的是历史,白纸黑字,一旦上了书想抹都抹不去,故而传下“仓颉造字而夜鬼哭”的千古名句。给别人的作品写序,就是一种“立此存照”,既得要了解这个人的作品,也要了解这个人的人品。现在的人事何等复杂,作序者本想让自己的文字为社会留香,弄不好不但文字要给社会添臭,甚至连作序者的人品都得跟着粘包。

但朱道元的《大山并不沉默》这本书,我却必须序上几笔,因为我和朱道元是交往几十年的铁哥们,对他太知根知底,深信他过去做人清清白白,将来更不会作奸犯科。给他的文稿写序,写好写孬说深说浅他不会怪罪,而且我也不会有指甲壳大的后顾之忧,保险系数高达100%。

这里就晒点与朱道元交往的陈谷子烂芝麻吧。

1985年,我在《通川报·星期刊》任副主编,为了活跃报纸版面,开了一个有关法制宣传的连载栏目,需要深入监狱采集素材,四川至诚监狱被列为重点采访的对象。那是盛夏的一天,我坐公交车清晨从达城出发,当走进至诚监狱办公室时,已到吃晚饭的时间了。

“刘记者的大名如雷贯耳,我是朱道元。”接待我的是一位英俊的中年警官,我自报家门后,他连声说“欢迎!欢迎!”“你就是朱科长?幸会!幸会!”我和他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朱道元时任至诚监狱宣教科科长,因经常给《通川报》提供有关监狱里的新闻,是报社的骨干通讯员,我到监狱采访前,有关领导就向我专门介绍过朱道元的情况,让我到至诚监狱就去“投奔”他。而我从部队转业到通川报社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名字经常上报纸,浪得了点虚名,所以,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神交已久,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这是我和朱道元的第一次握手。

至诚监狱是一个劳改农场,位于大巴山的深壑之中,整整半个月,朱道元陪我钻山沟,进监舍,找囚徒问话,与来探监的囚犯亲属会面,白天头顶“火球”出门,晚上头顶“天灯”归宿。

当时,改革开放的大幕正缓缓开启,物质相对匮乏,生活条件艰苦,吃饭还要粮票。但即使在那样的条件下,监狱当局对我这个远来之客还是努力尽了地主之谊,让监狱招待所的食堂每顿给炒上一荤一素两道菜,摆上两瓶啤酒,就我和朱道元两人,慢慢对酌。

后来,我将从监狱采写的文章在报纸上陆续推出,因为内容神秘有趣,很受读者好评。再后来,我将文稿扩充延展,交四川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那就是我在20世纪80年代末推出的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囚徒生活纪实》。实事求是地说,《囚徒生活纪实》的成功出版,囚徒们帮了忙,朱道元这个管囚徒的狱警也帮了忙。

有了与朱道元的第一次握手,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当他从至诚监狱调到达州市司法局工作,并当上普法教育办公室的主管时,我们的联系更加频繁。在普法宣传教育中,朱道元联系工作实际,撰写了大量普法文章,在报社同仁的策划下,还开设了一个普法宣传专栏,一坚持就是好多年。

杜鹃啼血,铁杵成针,朱道元终于有了《大山并不沉默》这个“精神的产儿”呱呱坠地。这里我不是胡吹牛皮,《大山并不沉默》中的文稿不说我篇篇早就烂熟于心,至少是大多数都不陌生。因为这些文稿在朱道元将一个个汉字进行有效排列组合时,我差不多都参与了修改和审定的工作。所以,当《大山并不沉默》的样稿在我电脑荧屏一展现,看着《牛大妈帮倒忙》《“黄祸”惹的祸》《医院赔钱为哪般?》《法律怎能私了呢?》《狗的主人为啥要赔偿?》《老板拖欠劳动报酬咋办?》《请尊重他人隐私》等等篇什,我如同看着一群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从眼前活蹦乱跳地跑过,一个个相当眼熟,因为那些“孩子”都是我的左邻右舍,我是看着他们慢慢往高处长的。

我不准备对《大山并不沉默》从理论上展开详尽的评说,因为搞文学评论不是我的特长,何况对于一部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种评价。我只是深信一个道理:文字因真情而精彩,感情因真实而动人。朱道元书中所有的叙述,都是他内心世界的朴素表达,没有无病呻吟而故作高深,没有为拉大旗作虎皮而故弄玄虚,真所谓“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

大巴山是横贯湖北和川渝的名山,朱道元正是从大巴山腹地走出的一条汉子。生活的磨难,人生的起落,社会的砥砺,亲情的陶冶,铸就了他大山的性格,开阔了他大山的胸襟,延伸了他大山的视野,充实了他大山的情怀。他历尽艰辛,踏平坎坷,终于到达山顶,向读者捧出了《大山并不沉默》这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宝宝”。大山有回音,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识,朱道元这“大山”之所以“并不沉默”,那是因为他站在大山之巅,正亮开嗓门高歌一曲,声音正沿着山谷回荡,在石壁间拐来拐去,回音袅袅。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