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美文 >> 

《竹枝词》源流考

更新:2019-04-10 10:45:14       来源: 达州晚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高洪银    编辑:庞岚月

《竹枝词》,又称《竹枝》、《巴渝辞》、《竹枝子》、《竹枝歌》,作为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逐步演变为七言绝句,其词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经过笔者的考究,认为《竹枝词》最初的起源和宕渠流域賨人的“勇健好歌舞”、“俗好歌舞”、“锐气喜舞”的地方特色习俗息息相关,发端于賨人口头传唱的民歌。

根据宕渠流域渠县报恩乡清河村发掘出的文物证实,在旧石器时代晚期(2万年前左右)宕渠流域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达州历史上的土著先民就已经广泛使用石锛、石斧、骨针、陶网坠、陶纺轮等生产及生活用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住在宕渠流域的宕水(今巴河)、余曹水(今州河)、渝水(源于仪陇县流经今渠县之流江溪,春秋至秦汉时称渝水。)两岸的土著族人“已学会了用火和捕鱼,并能制造狩猎弓矢,以渔猎为生”(刘兴国《巴人文化初探》)。这支土著族人即是母系时期的遗民,他们崇尚巫神,形成一方酋邦社会集团。这些遗民,就是《后汉书》中所提到的七姓板楯蛮——賨人。由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他们养成了“天性劲勇”,崇武好斗的习惯。賨人这个古老的民族,对待生存信仰就是求神救生,求神保福。每遇自然界野兽或外部落入侵时,他们成群结队地手持棍棒、竹子或砍砸器、牟弩为武器,踏着赤脚前进。前者即兴而歌,后者手舞足蹈,围追堵截野兽或抗击外敌。正是这种特色的群体性武舞,兼有体现力量、借助巫术迷惑敌人等作用,从而获取生存的物资,或抵御外侵的能力。日更月徙,逐渐养成了“勇健好歌舞”、“俗好歌舞”、“锐气喜舞”的地方特色习俗。

殷商末(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伐商纣王,天下各部族积极响应,宕渠流域的土著(賨)族人也组军北伐,会师孟津。“八百诸侯,不召自来”(汉司马迁《史记》)。《尚书大传·周传》道:“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停止宿夜,士卒皆欢乐歌舞以待旦”。在攻伐中,巴渝賨人采取传统特有战法:“……前师乃鼓,鼓师乃慆,前歌后舞”(西汉伏生《尚书大传·周传》),歌声高亢激昂,队伍雄壮,形成“皆齐而歌”,以显征战声威。宕渠賨师,竟能以歌声与战舞震慑殷人,使其临阵倒戈,全线崩溃。由于社会的发展,賨人活动中心由宕渠流域逐渐转移到西汉水(《水经注》曰:“大禹自导汉疏通,即为西汉水也”。即今阆中市嘉陵江段)流域。

战国至秦时期,賨人已徙至今陕南、长江三峡地区生存发展。土著“板楯蛮”——賨人“以射白虎(射杀崇拜白虎的巴人)为事”。汉初,群雄逐鹿中原。汉中王刘邦依靠渝水流域賨人头领范目,召募并率上层七姓(罗、朴、昝、鄂、庹、夕、龚)组军10万兵马,“为汉前锋,数陷阵,锐气喜舞”。《隋书·音乐志》载:“汉高祖自汉中归,巴渝之兵执仗而舞”。“执仗而舞”,就是巴地渝水流域的賨人获胜后,手持武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跳起威武雄壮的战舞,蔚为壮观。高祖观之喜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将其引入宫廷后,还专门配置了专司此歌舞的巴渝鼓员。因此,巴渝歌舞在汉代宫廷内得以大盛,一时倾倒朝野。《水经注》载:宕渠“县有渝水,夹水上下,皆賨民所居”。《巴渝舞》,源于巴郡嘉陵江支流渝水(今渠县流江溪)流域,故名《巴渝舞》。东汉辞赋家张衡亲睹其盛况道:其乐,“盘鼓焕以骈罗”;其舞,“抗修袖以翳面”;其曲,“展清声而长歌”(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通过宫廷演绎发展,与源出渝水两岸“板楯蛮”的“武王伐纣之歌”有所变异。

三国时,诸葛亮于人日出游奉节“长江之滨留下的水八阵(即为踏碛),千万支歌喉引吭高歌《竹枝》,声遏行云,响彻峡江河谷”(《巴蜀竹文化揭秘》)。魏晋时期,由汉乐府传下来的巴渝舞曲共有四章,即《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歌本曲》。因为其词曲皆还保留巴地賨语风格,“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晋书·乐志上》),故黄初元年(220)曹丕代汉称帝后,便命“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改创其词”。三年,又改《巴渝舞》为《昭武舞》。《隋书》载:“晋泰始九年(273)……改《昭武舞》曰《宣武舞》”。南朝梁代复名《巴渝舞》,宋时改为《宣烈舞》。隋朝废止,唐武太后时,保存其舞曲。从此,《巴渝舞》便与武王伐纣时的“前歌后舞”形式愈加遥远,最终为王公贵族所据有。唐以后,《巴渝舞》已不见史载。今土家族摆手舞,疑似《巴渝舞》之传承。

然而,巴渝民间的“武王伐纣之歌”似乎还顽强地保留着它原有的粗犷激越的特色,并至南北朝至隋代这一时期内被赋予民间宗教祭祀的功用。隋杜台卿《月令半粹编》道:“蜀中乡市,士女以人日击小鼓,唱《竹枝歌》,作鸡子卜”。即说人日,是民间驱凶求吉,祷祝人寿及人事如意的一个节日。

《夔州府志》载:唐代开州(今开县)风俗“皆重田神,春则刻木虔祈,冬则用牲极赛,邪巫击歌以为溪祀,男女皆唱《竹枝歌》。”唐大历元年(766)至三年,杜甫结庐夔州,吮吸民间艺术养料。“竹枝歌未好,画舸莫迟回”正是杜甫醉心《竹枝》的生动写照。明人李东阳道:“杜子美《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清翁方纲亦曰:“《竹枝》本近鄙俚。杜公虽无《竹枝》,而《夔州歌》之类即其开端”。杜甫将民间《竹枝》引入《绝句》,又化《绝句》为《竹枝》,实乃竹枝体绝句之雏形,从而为民间《竹枝》,亦为中国诗坛开辟出一个新境界。杜公后,首以《竹枝曲》为题者——顾况作诗道:“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其似有《竹枝词》诗体内涵。长庆二年(822)正月至四年夏,刘禹锡在夔州(今奉节县,亦是古賨民活动地)任刺史时,入民间,集歌谣精华,仿屈子楚辞《九歌》之精髓,采巴地曲谱,依调填词,首创制作《竹枝词九首》、《竹枝词二首》两组新词,述山水、风俗与男女情爱,独成歌谣诗体。翁方纲《石洲诗话》载:禹锡《竹枝词》“最工”。苏轼亦曰:“道风俗而不俚,追古者而不愧”,“词意高妙”,“奔轶绝尘”。其代表作《竹枝词二首其一》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其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历来受到读者喜爱。五代前蜀乾德年(919——925)间,杜光庭在涪江与嘉陵江界处合州观赛神祭社道:“每斗船、驱傩,及歌《竹枝词》,较胜必为首冠”。鬼怪闻之,莫不远避。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巴渠县(今宣汉县)风俗道:“其民俗聚会则击鼓,踏木牙,唱竹枝歌为乐”。《竹枝词》,又称《竹枝》、《巴渝辞》、《竹枝子》、《竹枝歌》。其词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之后,白居易、皇甫松、苏轼、苏辙、黄庭坚、范成大、杨万里等奋起仿效,争作《竹枝词》或有《竹枝》风韵的七言绝句。至元、明、清,《竹枝词》诗风大盛,时至今日不减。

千百年来,一首首《竹枝词》抚慰着一个个作者心中的块垒,抒发出一道道诗人的心声。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