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美文 >> 

告老还乡, “乡贤文化”能否回归?

更新:2019-03-22 16:40:01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蒲建国 ​    编辑:尹可

在最近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江西省委副主委、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提交了题为《让告老返乡的文化传统在乡村振兴中焕发生机》的大会发言,引起人们热议。实际上,近年的全国两会,已有多名代表、委员吁请建立告老还乡制度,鼓励退休干部、科技人才回乡发挥余热,推动乡村振兴。

乍一听,这是个好事!通过制度设计、氛围营造、典型带动,让退休干部、科技人才还乡养老,实现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而且对于解决农村“空心化”积弊,缓解城市拥堵等“城市病”具有现实意义……问题是:告老还乡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和可行性?

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产生了“幼读书,壮做官,老还乡”的告老还乡制度,汉唐以降,朝廷大员、地方官吏确有挂印辞官、反哺故土的文化传统,他们回乡定居后发挥“能人效应”:或开塾授课,或修桥铺路,或明德化人,或假威断讼,历史上被称作“乡贤文化”。这在“政不下县,乡村自治”的古代,以较小的成本,维持了乡村熟人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因而受人推崇。

随着时代的更迭,乡村凋敝是不争的事实,“乡贤文化”早已离我们远去。十九世纪末,西风东渐,工业文明叩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高度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的社会大生产,替代了农耕时代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城市文明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离乡背井,投入城市的怀抱求学、从政、务工、经商。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打工潮兴起,人口严重流失,乡村只剩下老人与狗了。过去人丁兴旺、炊烟四起的乡村不再具有活力,变得老龄化空心化,成了萧条冷清的代名词。消失的村庄让我们情无所依、根无所系、魂无所托,乡愁于是成了当下文人笔下咏叹的热词。所以,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徐平认为,近代工业文明的入侵,从根本上打乱了中国农村的文化生态,改变了城乡的循环结构,农村成为向城市供应人力、物力、财力之地,只有单向的输出而几乎没有反馈,于是乡村不仅是贫困了,甚至是枯竭了。

的确,乡贤回乡能够增添人气生气、弥补人才缺失、倡育乡风文明、巩固基层组织、助力产业经济,然而真要让我们铁心回归记忆里草木青青、小桥流水、鸡鸣犬吠的田园生活,我想只能“呵呵”了!告老还乡,看上去很美。乡村的没落,深层次原因是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所致。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乡村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方式和院落式生存半径,被生产力的大发展、生活资料的大繁荣、生活方式的大丰富和人员的大流动所代替,乡村拿什么和城市的便捷与舒适竞争?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质量欠账、医疗水平不高、经济收入羞涩……这就是我国乡村面临的现状。

近些年,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城市人一到节假日就呼朋引伴、携家带口往乡下跑,一窝蜂笑聚山林、亲山乐水。可是,倘若让你长住乡村,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耕种日子,有几个人打心眼里愿意?条件不好,生活不便,孤独寂寞……田园牧歌终究不敌城市繁华,都市人上山下乡不过是愉悦身心的休闲方式罢了,他们只是“摘瓜果”“看新鲜”的匆匆过客。在大城市,一些富人、名人时兴在郊区或更远的僻静乡村租房短居,城市农村两个家,三天两头两边跑。这种“乡村别墅”,同样是他们交换空间、寄情山水的生活格调,算不上扎根乡村、回报桑梓的新乡贤。当年,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因心脏病猝死于北京昌平沙河玫瑰园家中,就印证了一个道理:回不去的乡,离不开的城,剩下的只有乡愁了。

乡贤,古有之,今亦有之。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愿回到家乡云南宽甸植树造林;我们身边从原达县副县长职位退休的吴传全,自愿回到老家龙会乡担任村书记,带领乡亲们苦干实干脱贫攻坚。他们,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觉悟和品质,书写了新时代新乡贤的价值担当与奉献情怀。所以,我们可以倡导告老还乡制度,让那些成功人士荣归故里,将学识经验、人脉资金、乡恋情怀,化作“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干事创业豪情,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但是,一定要本着自愿原则,决不能搞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否则于法无据、于心不忍——毕竟,辛苦一辈子,老了还退而不休,我们没有理由剥夺人家安享晚年的权利。

要想改变乡村萧条的面貌,道路只有一条: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由是观之,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均衡发展,才是重焕乡村生机的源泉活水和治本良策!到那时,乡贤“归去来兮”方具备现实基础。

□蒲建国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