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达川区 >> 时政 >> 

渡市镇2018年脱贫攻坚扎扎实实成效显著

更新:2019-02-10 17:45:00       来源: 达州日报网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   编辑:尹可


达州日报网消息   2018年,达川区渡市镇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狠抓脱贫攻坚,创新发展思路,多次召开推进会,现场会使脱贫攻坚工作步步有动力。党委书记王劲松、镇长刘晓明,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扶贫工作和民生工程等。同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步调一致,认真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奋勇当先。抓好规划论证,抓好对象识别精准,抓好工作举措精准,抓好组织保障精准。由于该镇领导务实,率先垂范,政策引导,制度实在,工作扎实。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走在了全区最前列,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人民群众的口碑。2019年该镇以新的姿态、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把脱贫攻坚推向更高潮,收到更好的效果。使之成为全区一流的榜样。该镇党委书记王劲松强调,把脱贫攻坚纳入全镇的重点工作,要求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报答党和人民,迎接年终检查评比。

渡市镇地处达川区西南部,紧临铁山南,傍依州河岸,东邻申家乡,南邻木头乡,西与渠县汇东乡接壤,北连陈家乡、罐子镇,离区政府驻地52公里,幅员面积64.3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街道社区,有村民小组84个;全镇共有人口36500人,其中农业人口22815人,街道常住人口9900余人,辖区内有白腊坪煤矿、金盘子电站,是原渡市片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镇情最复杂的乡镇。

渡市镇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镇,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改变了渡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镇村道路基本实现100%硬化,入户路硬化达到95%以上,发展了琯溪蜜柚、美国糖橘、油牡丹、大雅柑、青花椒及生猪养殖等种养殖产业。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村4个(高均坪村、低基坪村、金盘村、南岩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91户2377人,占全镇人口6.5%。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渡市镇坚决落实国家、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严格执行“六个精准”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努力补齐脱贫攻坚工作短板。2014年脱贫134户433人,2015年脱贫116户350人,2016年脱贫117户381人,2017年脱贫329户1000人,2018年脱贫59户166人,剩下51户133人预计2019年将全部实现脱贫,4个贫困村均于2017年脱贫摘帽。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渡市镇重点做好了“四精准、四到位”。(一)抓好规划论证精准,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该镇遵照国家、省、市、区实施精准扶贫的战略方针,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完善基础设施、增加贫困户收入为目标,在达川区副区长、渡市镇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指挥长王剑同志的带领下,多次召开渡市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渡市镇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会议,广泛征集党员干部意见建议,并通过科学论证,合理地制定了贫困村及贫困户帮扶规划,着重完成以下三个方面任务: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该镇在抓四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非常注重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确保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截止2018年底,全镇已完成硬化村社道路170余公里(其中升级改造30余公里)、整治山坪塘44口、新建蓄水池23口、整治病险水库1处、清淤河流渠道2.8公里,新建村级活动阵地3处,改造升级村级活动阵地1处,完善了村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场所,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出行及群众办事条件;二是产业发展任务。围绕全镇实际情况,引进、成立大小专业合作社10余个,主要发展了溪蜜柚、美国糖橘、油牡丹、大雅柑、青花椒和生猪、黄牛、特色水产等种养殖业。其中,贫困村中高均坪村发展油牡丹500余亩、青花椒500余亩、特色水产养殖200余亩、莲藕种植100余亩;低基坪村发展发展棺溪蜜柚2000余亩;金盘村发展油牡丹150余亩、大雅柑900余亩、生猪养殖400余头、牛羊养殖250余头;南岩村发展美国糖橘1000余亩、辣椒育苗基地200余亩、大蒜栽种基地300余亩、青花椒种植1000余亩、生猪养殖1000余头;非贫困村中邹家营村发展蔬菜大棚150余亩、白腊坪村发展乌梅450余亩、水口庙村发展青花椒550余亩,成功解决周边群众就业难问题,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的步伐。三是困难群众帮扶任务。围绕“六个一批”的实施,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人均增收2000余元;对特困对象、患重特大病实施应保尽保,新建4个贫困村卫生所,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对全镇192户625人因“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且自愿搬迁的贫困群众进行了易地搬迁,对92户C级、28户D级贫困户逐步实施了危房改造;对130余户水源无保障家庭就近重新寻找水源或安装自来水;对43户生活用电无法满足需求的采取了重新架铺线路或线路改造;对325户广播电视未接通的贫困户新安装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确保贫困群众住上安全房,用上安全水,日常生活用电和广播电视需求得到充分保障。(二)抓好对象识别精准,确保贫困人口识别到位。作为达川区的农业大镇、人口大镇,该镇农村贫困情况较为突出,在2014年开展的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该镇按照文件要求,严格程序,通过镇、村、社层层识别,共识别出贫困户804户2474人。2015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在2014年识别贫困户基础上,开展了贫困户精准识别“回头看”、“回头改”工作,通过“三步走”对贫困户进一步精准识别。一是乡镇干部分组、村社干部及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对各村进行走访,形成贫困户清退、新增初步名单;二是由镇领导亲自带队分片走访,对初步名单进一步落实;三是综合由区审计局、房管局牵头组成的检查组集中检查后的反馈意见。再由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双回头”村级核查大会,逐村逐户对清退、新增对象进行核查,凡是符合贫困人口条件的,一个不漏地按程序纳入贫困人口范围,对贫困户有车、有房、有财政供养人口及经商办企业等情形的,一个不剩的按照程序进行了清退。截止目前,通过“回头看”、“回头改”及动态增减等,全镇现有贫困户791户2377人。

(三)抓好工作举措精准,确保帮扶政策执行到位。一是严格执行贫困村帮扶力量“5+2”工作制度及非贫困村帮扶力量“3+2”工作制度。明确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帮扶干部的帮扶责任,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每月深入贫困村不少于2次,帮助解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等难题,严格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并在贫困村上墙进行公示;帮扶干部每月到联系贫困户家中不少于4次,每星期到户聊1次家常、做1次宣传、搞1次卫生、理1次内务、办1件好事,引导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二是实行干部结对帮扶制度。严格贯彻区委、区政府要求,保证每一位财政供养人员都有结对帮扶对象。目前全镇共有帮扶单位23个,帮扶责任人425人,(其中区级帮扶单位5个153人,镇级帮扶单位18个272人),实现了每位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同时要求每名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帮扶贫困户家中走访1次,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现状,制定合理的脱贫规划,为贫困户送去一些实用技能技术,帮助贫困户稳步脱贫;三是壮大充实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在区上下派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我镇也对各非贫困村下派了“第一书记”,确保抓好抓实非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四)抓好组织保障精准,确保帮扶实绩成效到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渡市镇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严格制度明确职责。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任组长,进一步明确了镇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镇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包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资料普查、项目落地、资金使用等各个环节不出问题;二是组建成立镇扶贫办公室。该镇第一时间组建成立了扶贫开发办公室,由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并充实了4名工作人员专抓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保证了专人专事,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了脱贫攻坚工作日常化,镇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工作,对镇扶贫办公室人、财、物配备等给予优先保障;三是强化考核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考核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把扶贫攻坚工作实绩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重要依据,激励各级干部投身扶贫攻坚事业。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渡市镇广大干部真抓实干、克难攻坚,扎实、稳步、有序推进全镇各项工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硬件要素逐步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收渠道稳步拓展,人居生活环境有序改善、群众满意指数持续攀升。

2019年,该镇将扎实做好以下两项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掌握脱贫致富的方法和路子,确保贫困群众在脱贫之后不返贫,真正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一是抓好未脱贫贫困户稳定脱贫。目前,该镇已脱贫740户2244人,还有51户133人未实现脱贫,我镇将通过思想帮扶(克服等、靠、要思想)、物质帮扶(给予资金扶持)、技术帮扶、(让贫困户有一技之长)、信息帮扶(提供劳务、介绍就业)等帮助贫困户脱贫。同时按照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标准对还未脱贫的51户进行对标补短,力争2019年我镇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二是抓好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成果巩固。继续推进“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建设,在巩固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在全镇范围内成片发展青花椒1万亩,增加就业机会,不断促进我镇经济发展,巩固好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成果。(本网通讯员   余刚   田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