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加快实现“两个定位” 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在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

更新:2019-01-11 11:47:08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尹可

立足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谋划达州未来发展的着力重点

□达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丁德光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是达州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主攻方向。我们要善于抓机遇扬长补短,要突出抓好重点着力点,要推进区域内外协同发展。

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进一步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支持包括达州在内的7个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要举措,是达州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要善于抓机遇扬长补短。要抓住省委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战略部署,鼓励争创经济副中心的大好机遇;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支持“达州建设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国家天然气综合利用开发示范区”的政策机遇;要创造服务业转型升级、工业提质增效、新兴技术产业逐步壮大的发展机遇;补足达州在“经济总量质量、资源开发利用、服务能力不足、营商环境不优”等领域的短板。要着眼长远巩固发挥好达州在地理区位、空间距离、经济腹地、交通枢纽、战略资源、地域文化、支持政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发挥正外部效应,推动能源化工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生物医疗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为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要突出抓好重点着力点。要围绕争创副中心加快理论研究,重点做好与川渝陕结合部“七市三区”和泸州、宜宾、南充等市的比较研究,以此谋划我市的产业布局和发展策略。要坚持外连内畅“两手抓”,依托成南达、西达渝350公里高铁,连接长三角和京津冀,构建“五向综合大通道”,提升交通的“集输力”和社会“服务力”,变“交通”优势为“战略通道”优势。要持续推进优势产业集群链式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商贸物流向上游和下游延伸,提升物流产业布局的体系化和层次化,强化物流供应链管理,实现物流产业从注重商品流通到提升物流价值转变。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争创副中心引进一批优质人才,加大高成长性科技型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发展一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要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探索行政审批“超时默认”制度,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提升区域投资创业的吸引力。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要推进区域内外协同发展。要坚持“承上启下”扩大承载辐射作用,加快制定《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发展规划》,鼓励各县(市、区)协同竞争发展,助推全市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实现全市经济质量和“吨位”双提升。积极承接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广州、舟山等城市的产业转移,提升达州承载四川、长三角交通物流、提供原材料等方面功能。要坚持“强弱互补、强强联合,抱团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与广安、巴中的协同合作。积极与广安开展在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制药、机械等领域的合作;开展与巴中在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区域内产业衔接、配套、错位发展,形成区域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水平。要推动与万州全方位协同发展,在建立陆水多式联运、保税区、物流港建设等方面建立公平合理的功能定位和利益分配机制。要建立东西部协作发展的先行示范区,重点推进与舟山市在资源开发、劳务合作、职业教育、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旅游开发、农渔业发展等领域开展的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协调协同发展,加强干部交流、项目交流和民间交流,互相开展“飞地经济”建设,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经济发展共赢的典范。

锁定目标抓到底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达州市委党校教授 杨登述


我们必须要厘清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和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辩证关系,既要防止思想混乱、顾此失彼,又要防止思想僵化、李代桃僵。

刚刚召开的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进行了部署和动员,这是达州700万人民的共同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们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要厘清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和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辩证关系,既要防止思想混乱、顾此失彼,又要防止思想僵化、李代桃僵。

首先,加快实现“两个定位”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具有同一性、同向性。

市委书记包惠在讲话中指出:加快实现“两个定位”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方向上完全一致、目标上完全契合。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就是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争创经济副中心就要全力推动“两个定位”变成现实。实现第一个定位“基本建成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就能基本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实现第二定位全面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就是全面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我们也可以用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统帅“两个定位”,把“两个定位”理解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两个阶段。2025年“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成功为第一阶段,那时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初见成效、基本建成;2035年达州全面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之日,就是达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功能齐全的、与成都可以比肩的全省经济副中心之时。

其次,加快实现“两个定位”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具有差异性、互动性。

两者的差异性:全省经济副中心无论是范围、功能、作用、影响力都远非“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可比,也与“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不尽相同。两者的互动性,包书记在讲话中表述得非常准确: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既贯穿于‘两个定位’的前半程,又支撑‘两个定位’的后半程”。两者的差异性和互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可以在更高层次、更高站位、更加全方位推动“两个定位”的提升,使“两个定位”更科学更完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要将达州的发展纳入我省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大势中去谋划;要站在四川全省新战略的视域上去考量“两个定位”,要站在比照成都、追赶成都的高度上去审视“两个定位”,要站在全方位提升达州的地理区位、交通枢纽、物流枢纽、经济腹地、承传功能等综合优势的全局去实现“两个定位”。

另一方面,“两个定位”的实现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有力支撑。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建成“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就为达州成为全省经济副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达州这个全省经济副中心因为特色鲜明、后劲十足而被省委、省政府确认。这必然导致国家和省上将更多的资源投放达州,各种更能推动达州发展的政策优势将会变成强劲动力。到时候,达州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聚集效应更加强大,将更加有力地支撑达州打破行政区域规划,在跨省域的川渝陕结合部这样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将推动达州成为各方认可的、真正合格的、能给达州人民带来福祉的四川省经济副中心。

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比较优势和潜力

□达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丁登林


达州除了有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战略资源和特色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以及政策优势之外,还有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现实基础和潜力。

达州除了有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战略资源和特色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以及政策优势之外,还有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现实基础和潜力。

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指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不仅要看经济“吨位”,还要看发展质量。对照新的经济副中心的要求和标准,达州与绵阳、德阳、乐山、宜宾、南充、泸州等城市相比较,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竞争力,只要大家坚定信心,创新实干,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够建成与主中心相呼应、带动区域发展的全省经济副中心。

首先,达州有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

1.有区位优势。达州是位居成都、重庆、武汉和西安4个特大城市辐射圈的交汇地带,尤其距重庆较近,使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辐射源。达州市还处于长江上游成渝轴线的经济圈,已进入国家列出的西部第六梯度城市之列,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

2.有交通优势。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在此交汇。达州火车站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的起点站,是四川境内第二大火车站,是西南地区第四大铁路客运站。达州是中国179个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已形成“三纵四横”路网结构。达州站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重要高铁西渝铁路和成南达铁路交汇的四川唯一城市。成南达作为四川规划的出川高铁之一,将成为四川北向和东向出川高铁的新通道。

3.有战略资源和特色资源优势。达州市的资源总量和资源结构在四川省有相对优势。天然气和锂钾两个“万亿级”资源是达州经济发展的两张“王牌”。达州是全国、全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富硒特质是达州农特产品的最佳卖点和最大竞争优势。

4.有文化优势。巴文化是达州极具竞争力和价值的地域特色文化。境内罗家坝遗址被称为“继三星堆之后巴蜀文化的璀璨明珠”。达州是一方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土地,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

5.有政策优势。国家大力支持创建“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对发展天然气、优化产业结构至关重要;随着《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实施,必将极大地为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域达州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带来重大机遇;达州地处秦巴山区腹心地带,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则是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重点,为达州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度。

其次,达州有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现实基础和潜力。主要表现在:

1.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为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奠定了物质基础。2011年达州市首次进入全省市州GDP千亿元“俱乐部”。2017年达州GDP增速近5年来首次进入全省前10位。2018年GDP预计突破1700亿元。经济的总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同步提升。

2.农村经济基础稳固,成为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不可缺少的依靠力量。达州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市,是川东北地区的农业主产区之一,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连续10多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

3.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发动机。初步形成了以煤—电—冶—化—建为主链条的工业体系;已形成“1+7”工业园区发展体系,功能较为齐备、特色较为鲜明、优势较为突出。

4.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正在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成为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要载体。城镇集聚、承载人口能力不断加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45.22%。中心城区正式建成“双百”大城市,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城市品质和辐射力不断增强。

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只要坚定信心,努力奋斗,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宏伟目标就一定会变成现实。

立足当前“补短板” 着眼长远“夯基础”

□四川文理学院教授 傅忠贤


要实现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首先要补齐总体规划滞后、发展环境不优、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不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包袱重差距大、城市承载能力不足的短板,才能找准“实现‘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拿出可行办法,取得务实进展。

要实现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首先要补齐总体规划滞后、发展环境不优、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不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包袱重差距大、城市承载能力不足的短板,才能找准“实现‘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拿出可行办法,取得务实进展。

市委四届七次全会认真分析了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认为既有亮点和优势,也存在短板和挑战。补短板、夯基础,既是当前全市人民最强烈、最迫切的期待和愿望,也是全市人民为实现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最有效、最直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短板不补,注定落伍。补齐短板才能锁定整体优势,补齐短板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夯实基础就是筑牢发展根基,夯实基础才能最终赢得飞跃和质变。达州是川陕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域,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长期远离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区位劣势比较突出,发展基础差,历史欠账深,加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导致发展基础薄弱、短板瓶颈制约的问题不仅相当普遍而且异常突出,达州补发展短板、强发展基础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实现‘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是省委赋予达州的历史重任,是加快达州发展、重塑达州地位的现实选择。我们一定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实际找差距,正视问题补短板,理清思路抓落实,对症下药添措施。各县(市、区)、各行业领域基础各有不同、短板情况各异,必须对照经济副中心构成要件,找到差距,找准问题,拿出可行办法,取得务实进展。

“实现‘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是一个系统工程,夯基础补短板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统筹谋划,整体推进。

——必须补齐总体规划滞后的短板,坚持规划先行大原则,打牢科学规划的基石。抓紧编制《达州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专项规划,既与现有各项规划衔接,又立足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对现有规划及时修订完善。

——必须补齐发展环境不优的短板,坚持环境重塑大方向,夯实绿色发展的基础。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精神环境,主要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营商环境、文化环境等;硬环境是物质环境,主要包括由交通、电力、通讯、供水、供气、互联网等形成的投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发展的战略大通道尚未形成和营商环境不优是达州最突出的硬环境短板和软环境短板,必须加快补齐步伐。

——必须补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的短板,坚持提质升位大思路,做强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产业结构升级为抓手,以培育新动能、增强创新力为载体,以稳投资、稳增长为切入点,做强支柱产业,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

——必须补齐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不快的短板,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大框架,筑牢达州未来大发展的基础。抓紧抓好天然气资源、锂钾资源开发利用转化,大力度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清洁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切实加快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必须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包袱重差距大的短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目标,为实现农业强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上取得根本性进展,按期完成精准脱贫艰巨任务,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上取得显著成绩,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必须补齐城市承载能力不足的短板,坚持深入推进城镇化大战略,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而奋斗。按照达州主城区建成区超20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超200万人的“超200”目标修编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着力把达州建成全省科教、文化、医疗、卫生、研发中心,促进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事业快速发展。

(座谈会其他专家学者发言待续)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