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在风雪里淬炼无悔人生!17岁到50岁 “一碗水”养路人的故事

更新:2018-12-20 11:38:26       来源: 达州晚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随着万源大山上的寒风,飞雪化作精灵飘落在蜿蜒而行的国道210线上,路边高大的香樟、养路人的黄背心和养路人夏泽云一起向记者讲述了一个长达33年的故事。

33年的道路养护工生涯,夏泽云从17岁走到了50岁。其中,有的路他走了2年,有的路他来来去去走了12年,但他知道这条路还没走完,还要一直走下去……

1. 天寒地冻

一公里的道路就要清扫半天

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如同血管般串联着全国各个城市、各个村镇,并非每条路都能如国道318一样美丽和名声在外,其中很多都不起眼,但不可或缺。

从万源城区出发,车子一路向北朝大巴山深处开去。山势壁立,一条道路在半山腰上依山而开,蜿蜒而曲折。这条道路就是国道210线,全长3000余公里,起点为内蒙古包头,终点为广西南宁。它穿万源而过,夏泽云和另外两名同事承担着其间8公里路段的养护工作。

在山的最高点,记者见到了正躬着身体在排水沟里忙碌的夏泽云。他身上的黄马甲格外引人注目,旁边放着扫把、铲子,以及一辆摩托车。“这里因为经常出事故,当地人都叫它肇事梁,我们得好好打整呐。”夏泽云说这句话的时候,双手一直揉搓,口中呼出寒冬里特有的“白雾”。

夏泽云工作的山峰海拔接近1600多米,由于前两日下过雪,山顶一片雪白。即便棉帽、耳套都已“上阵”,但呼啸的寒风依旧咄咄逼人。身旁偶尔有车驶过,卷起的一阵风让人更觉刺骨。

“现在还不算最冷,过段时间温度会更低,衣服和铲子都会被冻住。路上结冰后,我们出门鞋子都要绑上草绳,免得打滑。”冬天的每个上午,夏泽云9点从养护站出发,如果路面很脏,一公里的路段来回清扫一次就得半天。

冬天的山上一片萧瑟,但在目及之处,一排深绿色的香樟和一些稀疏的松树却蕴藏着生命的气息。“那些香樟树是我们栽的,一年年看着长大的。”

两公里外的山那边是陕西省汉中市。夏泽云说,在包茂高速万源段没有通车时,这条公路是进出川的主要通道,每天往来车辆络绎不绝。高速公路通车后,这条路上的车愈发稀少,恰如越来越寂寥的养护员队伍。

2. 条件艰苦

没有人愿意来这里驻扎

夏泽云他们日常驻扎的地方叫一碗水养护站,位于川陕交界处。据说这里水源奇缺,一昼夜泉眼里只能渗出一碗水,因此得名。

除了外出作业,夏泽云一般就待在养护站内。这是一栋四层小楼,“以前有十几个人住,才修了这么高。”夏泽云说,一些公路养护员调离和退休后,已经招不到愿意来这里驻扎的人了。如今,养护站只有夏泽云和另外两个同事。“打麻将都凑不齐一桌。”夏泽云不忘调侃。

走进一楼,熊熊燃烧的火炉让人顿感温暖。房间里有一台小电视,每天晚上,夏泽云和同事们只能在这里打发无聊的时光。“山里面的网不太好,只能看电视。”

对于夏泽云来说,冬天是最艰苦的季节。道路结冰、积雪时有发生,用冻得麻木的手铲冰、撒盐便也成了冬天里的常态。“以前是撒沙,等雪化了我们还要铲沙,工作量更多。”在几年前,他们还得将盐背出去,装在桶里撒。现在有了防滑三轮车,他们的工作强度减少了许多。

不仅如此,冬天还会将他们的水管冻硬,阻断他们唯一的水源。

“冬天必须时刻关注天气预报,赶在降温前用几个大胶桶接满水。”即使这样做,很多时候也无济于事。夏泽云指向了厨房,因为温度太低,桶里的水已经冻成了冰。“要用的时候就敲一点冰出来,烧开后倒回大桶里,让冰块化开。”

那春天呢,山上的风景应该很美吧?“春天经常下雨,一下雨山上就会出现塌方,做不完的活。”夏天的时候,为了避免中暑,夏泽云他们天蒙蒙亮时就要出发工作,赶在中午最热前回家。

夏泽云渐渐地和沿路的居民熟悉了,夏天时会给他送上一块西瓜,冬天时会给他端一杯热水,在夏泽云看来,这便是艰苦的工作环境里最大的温暖。

3. 17岁到50岁

缺席了孩子长大成人的道路

一个人独处时,总会生出许多过往的回忆。走上这个岗位的时候,夏泽云还记得,那是1985年的夏天,17岁的他在万源城里踏上了前往魏家乡养护站的班车。魏家乡离巴中市不远,但到万源城区却要坐一个上午的车。

第一次参加工作,夏泽云心里很兴奋。他每天欣赏着山里的风景,全身心投入到养路工作上。

“那时候我工作的地方前后都不着村,买菜要走七八公里。”一个星期以后,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夏泽云疯狂地思念家人。“每次看到去万源的车,我都想跳上去回家。”但一想到还要抚养兄妹,夏泽云每次都咬着牙忍住了。魏家乡养护站的站长经常对他说,“你只要好好工作,就可以被调回万源”,这成了他继续留在大山里的希望。

从魏家乡养护站到墩子河养护站,从长坝养护站到一碗水养护站,从茶垭养护站兜兜转转又回到一碗水养护站,今年50岁的夏泽云已经当了33年的公路养护人,今年是他在一碗水养护站待的12年。

到了50岁的年纪,夏泽云只有两次离开达州的经历,一次是婚后和妻子去北京度蜜月,一次是去成都照顾生病的孩子。剩下的时间,他都在公路上。

“天气越恶劣,道路越危险,就越需要我们。”夏泽云还记得,在2011年8月30日晚上,夏泽云负责的道路上,出现了山体塌方,他们经过通宵达旦的抢修,赶在第二天中午抢出了一条单行道,堵在道路上车龙终于开始向前移动。“那些司机走到我们身边时,不停跟我们道谢,我就觉得一晚上的辛苦都值得了。”

2011年起,夏泽云担任了一碗水养护站站长,休息的时间更少了。“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我会让他们回去跟家人团圆,我一个人在这里守,有时我也会把家人叫到这里来一起过春节。”公路上每天都不能缺人,即便是春节期间,夏泽云依然要坚守在岗位上。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见证了亲手栽下的香樟一天天长大,却错过了自己的孩子一步步成人。

“三十多年每天做的就是修修补补、大扫除的工作,但只要路面安全干净,我的使命就算完成了。”夏泽云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微笑时眼角的皱纹似乎也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记者手记:

“你辛苦了。”离开的时候,夏泽云站在路边搓着双手,笑着对我说。那时我心里在想,我只是在这里停留了一个下午,这里寒冷和苍凉、孤独和寂寥便让人感慨艰辛与不易,他在这里待了十几年,每天每年面对同样的风景,“辛苦”这两个字,只有用在坚守的他身上才最合适。他向我指出挂在一碗水养护段公路上方显眼的“全国文明道班”指示牌,他说这是对他们一代代养路人默默无闻几十年最好的证明,是一代代的养护人争取而来的,他也将尽他最大的努力将这份荣誉维持下去。


□本报记者 姚丹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