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时政 >> 

砥砺前行四十载 乘风破浪谱新篇

——改革开放40年宣汉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更新:2018-12-13 16:12:10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条条道路纵横交错、

幢幢高楼鳞次栉比、

工业园区热潮涌动、

巴山大峡谷景区南来北往的游客络绎不绝……

行走在宣汉427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目光所及之处,

尽是一幅幅盛世和谐的优美画卷。

风雨四十载,铸就辉煌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的宣汉县紧跟时代变革的脚步,踏准改革的每一个节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绩卓著,一页页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时代答卷”跃然纸上。

GDP年均增长9.65%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数据佐证:1978年,宣汉县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57亿元;199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0亿元大关,达到11.17亿元,是1978年的7.1倍;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跨越百亿元大关,达102.98亿元;到2017年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66.6亿元。改革开放40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5%。1978年,宣汉县人均GDP仅161元;到2017年,全县人均GDP为25763元,是1978年的160倍。1978年,宣汉县财政总收入仅为1118万元,2017年达到17亿元,比1978年增长151倍,40年间年均增长13.7%。

巴山大峡谷

延伸阅读:详尽的数字并不枯燥,每个数字都蕴含着奋斗的历程。纵观宣汉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以及发展趋势分析,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体现着不同时期的发展足迹。

1979年至1990年,农业主导经济格局阶段。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率先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农村经济主导宣汉县发展格局。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1991年至2009年,工业经济起步发展阶段。宣汉县委、县政府加快工业建设步伐,经济工作重心转到以发展工业为主。三次产业比重为31.8%:32%:36.2%,第二产业占比突破30%,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变为“三、二、一”。

2010年至2014年,工业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中石化普光天然气净化厂的建成投产,全县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31.08亿元,产业结构由“三、二、一”变为“二、一、三”。

修建中的《梦回巴国》效果图

2015年至2017年,经济结构深度调整阶段。这一时期,宣汉县着力结构转型,紧盯“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大力弘扬务实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兴工强县、开发扶贫、全域旅游“三大战略”,深入推进“双核双区”建设,县域经济发展迅速。2016年,获省委“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称号;2017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6.6亿元。

聚力调节促优

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数据佐证: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1%:39.7%:37.2%,第一产业增加值61.58亿元,粮食总产量583326吨,实现“十一连增”;全县工业化率已达29.8%,工业总产值达到79.5亿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4亿元,有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5个,A级景区数量全市第一;城镇人口达到40.91万人,城镇化率39.4%。

达宣快速通道

延伸阅读:40年来,宣汉县聚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县域经济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巨大的政策红利激发了社会生产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实现了战略性调整。目前,宣汉县正处于第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期,将由单一的低附加值重工业产业向轻工制造、新兴产业、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宣汉县粮食生产7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并两次荣获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牛、药、果、茶、菌”特色农产品逐年壮大。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32亿元,全县年出栏生猪79.69万头、肉牛9.99万头、肉羊27.42万只,畜牧产值37.72亿元。“宣汉脆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成为川东“脆李第一大县”。茶产业面积达17.02万亩,总产量达6150吨,综合产值3.5亿元,成为川东北富硒茶接地县。年均发展食用菌5000万袋,实现年产值近1.80亿元,成为全省食用菌生产大县;成功培育农业合作社1205个、家庭农场372家、水产专业合作社10个、30亩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点)30个、渔业家庭农场8家;全县农机总动力58.3374万千瓦,农机拥有量18.6504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2.03%。

滨湖长廊一角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工业经济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历经40年的发展,至1993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亿元,2017年已达到79.5亿元,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2017年全县工业化率已达29.8%,比1978年提高20.3个百分点。

近年来,根据全市“6+2”产业集群培育工作部署,宣汉县确立了“4+1”产业集群培育任务,将工作任务落实到普光经济开发区4个产业园,柳池工业园重点培育冶金建材产业集群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微玻纤产业园重点培育微玻纤新材料产业集群,南坝工业园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锂钾产业园重点培育锂钾化工产业集群。在今年的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上,该县提出“加快建成全国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大力推进经济发展高质量。

中石化普光天然气净化厂

同时,宣汉县坚持将工业园区作为实施“兴工强县”战略的主战场,“筑巢引凤”,强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5亿元,建成天然气门气站、自来水厂各2座和污水处理厂、110KV变电站各1座,完成园区道路11.5公里建设及道路油化、绿化、彩化、亮化工程,修建桥梁3座,完成柳池园区整体场平5000亩,基本实现水、电、气、路、通讯“五通一平”。目前,普光经济开发区建成面积8.5平方公里,建成园区道路12公里、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入驻项目67户、投产45户,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

2017年,宣汉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4亿元,比1978年增长241倍,年均增长15.1%。永辉超市等国内知名企业已在该县连锁经营;宏帆巴人广场、金鼓广场等城市商圈人气兴旺。同时,旅游事业得到迅猛发展,现有3个国家4A级景区和5个国家3A级景区,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龙泉土家族乡罗盘村、东林乡牛背村创建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巴山大峡谷景区获“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成功列入第二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197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97.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18万人,城镇化率仅为5.32%;201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03.84万人,城镇人口达到40.91万人,城镇化率为39.4%。40年间全市常住人口增加了6.4万人,增长6.56%,城镇人口增加了35.73万人,增长7倍,全县城镇化率由此提高34.22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着力补齐短板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现场掠影:白墙灰瓦小别墅,水泥路到家门口,家家喝上自来水,通信网络全覆盖……这是宣汉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真实写照。

客厅、卧室、储物间、厨房装饰一新,电视机、洗衣机、饭桌有序安放,棉被、衣柜等一应俱全……踏进峰城镇寨扁社区陈美善75平方米的新家,暖意浓浓。

截止去年底,宣汉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完成了15875户农村危房改造、24321人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收入脱贫和感官脱贫,真正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中石化普光天然气净化厂

延伸阅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宣汉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村卡、乡簿、县档管长远,做足“绣花”功夫,蓄势发力、专注发展、铆劲实干,汇聚全县人民智慧,坚定脱贫信心,取得2016年首战告捷、2017年再战再胜、2018年连战连胜的好成绩。总结出“旅游扶贫开发、精准扶贫云平台、农村‘按揭房’、‘11233’分成模式、产业组团包镇脱贫、精准小组团抱团脱贫”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到2017年底,全县减贫14.5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6%,2016年至2017年实现120个贫困村退出。

该县从2015年开始布局实施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定位建成“国家5A级景区、川渝陕龙头景区、全国文旅扶贫试验区”。景区总体规划面积575.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298.3平方公里,由溪口湖生态观光区、巴人谷民俗休闲区、罗盘顶养生养心区、桃溪谷体验度假区“四大板块”组成,以核心景区和北京卡宾滑雪场、原央视著名导演哈文执导的巴文化大型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等项目为支撑,致力打造中国最大的岭脊峰丛观景平台、中国最适宜的避暑康养胜地、中国南方最大的天然滑雪场、全国巴文化高地“四大品牌”。于今年8月28日实现开园迎客,并通过务工、就业、资源入股、发展产业等模式,仅在建设期间就带动3.8万余名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宣汉县把深化水利改革摆在突出位置,超前谋划、创新作为,在全县范围内组建了15个水利站,设置了75个公益性事业岗位。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水利工程27608处,其中水库140座、山坪塘12428口,总蓄提引水能力1.06亿立方米,有效灌面为60.37万亩。建成“千吨万人”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16处、规模以下集中工程2170处、分散供水工程23600处,解决了109.15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实施土地整理项目41个,建设总规模约49.8703万亩,新增耕地约4.9418万亩。

改革开放以来,宣汉县致力城乡一体化建设,曾先后于1983年、1997年、2005年、2013年编制(修编)过4次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西区新城、北部新区城市设计及控规编制,完成10个重点乡镇的总规编制和211个贫困村扶贫新村聚居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进县城“三路三片三园”工程建设,布局实施“一环一区两园两路”工程建设,细化城市功能分区,着力构建县城中等城市框架,实现了城区建设大变样。形成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六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该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18987户(套)。南坝镇、胡家镇、双河镇先后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镇”及四川省“百镇试点镇”。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走进巴山大峡谷演出现场全景

宣汉自古有“秦巴路难行”之说,曾流传“巴山背篓哥,干的牛马活,行走羊肠道,不幸滚下河”等民谣。1978年,全县公路里程仅有654公里,且等级较低。“要致富、先修路”。40年来,宣汉县紧抓发展机遇,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公路建设高潮。截至2017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800公里,其中高速路(宣汉段)85公里,国道G210线宣汉段50.5公里,省道535.7公里,县道328.2公里,乡道779公里,村、组道4000公里,高等级沥青砼路面410公里,水泥砼4390公里,低等级路面(泥结碎石)200公里,机耕道约30公里,渡口改桥25座,大、中、小桥梁516座、17877.2延米。

40年来,宣汉县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围绕构建“一区(生态功能区)四河九线多点(水库)”,大力实施“大规模全面绿化宣汉行动”,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全县林地保有量达359.7万亩,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2%,成功纳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县地表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Ⅲ类标准达标率为100%。大力实施“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工程,抓重要时期、关键节点,严控各类大气污染源,今年1至9月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1.9%。

聚焦民计民生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现场掠影:筹建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广泛开展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三巴”活动,编制制作反映巴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的大型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

近年来,宣汉县以打造巴文化阵地、夯实巴文化基础、培育巴文化品牌为着力点,实施了一系列古代巴民族文化的发掘和传承活动,向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迈出了坚实步伐。

延伸阅读: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宣汉县文化事业空前繁荣。建有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国家二级文化馆1个,492个行政村完成了村级综合文化室、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和宽带乡村项目建设。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个、基层服务点608个。建成492个农家书屋和78个社区书屋。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1个、省级6个、市级11个、县级37个。2018年,马渡山歌被评为省级“非遗”,马渡关镇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罗家坝遗址已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骨器等各类文物1400余件。大手笔制作反映古代巴人血性阳刚、自立自强优秀品格的大型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持续深入开展“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全民系列活动,巴人舞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蓬勃开展的巴人钱棍舞表演

40年来,宣汉县始终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成功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慢病防控综合示范区、全省卫生应急示范县、全省卫生县城。县疾控中心成功通过二级甲等标准评审验收;县二人民医院成功升级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复审,跻身“2016年全国县级医院100强”。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建立由职业医生、公卫人员、护理人员和若干乡村医生组成的“3+X”契约服务团队,主动上门服务,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促进病人合理分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壮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带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3万亩,年产量近2万吨,实现产值3.2亿元。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17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635所,在校学生达21.37万人。以“千兆光纤网络进校园”为契机,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资源丰富、访问流畅、管理规范的宣汉教育城域网,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实现办公、管理、教学信息化。创新开展“教育英才回宣汉”引才行动,成功回引103名宣汉籍优秀教师回乡任教。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常年建立1000名以上的“名师”储备库。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近5年考入清华、北大41人,考入本科院校2万余人。

已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从舌尖到心田的食品安全“防护网”,对全县51家食品生产企业实行风险分级管理,对7000余家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餐馆进行备案管理,对全县17家500平方米以上大型超市、23家农贸市场、68个集中交易市场、348家保健食品经营户、15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经营户、365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户、58家其他婴幼儿配方食品经营户、1家食盐批发企业等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大力开展“餐饮服务提升工程”,推动全县87%的餐饮服务单位完成了“明厨亮灶”建设,实现了餐饮后厨“人人可见”。

城乡低保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全县建成农村敬老院25所、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9所,集中供养特困人员1503人,基本形成了“以农村中心敬老院为主,乡办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为辅,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40年来,全县累计下拨各类救灾资金2.1亿元、棉衣被15万余床及其他救灾应急物资。东乡镇湖山、华融,南坝镇清泉、花滩,君塘镇洋烈和下八镇凉水井等6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采茶姑娘采茶忙

通过就业培训、搭建平台、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近就业。自2002年以来,全县新增就业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1982年的6.8%下降到2018年的4.1%。

厉行改革法治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现场掠影:去年腊月二十那天,是宣汉县一年一度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奖励物品集中颁发日。位于双河镇大田村的颁发仪式现场,人潮涌动,鼓乐喧天。县委书记唐廷教来到易地扶贫搬迁户刘奇达门前,将印有“诚信·守法·感恩”字样的大红灯笼高高的挂在门楣上,“我家不仅脱贫了,还评上了县级道德模范户,这日子更有奔头了……”握着唐书记的手,抬头望着象征着莫大荣耀的大红灯笼,刘奇达满脸欢喜。

延伸阅读:面对一些人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淡漠,不讲诚信、不守法规、不懂感恩;一些人“等靠要”相思严重、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等问题,宣汉县从2016年起开展以“诚信、守法、感恩”为主题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耳熟能详的语言、普遍认可的道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广泛凝聚道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2017年,全县评选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村(社区)71个、县级模范户2.2万余户、乡镇模范户4.8万余户、村(社区)达标户12万余户。

蓝莓喜获丰收

近年来,宣汉县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大转移及扩权强县等重大机遇,充分利用该县“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品牌,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招大引强、集群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化招商,组织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渝洽会”“西博会”等活动,成功引进不溶性硫磺、苏州维艾普真空绝热板等3000万元以上项目213个、到位资金658.2亿元。

通过选、引、育等方式,千方百计汇聚各方英才,截至目前,该县培育高端人才5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人、具有正高职称54人),评聘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6626人,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人才活力不断增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依法治县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成效明显,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全面形成;民主法治不断强化,政府在依法行政中创新作为,人大、政协在共谋发展中积极履职,法院、检察院职能充分发挥,统战、武装、对台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彰显。

贫困群众乔迁新居

持续深化“1+10+N”三级培训模式,探索推行“县委党校+镇村干校”办学方式,持续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理论学习;创新党员发展“三考”模式,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口;大力推进“党员示范岗”创建工作,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以“雪亮工程”、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方式,建立了全时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刑事案件破案率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刚性落实“两个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共立案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案件1165件。深化“互联网+阳光扶贫监督”和“互联网+阳光行权监督”机制,探索建立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扎实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常态化开展政治巡察,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巩固。

建功立业再扬帆,铸造辉煌正当时。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努力拼搏、锐意进取的宣汉人民,将紧跟时代步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力转型发展,加快奔康步伐,推动繁荣美丽新宣汉建设取得全面突破。■本版图片由宣汉县委宣传部提供

□文/图 张平 胡果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