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戗菜刀,磨剪子”行走20余年的磨刀铺

更新:2018-12-04 16:14:12       来源: 达州晚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这天,阴雨蒙蒙,寒风萧萧,南城一小区大门口的一角围了不少妇女,她们个个手持菜刀,在一眼望去行人稀少的路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强烈的好奇心驱使记者走上前一探究竟。“插个队嘛,把这刀磨了,我好回去做饭。”40多岁的郑阿姨拿着自家菜刀挤到最前面,不好意思地给别人解释着。袁师傅坐在长凳上,抬头望着其他妇女,得到眼神的确认后,笑着接过了郑阿姨的刀,又将砂石放在长凳上,“戗戗”地磨了起来。

“三块石头走万家”

这位生意不错的磨刀人叫袁成明,渠县三汇人,今年62岁,从1997年开始就靠磨刀手艺为生,至今已有20余载。据他介绍,磨刀人很少有固定的门店铺子,为了顾客的方便,他们都是挑着自己的行头走街串巷,一边吆喝着“戗菜刀,磨剪子”,一边竖耳听着哪儿有人呼唤他们。一声声“这里来磨”“磨刀师傅在哪儿”,他们随即应声“好”,蹭蹭几步就到了顾客家门口,工具一摆,只等上刀。

袁师傅坐在大约1米的长凳上,凳子前面摆着两块石头,凳脚挂一小盒清水,凳子后面吊着一个铁工具箱和破旧的喇叭。“普通的刀只磨两至三遍,一般几分钟就可以磨好。”袁师傅说,手里弧形的长石叫“砂轮”,是磨刀的第一步,由于砂质较粗,可以简单磨掉一部分铁锈和残破口。红黄色长方体状的石头叫“油石”,以前多选用天然的土石,因为砂质较细,所以用于磨刀的第二步。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快速打磨,还需要时不时的给石头和刀刃抹水,用以消退温度,避免过热影响刀刃的强度。第三步就要用到“铛铛石”,青灰色的石头摸起来有种清凉的感觉,这种石头砂质最细,所以用在最后打磨。

据袁师傅介绍,普通菜刀只需这三个步骤就能由钝变利,如果是锈迹斑斑的大铁刀,就要先用到长手柄、短起子的“起刀”,刮掉大部分的铁锈后,才能进入常规三步。如果是理发店的剃刀和剪刀就只能用砂质最细的“铛铛石”来打磨。

“磨刀师傅有巧技”

一把把面生锈、刃发灰的菜刀,在袁师傅手下三下五除二就让它们铮光发亮。记者表达了自己想要试一试的想法后,袁师傅放下手中正在打磨的刀,笑着站起来,做出一个“请”的姿势。学着袁师傅的动作,记者一手抓着刀把,一手按着刀面,在油石上快速地磨起来,正找到些许感觉的时侯,刀差点脱手,割伤自己,吓得在场的人一阵惊呼。

“要不得!要不得!你要是伤了,我今天还不知道要磨多少刀剪来赔。”袁师傅连忙接过刀,刚受到惊吓的一群人又忍不住“噗哧”一下笑出声。他又介绍到,磨刀的手艺说难不难,说简单也没那么简单,主要看懂不懂得其中的技巧。磨刀师的工具和步骤其实都差不多,但是每个师傅磨刀的经验、手感和悟性不同,大同里面有小异,每个师傅磨出来的使用感也是有差别的。所以,有人磨刀慢、磨不利,或者磨好管不了多久刀又钝了,而有人一两分钟就能磨好一把刀,并且磨后一年使用起来毫无钝感。

袁师傅说,好的磨刀师掌握了巧的方法,摸得清着力点,厚度不同的刀打磨的角度不同。袁师傅也说不清楚自己的技巧到底是什么,一般倾斜的角度有多少也叙述不出来,但是只要将刀放在石头上,袁师傅一下就能摸出什么位置能用巧力,什么角度磨这把刀效果最佳。

“还能走路就能磨”

袁师傅以前几乎每个月都要挑着自己的行当到达城溜达,生意好就多留几天,生意差就早点回老家。他告诉记者,随着年龄增大,他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腿脚不再灵活,爬楼梯会气喘,挑长凳会背酸,所以,这几年他渐渐减少出摊的次数。现在可以在网上购买磨刀器,还有一些家庭,刀一旦钝了就丢掉,大家对磨刀师的需求在慢慢减少。以前很多相识的磨刀师要么转行做了别的,要么直接退休不再磨刀,像他这样还在坚持磨刀的人已经不多了。

正在排队的冉大妈表示,和她儿时比,现在磨刀的师傅太少了。以前感觉随时都有磨刀师,刀就没有钝得切不动肉的时候,可现在,一把又一把菜刀接连“歇菜”。终于等来一声“戗菜刀,磨剪子”,小区里的妇女们又都一窝蜂地跑出来,每人至少带两把菜刀,竞赛般跑到磨刀师跟前,向他展示着自己的刀有多钝。“是不是怕‘教好徒弟,饿死师傅’就干脆不收徒弟了。”冉大妈打趣。

“现在的年轻人都看不起这个手艺咯!”袁师傅在刀刃和油石上涂抹了些清水,一边干活一边说,磨刀的价格随着经济条件变好,从2角一把一路涨到现在的5元一把。尤其是临近春节,磨刀生意会特别好,一个小区可能有几十把刀待磨,一磨就是大半天,肩膀酸了不想磨,顾客还不让走。他曾经想把磨刀的手艺教给乡里一些熟识的小辈,但没人愿意跟着学,“好多人去了汽修厂做学徒,说那个赚钱多。倒也不怪他们,谁不想多赚点钱。”袁师傅说完轻轻地叹了口气。

磨好了20多把刀,袁师傅将几块石头放进工具箱,擦了擦黝黑的双手,起身整理好衣服,将长凳扛在肩上。有人问他下次什么时候再来,他回头笑着说,“不知道,反正还能走就会来”。他打开手中的喇叭,向小区院子外走去,一声声渐行渐远的“戗菜刀,磨剪子”随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远方的转角处。

□本报记者 杨蕙菱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