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宣汉 >> 时政 >> 

宣汉五马林场的六十载绿色嬗变

更新:2018-10-08 10:10:58       来源: 达州日报网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尹可

达州日报网消息  “五马归槽,天然林海;青山绿水,天然氧吧;避暑康养,自然空调。”火红的盛夏,巴渠大地还是一片炎热之际,而走进达州市宣汉县国有五马林场,仿佛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凉爽之至,美不胜收,驻足憩息。

宣汉县五马林场,曾叫五马槽林场,现又叫宣汉国家森林公园五马归槽景区,因林场地貌犹如五批骏马远行归来聚在槽头一起吃草的形象而得名。建场六十年来,该场一代又一代务林人,不忘初心,不畏艰苦,不断变革,不懈奋斗,有的献了青春又献子孙,将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2万多亩的天然林海,将过去贫穷落后的林区变成了旅游康养景区,展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代新画卷。

1957 开启五马林场造林绿化新纪元

1957年12月,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木材的需要,再造美丽山川,经省林业厅批准,将宣汉沿山公社(现红峰乡)、镇雄公社(现毛坝镇)部分集体荒山划为国有,成立了宣汉县第一个国有林场——国营宣汉县五马槽林场,从此开启了五马林场造林绿化新纪元。

五马林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南麓,东连万源市罗文镇,南临毛坝镇天平、冒尖村,北靠红峰乡桥河、垭口村,西接万源东林山林场,海拔1080—1620.5米。距县城68公里、毛坝镇17公里,是达州市最大的国有林场之一。  

建场之初的五马林场,处于崇山峻岭之巅,没有粮食、水电,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缺少房屋,交通、通讯严重闭塞,冬季大雪封山,整个林场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1963年8月至10月,为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56名胸怀远大理想有志青年,从繁华的重庆来到五马深山,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他们发扬“战天斗地”的精神,从远处肩挑背磨运来泥土,挖坑打窝,堆积肥土,累计营造杉木、柳杉林1650亩。经过多年精心培育,苍天挺拔,绿树成荫,月亮坪柳杉林平均胸径30厘米以上,树高21.5米,最大胸径80厘米,最高30米,活立木蓄积量每亩高达46立方米,成为四川省内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最大的柳杉林。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除了10几名知青陆续返城外,绝大多数为爱为林而扎根下来成为了这里的“主人”。 如今,月亮坪柳杉林已成为“知青林”旅游文化景观。

1958年至1977年,林场依靠干部职工及毛坝、胡家、红峰、凤鸣等地的部分青壮劳动力和中学学生,掀起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高潮。特别是1963至1965年,每年组织职工、知青和社会民工180余人,顶烈日、战风雪、住工棚、吃杂粮,累计采集杉木、马尾松、柳杉种子900余公斤,育苗175亩,营造杉木、马尾松、柳杉林12576亩,中幼林抚育37728亩次,为林场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8  林场迎来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五马林场扭转了长达十年的动荡混乱局面,步入了稳定发展的新时期。林场实行“以营林为基础,经济效益为中心,集约经营,多种经营,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坚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以短养长”的原则,各项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营林护林秩序、多种经营发展走上正轨,职工收入得到提高。使林场由过去的产品生产转变为商品生产。

1978年至1977年,林场累计为国家生产杉木等商品材约3.5万立方米,在毛坝、胡家建立木材加工厂,木材销售收入约1500万元;采集杉木、柳杉种子500公斤,育苗85亩,补植补造和更新造林4980亩,幼中龄林抚育13000余亩,封山育林21339.2亩。

1983年,林场更名为国营宣汉县五马槽林场。林场相继在断山、青子山、石庙场建立了护林点,修建了公子寨瞭望台,修通林区简易公路34.5公里,建设输电线路29公里,在胡家火车站集资修建办公综合大楼3000余m2,基本解决了部分职工住房难、子女就学难问题。

常言道:“三分造,七分管。”这是林业工作的本质要求。尤其是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随着林场造林进入间伐期,森林防火和防止林木盗伐就成为重要管护任务。不少护林员在这平凡、单调、寂寞,而又责任重大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二三十年,有的为工作受过伤、流过血,“林二代”的林家贵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98  走上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之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五马林场一度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境地,职工工资难以为继,一些职工停薪外出打工,更多的职工是守着青山受穷。

1998年,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为标志,国家调整林业发展战略,从以生产木材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林场确立了“严格保护,多种经营,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禁止天然林采伐,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管护人,林场走上了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之路。

实施天保工程前10年,林场共完成造林2856.3亩,实施封山育林18600亩,森林管护面积20766.5亩;建立了优质高产马尾松母树林基地600亩;育苗320亩,生产合格苗木2850万株。增加林地面积178.43公顷、森林蓄积8.77万m3,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物总量明显增加、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达96%,维修改造了场部、毛坝加工厂、月亮坪、四季坪工区房屋3000余平方米,为林场实现转型发展打下基础。

由于天然林全面禁伐,收入明显减少,林场仅靠财政定额补助和天保管护费维持生产生活,职工待遇得不到应有保障。

2009 林场迈进绿色发展新时期

2009年以后,五马林场实施了一系列林场改革措施,准确林场体制定位、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切实改善林区民生、加快森林旅游开发,不断推进林场转型发展,林场迈进绿色发展新时代。

林场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将绝大部分森林划为公益林管理,开展中幼龄抚育21908.5亩次,强化森林保护,提高林分质量,优化林区环境,修建瞭望台和入山检查站10处,新建防火林带60余公里。有林地面积达21237亩,活立木提高到蓄积18万m3,森林覆盖率96.9%,林区负氧离子含量达7903个/立方厘米,实现了林场连续38年无森林火灾的佳绩。同时,建立省级战略储备林基地4000亩。

2012年以来,五马林场为加快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加大林场管理体制、林区棚户区改造和森林旅游景观打造,迎来了林场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在新一轮事业单位和国有林场改革中,从2015年起将林场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核定人员编制31人,经费全额财政保障,职工“五险两金”保率达100%,彻底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林场把改善林区民生作为大事来抓,改造输电线路42公里,电视、通信、照明得到全覆盖,利用“红尘找水工程”打井12口,建饮水池630m3。结合林场棚户区改造,改建危旧房4000 m2,在县城城郊建成基本户型60m2的住房271套,271户林场贫困职工于2014年1月全部入住新居,进一步解决了居住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同时,林场鼓励职工依托林区特有资源,发展林下生态经济,增加职工收入。初步形成了林禽、林畜、林药、林蜂、林粮、林菜等种养模式,年收入超过20万元。

2014年12月,宣汉五马归槽景区与峨城竹海景区、观音山景区捆绑成立了四川省宣汉国家森林公园。为加快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森林康养新产业,争创国家4A级景区,林场加大项目争取,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进一步改造林区公路24.6公里,改造职工危旧房2700m2,在碑河修建可解决近1000人的饮水工程,对碑河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升级打造,新建绿化带2500m2,新建木塑板钢架游步道1.1公里、休闲平台400m2,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2017年,林场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0万元。

六十年,荒山变林海,林区成景区;六十年,种树人变砍树人,砍树人成种树人、管护人。如今,宣汉五马林场犹如凤凰涅磐、华丽嬗变。五马归槽景区自然资源被誉为“秦巴地区南端仅有的一片面积最大、树种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天然阔叶原始林”, 享有“天然氧吧”“自然空调”的美誉,正成为达州,乃至秦巴又一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目的地。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特约记者 魏 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