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巧”

改革开放40年来 说说达城人“舌尖上”的变迁

更新:2018-08-30 11:01:26       来源: 达州晚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从食不果腹到酒足饭饱,从粗茶淡饭到饕餮盛宴,从追求精细粮食再到粗细粮食,从想要“吃得饱”到追求“吃健康”“吃特色”……改革开放40年来,饮食的变迁不只丰富了达城人的味蕾,还讲述着各个时代的故事。

A

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

“月底没粮吃是常事”

吃过早饭,家住南城南坝社区的张婆婆会像往常一样,到家附近的超市去逛逛,排骨、鱼、虾、果蔬、零食装满了购物车,张婆婆精挑细选,计划着周末给儿孙们弄点好吃的。

“现在选择太丰富了,想吃什么买什么,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张婆婆说的“以前”是指40年前“凭票购买”的时期,那时消费品大多凭票证限量供应。由于油水少,大家普遍饭量大,填饱肚子都是奢望。“我家5口人,孩子正在长身体,胃口大,月底没粮吃是常有的事。”那时候,张婆婆家里每人每月可分得半斤油、一斤肉、二三十斤米的票。

一张张粮票、肉票、油票……不同的斤两,不同的颜色,诉说着那个年代人们对食物相同的渴望。每逢过年,拥挤嘈杂的购物长队是供应点的一大景观,为了买到食物,张婆婆总是天不亮就去排队。“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啥便宜吃啥,豆腐渣、稀饭、馒头,是最常吃的。”那时候用“太穷”“太苦”来描述当时的境况一点都不夸张。“月底甚至还得去邻居家‘借粮’,等家里有了粮食再还给人家,还得多还些,不然下次不好借。”张婆婆告诉记者,要走好几家才借得到粮食。

“我们吃米饭,爸妈吃锅巴。”今年52岁的罗女士回忆,上世纪70年代中期,家里粮食常常不够吃,爸妈总是等孩子们吃饱后才吃。“等我们吃完了,锅里几乎只剩又糊又硬的锅巴,爸妈就用开水泡软了再吃。”罗女士说,当时她才6岁,每天看着父母吃锅巴,好奇的罗女士也吵着要吃,“爸妈越不给我吃,我越想吃。有一次趁他们不注意偷吃了一口,又苦又硬,那味道我现在都记得。”时隔多年,罗女士仍感叹不已,“后来才明白,原来父母把好的都让给我们了。那时候哪有现在这么丰盛的下饭菜,白糖、咸菜、面条就是我们用来下饭的。”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济逐渐繁荣,人们的生活慢慢改善,老百姓的菜篮子也越来越丰富,吃饱已经不是问题了,玉米糊、面条和米饭成为达城人一日三餐的主食。然而,这对大多数人来说,仅仅是解决了温饱。

B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

“最盼望的是年夜饭”

改革开放后,“粮票时代”结束,物资渐渐丰富起来。不过,供人们选择的食物仍然单一。白菜、萝卜、土豆是家家户户的“标配”。

“物资还是相对匮乏,萝卜、白菜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甚至代替了粮食,当时每家每户都会腌制咸菜,只有逢年过节餐桌上才会相对丰盛一点。”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小时候每天餐桌上的菜都差不多。“偶尔有重要的客人,才会去店里买点猪肉来招待。”

对达城市民来说,那个年代的回忆多半都是苦涩的,每月三四十块钱的工资都得搭在伙食上,虽说饿不着可也吃不好。这种状况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得以改善,副食供应逐渐充足。

“那时候去市场上买肉,人们都抢着要肥的,为的就是回家炼成油渣,猪油炒菜,油渣放糖当零食,家里小孩都抢着吃。”一块钱一斤的猪肉最受人们喜爱,五块钱一斤的鸡肉通常也只有在过年时才会吃到。

上个世纪80年代,达州人流行“下馆子”,“当年在财贸校(现通川区第二小学)门口‘工农面店’的肉丝面真的太好吃了,三角五一碗,以前爸爸每周都会带我去吃。”罗女士说,那是她吃过的最好吃的面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达州人的餐桌上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市场品种渐渐丰富,蔬菜、瓜果、蛋、禽、肉类摆上了货架,要说变化最大的还是年夜饭,那可比十年前丰盛多了。

“家里长辈一大早就起来忙活,先到菜市场挑一条大鲤鱼,做糖醋鱼,还有炖排骨、红烧肉、炸酥肉、辣子鸡……”28岁的冉先生回忆起儿时吃年夜饭的热闹场景:“满满一大桌菜,应有尽有!”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餐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达州人民可以品尝到全国各地的佳肴,东风饭店、一品香饭店在达州形成规模,受到达城市民的热捧。中餐已经难以满足市民的口味,火锅、汤锅、串串、海鲜等各地美食,在达州市场扎稳脚跟,餐桌上的美食越来越多元化。

C

二十一世纪

养生特色备受欢迎

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们开始注重养生,在吃食上对瓜果蔬菜极为重视。吃无农药污染的蔬菜,新鲜的鱼虾,喝天然有机牛奶。人们挑拣食物,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

“现在猪肉、牛肉按位置卖了,肉馅要分肥瘦,以前越肥越好,现在都爱吃瘦肉。”市民乔女士说,怎么吃既营养又健康是她最关心的,“虽然市场里食物琳琅满目,但人们的舌头也变得越来越挑剔……”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巧,人们更注重的是荤素结合、营养搭配。物资的丰富催生了人们健康饮食的观念,绿色健康的食物成了当下“吃”的新概念,过去吃厌了的萝卜、红薯等粗粮又回归到人们的餐桌上。

□本报记者 罗旋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