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时政 >> 

“搬”向幸福新生活

更新:2018-08-16 10:35:14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6月22日,在大竹县月华镇九银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虽下着雨,却丝毫没有影响74岁的焦云修和老伴在家“上班”赚钱。以前,焦云修一家住在半山腰土坯房里,后来当地政府将他家纳入易地搬迁扶贫对象,并于去年8月入住安置点。如今,焦云修和老伴都就近找到了工作,老两口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一万多元的收入。他常常感叹道:“这多亏了好的政策呀!”

2016年以来,大竹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坚持以脱贫目标统领搬迁安置全过程。瞄准地区贫困群众科学合理选择安置方式,建设安全适用的住房,因户因人施策帮助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在2017年9月17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上,大竹县探索创新的“双靠近三融合”模式受到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大竹县也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创新的“试验田”。

挪穷窝住新居

“搬”向幸福新生活

一栋栋极具川东特色的小洋楼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微菜园”里小葱、白菜青翠欲滴,宽敞明亮的党群服务中心、新颖别致的幼儿园以及健身广场、卫生室、文化室一应俱全……在九银村新村聚居点,一幅生动的新村画卷映入眼帘。

从“山沟沟”到“街场口”,大竹县在2016年完成易地搬迁1270户4002人的基础上,2017年底前累计完成44个搬迁聚居点建设任务,3154户9524名贫困群众搬进了新居。

既要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更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然而,在实际的扶贫搬迁过程中却阻力重重,有的地方,政府费了力,个别群众却不买账,出现了“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这都源于个别群众对搬迁政策的种种顾虑:“新建住房需要资金,钱从何处来?”“搬出去了处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靠什么生活?”

解放思想是推动实践的“阀门”,也是贫困户脱贫搬迁的一场自我“革命”。“给群众解释清楚土地流转等补偿问题,算好住新房需要付的资金,要让群众心里有数。往哪里搬、建什么房、谁来建,都由群众说了算,才能让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月华镇副镇长周春华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让贫困户花“小钱”住上新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由中央预算内投资、省政府筹集的地方债务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长期低息贷款、群众自筹资金等五部分构成。其中,群众自筹资金原则上不超过1万元/户,对于特别困难的可不自筹。

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新农村综合体

“我们是第一批搬进来的。搬家之前,房屋已经装修好了,水电气也不用操心,还送了电视机!”从川心村搬过来的郭金乾过去因为太穷打了半辈子光棍,如今不但住上了新房,还在年初娶上了新娘。

据了解,2018年大竹县计划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560户7679人,已建成2331户6988人,其余正挂图作战,夜以继日,确保完成任务。

稳定脱贫

帮助贫困群众铺“钱”途

大竹县周家镇新胜村3组63岁的甯毫乾患肝硬化多年,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当初一提起搬新居,他就直摇头,“搬过去后没田没地的,咱当不起街上的人”。

如何克服群众“等靠要”思想,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过去的“要我搬”到“我要搬”“要求搬”;如何不让困难群众因建房而举债,加重脱贫负担;如何增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诸多难题、系列硬仗,摆在各级干部和班子面前,是挑战,也是考验。

着眼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大竹县坚持“以产业带迁、以迁兴业”理念,搬迁前围绕产业规划布局安置点,搬迁后聚焦安置点适度引进产业,有效推动安置点与产业“双向靠近、协同发展。”

“政府给我安排做杂工,一个月就有1000多元的收入呢;还鼓励我养猪,目前我养了100多头,年底就能卖钱。”甯毫乾一扫脸上的愁云。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为了让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安居”,在场镇“就业”,大竹县针对搬迁户不同致贫原因和实际情况,采取“点”镇融合、“点”园融合、“点”业融合等方式,“量身定制”致富路子,规划就近就地就业,确保迁入群众能够安居乐业。

47岁的刘祥成因肢体三级残疾,无法外出打工挣钱。搬迁后,政府根据他的情况,和当地制鞋公司协商,专门安排一台生产鞋子的“针车”在他家,让他实现了在“家”就业,一个月能挣近2000元。

在大竹县,像刘祥成一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贫困群众不少。全县共实施了11个“点”镇融合安置点,有385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当地超市、餐馆、建筑工地等处就业。同时,发挥东柳机电轻纺园、石河建材园、庙坝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园区的带动作用,通过“送就业到家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为539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稳定致富必须要有制度保障。大竹县创新制定出台《大竹县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就业创业七条措施》,迄今已为劳动力技能水平较低、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开发公益性岗位1036个。同时,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发挥东汉醪糟、玉竹麻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起“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旅游,带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每月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更新生活方式

引导贫困群众“市民化”

在九银村搬迁安置点电商服务中心,大家兴致勃勃地学起农村淘宝等网上销售技术;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耐心地给村民办理业务;农业科技人员声情并茂地向村民讲解香椿栽种管理技术……贫困群众不仅感受到居住环境的改善,文明新风也吹进了这个新家园。

既要留得住人,更要稳得下心。为了让幸福感长久地留在搬迁群众的心中,大竹县搭建起党建引领平台、惠民服务平台、社区治理平台等“三大平台”,确保入住居民“稳稳当当住进新居”,还专门成立了搬迁群众业主委员会,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平时,我们党群服务中心可以帮村民们讲解各种惠民政策、打印证明、代办养老保险等业务。成立的业主委员会负责管理安置点的安全和卫生,还可以协调解决居民们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九银村安置点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蔡文术介绍说。

入住安置点的村民蔡继书感触颇深:“以前,偶尔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搬出来后经常去农民夜校学习文明知识,现在大家再也不好意思为那些小事争吵。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空了就聚在一起摆摆龙门阵、跳跳坝坝舞,不仅丰富了生活,而且也没以前那么爱计较了,哪家有困难都会帮一把。”

□文/图 特约记者 王永明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