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镜头后的人生用相机记录达城变迁

更新:2018-08-13 10:39:49       来源: 达州晚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如果没有相机,以后的人再也不能直观地看到曾经的模样……”上世纪70年代,李学余省吃俭用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背着相机,他流连于达城的大街小巷,记录着达城的变迁。“这是我对历史的担当”,如今70岁的他,依然挎着相机行走于达城的街头巷尾,捕捉城市的变化。

学无止境

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

“当时一个月工资只有二三十元,便宜的相机都要一百多元。”上世纪70年代,李学余省吃俭用买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相机。

“那个年代吃饭才两三角钱,但一筒胶卷要上百元,冲印一筒照片还要两块钱。”虽然过得很拮据,但李学余看着拍出来的高质量照片觉得什么都值得。

上世纪80年代,彩色照片开始流行,但为了节约钱,李学余仍以冲洗黑白照片为主。在各大报纸上了解到一些摄影赛事后,李学余将自己的照片的通过邮局寄去参赛。获奖后,他干劲更足了。李学余还在家里搭了一个冲洗间,自己冲洗照片。

上世纪90年代,数码相机开始在国内上市。李学余第一时间入手了新设备。同时,他经常与摄影发烧友到户外采风拍摄,不断磨炼技艺。“摄影不只是掌握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李学余说,为了让拍出的照片更有美感,他也在观摩书法和美术作品,每去一个地方旅游都会到当地美术馆学习。

新世纪到来后,电脑开始普及,为了对照片进行处理和网络投稿,李学余开始学习电脑。“刚开始字都不会打,现在我都会玩PS了。”

几十年摄影生涯中,李学余先后获得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全国摄影大赛铜奖和优秀奖、四川省“富士杯”全国摄影大赛银奖、文化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摄影展优秀奖等诸多奖项,其中“列宁街”和“巴山女红军”两幅作品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穿过大街小巷

照片见证达城变化

消失不见的老西门、罗浮广场原址上的肉类联合加工厂、中心广场的前身大操坝、以前守在老车坝花坛边的巴山魂雕塑……李学余的镜头记录了达城的过去。

“通川大桥以前只有一条车道。”李学余说,以前从达州老城到南城只有一座单行道的桥,人们称它为“铁桥”,“夏天晚上我经常光着膀子站在桥上,风吹过时那真的是凉快呀。”

老西门新貌

上世纪90年代,城市里的车和人都越来越多,陪伴达城人近半个世纪的铁桥即将拆除重建。李学余得知这个消息后,每天早晚都跑到铁桥附近拍照片。“我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载着女儿走这座铁桥,对它太有感情了。”那时候李学余就住在铁桥南头,当时仙鹤路还没有形成,附近只有一些零星破旧的房屋。“当时只有新达厂有一座15层的高楼,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周边基本上都是农田。”

同样让李学余印象深刻的,还有西门(红旗桥附近)的发展。“以前的西门都是简陋的青瓦木屋,屋檐下挂满了腊肉、咸菜、萝卜干。”李学余告诉记者,曾经的西门无比繁华,街边蹲坐着从乡村挑来新鲜蔬菜叫卖的农夫。红旗桥头的牛肉馆经常座无虚席,人们嘴里叼的还是叶子烟,喝酒都用土碗。

“我知道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木屋迟早有一天会拆,我想在它们被拆迁之前为后人保留一份记忆。”每天下班,李学余就马不停蹄地赶往西门,选择不同角度记录那大片老房子。如今,在老西门的废墟上,“都市花园”高高屹立,红旗桥上路灯彻夜不眠,而李学余的照片已成为老西门片区的绝唱。

孤独的摄影师

坚持记录每一天的改变

“明天我要去拍正在建设的快速通道东段。”退休后的李学余依然很忙碌。

8号上午,记者在滨河游园旁的茶楼里见到了李学余,茶楼旁快速通道东段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他们上班我就来蹲点了。”李学余告诉记者,从去年快速通道拓宽改造项目开工仪式开始,他就坚持用相机聚焦这个项目的进程。“看到哪儿有大的变化就拍哪儿。”从拆迁到建设,快速通道改造项目3公里左右的路程李学余已经走了无数个来回。

“快速通道改造可以缓解好多交通压力哦。”李学余说,在他看来,快速通道的拓宽改造不只是民生工程,也是达城交通的巨变,需要用相机来见证。“有一些人等着拍最后的成果,但是其实过程也需要被记录,我们才知道它最初是什么样。”

在快速通道西段白塔路段的修建过程中,因为附近没有茶馆和歇脚的地方,为了找到一处光线和取景都适合的好位置,他不得不在文家梁、滨河游园和州河大桥等地不停穿梭。“你不知道,一个人寂寞得很呐,太阳晒得脸上汗直流。”西段通车的那天,李学余早早地就出门拍摄道路上的情况。

现在,李学余的镜头焦点集中于快速通道东段的改造工程。从红旗大桥到二马路分布着很多小茶馆,李学余早上从西外的家来到施工地点时,就会开始寻找一处适合拍摄的地方,然后在附近找一间茶馆,一边品茶一边观察,时不时拿出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他都是我们这的常客了,人家过来喝茶摆龙门阵,只有他每次来带个相机拍人家施工。”茶馆老板打趣到。

当被问及梦想时,李学余望向州河,“我拍照拍了几十年了,记录了好多达城的变化,但是这些照片都藏在我自己的书房里,我希望能举办一个大型展览,让人们在我这些照片里找到过去的记忆。”眼前,州河的水像时光一样静静流淌着,永不停歇……

□本报记者 姚丹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