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渠县 >> 时政 >> 

川河村的蝶变

更新:2018-06-13 10:54:13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6月5日,记者来到渠县蔡和乡川河村枳壳中药材基地,只见一片片嫩绿茂密的枳壳树长势格外喜人,20多位村民正在除草、施肥。“我们家流转五亩多土地入股分红,同时还在基地务工获得收入,今年我一定能顺利实现脱贫。”贫困户蒲健奎笑着告诉记者。

昔日的川河村,大部分土地撂荒,产业基础薄弱,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差,贫穷落后成了该村的标签。近年来,该村狠下决心,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川河村一步一步发生“蝶变”,并被评上了市级“四好村”。

夯实基础促脱贫

“道路不畅,直接影响着川河村的发展,产业进不来,出门靠‘双脚’,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在村支两委会上,村党支部书记蒲忠铿锵有力地说。会上,大家积极建言献策,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定下方案。然后,村支“两委”和帮扶工作组分头行动,打报告、筹资金、联系施工队……到2017年底,该村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硬化村组路及入户路15.2公里,85%以上的农户水泥路通到家门口。

与此同时,制约川河村发展还有另外一个短板,即水利基础设施落后。该村积极谋划弥补这一短板,2017年,争取国家项目资金95万余元,修建蓄水池6口,整治山坪塘3口,土地整治200余亩,为贫困户打机压井65口。“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设施有了,粮食产量增加了,收入自然也会大大增加,日子也就会越过越好了!”贫困户万元伟感慨地说。

发展产业促增收

“基础设施改善好了,还要促进老百姓多渠道增收,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才行,因此,我们必须还得大力发展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蒲忠说。

2015年9月,当得知业主万红有意寻求合作搞生态小龙虾养殖项目,该村干部立即向万红抛出“橄榄枝”,经过多次洽谈,200余亩小龙虾养殖项目终于落户川河村。

采访当天,笔者在小龙虾养殖场看到,10余名群众正在捕捞、分拣、称重、装箱小龙虾,准备托运发往重庆。据万红介绍,当天这单是重庆一客户购买的350斤小龙虾,以市场价每斤30元计算,仅这一单进账就有1万元左右。“我们的小龙虾采取生态养殖,市场供不应求。”望着一箱箱活蹦乱跳的小龙虾,万红满脸喜悦地说。

继小龙虾生态养殖落户川河村后,该村又先后引进500亩枳壳中药材种植、德康生猪场、邦基国际服饰加工厂、土货深加工生产车间、青菜种植基地等项目。

产业落户川河村后,如何让群众能通过产业发展获得收益?据蒲忠介绍,该村引进的所有产业,都建有相应的群众利益联接机制,以去年引进的枳壳中药材基地为例,该基地占地近500余亩,涉及贫困户20余户,贫困群众以土地入股分红,业主占百分之七十,贫困群众占百分之三十,同时,贫困群众还可以到基地务工获得收入,形成了业主与群众双赢的大好局面。

目前,川河村51户贫困户206人,已有46户182人顺利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2.1%,剩余5户24人今年也将全部顺利脱贫。

如今的川河村,基础设施有效改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正在日益提高。

□特约记者 赵辉 简朝龙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