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宣汉 >> 时政 >> 

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更新:2018-04-17 10:38:24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尹可

    ●宣汉县深入开展“诚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扬正气、压歪风、富头脑、丰内涵,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

今年来,宣汉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丰内涵,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乡村蔚然成风,让农村不断焕发新的活力。4月12日,记者踏上宣汉这片热土地,探究乡村干部如何激活文化,发掘乡土文化的时代价值,提振精神……

文化引领,树立新风正气

家住宣汉县双河镇花石村70多岁的村民王美发,是个能说会道的人,过去爱跟干部唱反调、对着干,群众对此也有看法。

自宣汉县深入开展“诚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以来,王美发于2017年上半年被选进大田村道德文化理事会评选的黑榜。他知耻而后勇,规范自己言行,用实际行动让自己“蜕变”,年终被选进红榜,还被评为“县级道德模范户”。

近年来,宣汉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诚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崇尚道德新风,树立新风正气。去年,全县评选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村(社区)71个,县级模范户2万多户,乡镇模范户4.8万户,村(社区)达标户12万余户。

灯笼一挂,无上荣光。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带动着身边群众。缠访户不闹了,“刺儿头”讲理了,邻里不吵了,干群和谐了……全县争当“诚信·守法·感恩”模范蔚然成风,涌现出一大批民风淳朴、乡风文明、社会稳定、生产发展的先进村(社区)和讲诚信、守法规、懂感恩的模范户,汇聚了建设繁荣美丽新宣汉的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宣汉县精神文明办主任喻辉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空对空,要贴近百姓生活,植根优秀传统文化,找到结合点。评选县级模范户、乡镇模范户、村(社区)达标户,吸引了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在农村乡里乡亲间建立起团结互助友爱氛围。”

厚植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上要养好老,下要教好小,家和万事兴;打好工,种好地,创好业,勤劳致富最光荣。”在宣汉县大渔池村新村聚居点的广场上,村里将村训的这几句话雕刻在了石书上。

有了村训的规范引导,群众的思想道德进一步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勤俭节约、卫生整洁、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和睦孝敬典型。

“诚信、守法、感恩”“家礼十循”“现代二十四孝”……一幅幅悬挂于农家院落的家训,在大渔池村新村聚居点随处可见,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过去村里吵架打架、飞短流长的现象不少,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也大有人在。有了家训照镜子、正衣冠,村民们都铆着一股劲创先争优,孝亲敬上、齐家教子、邻里关爱蔚然成风。

该县不仅补齐硬件“短板”,也送去了文化“大餐”。

《变脸》《老家庙安》……3月21日,宣汉县在庙安乡八庙村开展“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经典的川剧唱段,引人入胜的情节,细腻自然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家门口看戏,我们着实过足了瘾。”老戏迷黄大哥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现在的宣汉农村,排舞、腰鼓、戏剧、书画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曾经习惯观看演出的农民,如今成了参与演出的“主角”,群众的生活越来越滋润。“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扮靓了村容村貌,更厚植了道德文化、培育了文明乡风。”庙安乡党委书记李建军说。

如今,宣汉县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扬正气、压歪风、富头脑、丰内涵,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同时,不断丰富和创新形式,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

记住乡愁,传承文化财富

“村委会党支部,发动全村来致富,家家奔向小康路,你追我赶来帮助,灯笼挂起文明户……”伴随着双河镇花石村村民王美发自编自演的快板《歌颂共产党》,花石村的舞蹈队队员,身系绸带、斜挎腰鼓,时而欢快、时而轻柔地跳了起来。

“热爱文艺的人要把自己的热情传递给所有人,分享和帮助是最大的幸福。”王美发说。在花石村和王美发一样的热心人不少,祖祖辈辈把帮人助人看作是安身立命的首要之事,正是有了良好的家规家训,才让花石村在新时代展现新风尚。

花石村支部书记指着文化广场旁边的宣传栏对记者说:“刚才他们打的快板,宣传栏上都有,他们都快背熟了。”

如果说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是花石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所在,那村里具有川东风格的民居则是花石村人“乡愁”的源头。“这是我们曾经用过的石碾子和量米斗……”随意走进一农家,居然看到这些老物件。“这些东西留下了文化财富,让年轻一代记得住祖辈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重塑和振兴我们村吃苦耐劳的精神。”

记住乡愁,回报乡亲,这是花石村出外闯荡者的共同心愿。这些年来,花石村的“乡贤文化”在推进全村产业发展上让村民个个都竖大拇指。村里的“乡贤能人”各显其能,积极配合双河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蓝莓产业,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蓝莓谷基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传统文化的重构。既要有所传承,让乡亲们记住乡愁,也要与时俱进,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双河镇党委书记黄冬冬颇有感触地说。 □特约记者 漆楚良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