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达川区 >> 时政 >> 

黄庭乡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更新:2018-04-01 09:09:59       来源: 达州日报网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作者:   编辑:尹可

 达州日报网消息  去年以来,该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安排部署,高举科学发展大旗,乘跨越之风、享政策之先、举全乡之力,积极探索符合该乡实际、注重群众增收的脱贫奔康之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全乡社会经济呈现出奋进赶超的良好态势。

区政府领导在黄庭乡双石贫困村指导扶贫工作

黄庭乡党委书记袁中强在双石贫困村羊肚菌生产基地查看生产情况

黄庭乡党政主要领导在双石村青花椒深加工厂指导工作

 2017年该乡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机构和指挥部,加大力度,采取多种办法,多种渠道,实施脱贫攻坚。该乡党委政府精诚团结,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体现了该乡领导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务实作风,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担当精神,躬身践行,亲力亲为的为民情怀。近年来,该乡始终把脱贫攻坚当成全乡工作的头等大事,强化党政主导,一把手亲力亲为靠前指挥,有效推进了精准脱贫的落实。去年全乡各职能部门带着责任,带着目标,深入村社帮扶困难群众解决脱贫攻坚存在的具体问题,使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该乡党委书记袁中强,乡长潘显丰带领党政一班人,乡上职能部门,村支两委以及驻村干部和全乡广大党员干部,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或发展种养业等给脱贫攻坚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困难群众解决了一桩又一桩的难事。该乡党委书记袁中强认为,脱贫攻坚事关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从严从实做好脱贫攻坚的专项督导工作,确保上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该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引领全乡广大党员,发挥各级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以最大的政治使命,最大的责任担当,最大的民生工程来实现2017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脱贫攻坚战果辉煌硕果累累

“回头查、回头改”,确保扶贫对象精准。该乡按照达川脱贫攻坚2017【28】《达州市达川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回头查、回头改”工作方案》,在全乡各村认真开展了黄庭乡贫困人口“回头查、回头改”工作,对全乡所有贫困户、非贫困户全覆盖走访,严格遵循识别标准、识别条件、识别流程,分步骤、分阶段,做到贫困人口识别精准、程序精准、条件精准,通过“回头查、回头改”确定整户清退贫困户46户99人、因户籍不符清退6人、因死亡婚嫁等原因清退11人,整户新增14户43人、成员新增6人。

严数据、抓落实,确保贫困人口信息准确。按照省市区工作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该乡高度重视贫困人口信息调查和录入工作,组织乡村两级上下联动,认真开展了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全国子系统和四川省“六有”系统的动态管理工作,强化人员保障,落实专人负责,调动人员力量,确保数据精准、信息准确。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了贫困人口1032人的数据更新和完善。

“回头看、回头帮”,强化六个一批的精准帮扶。一是保障数据准确,在2016年六个一批数据的基础上,将“回头查、回头改”清退的贫困户进行剔除,对调整不变的贫困户进行再次数据核对,对重新识别的贫困户按照“六个一批”进行分类统计,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精确有效,为下一步扶贫工作的开展存储了坚实的数据库;二是保障措施得力,重点抓好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一是大力发展村级公益性岗位,如护林员、保洁员等,积极将有劳动力的人口安置在村内就业;二是实行首扶制项目验收制,对脱贫措施得力、积极主动脱贫发展种养殖业的贫困户发放首扶制项目资金,不断鼓励更多的贫困户转变“等靠要”思想,靠自己的力量积极脱贫致富;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在各村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在2个贫困村分别配有农技员,非贫困村配有农技服务巡回团,不定期地开展培训和走访,让贫困户不出家门也能接受农业技术指导。二是医疗救助一批:2017年全乡贫困人口参合率百分百,个人医疗费用支出费用控制在10%以内,解决了全乡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面临的最大困难,让贫困户看得起病、治得了病,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减轻了家庭负担;三是低保政策兜底一批:2017年对全乡范围内的低保户和贫困户进行再次核实,对不符合条件的进行剔除,符合条件的纳入,做到应保尽保;四是易地扶贫搬迁一批:将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又不享受其他的住房政策的贫困户纳入到易地扶贫搬迁中,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分别纳入分散安置或集中安置,做好搬迁户的易地安置工作,保障其住得下、有事干、能增收、富得起,2017年全乡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1户185人,危房改造40户;五是教育资助解困一批:全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因贫辍学的学生,所有的贫困学生都享受了相应的政策补贴,如针对中、高职贫困学生的雨露计划政策等。

强领导、严组织,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切实做好扶贫工作,2017年该乡调整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扶贫项目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等,建立了有战斗力、有魄力的领导队伍。各村分别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专职脱贫攻坚信息员,充实了脱贫攻坚第一线队伍。

重责任,定目标,拉紧脱贫战线的每一根弦。一是与区脱贫攻坚小组签定了2017年的脱贫攻坚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全乡一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减贫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2017年该乡完成了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107户280人脱贫;二是与各村村支两委分别签订了2017年的脱贫攻坚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各村的脱贫攻坚任务,将责任层层压实到每一个最前线的脱贫攻坚基层队伍,提高村组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与各村村干部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将驻村负责人设为第一责任人,统领全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对各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将乡村两级紧密地联系起来,铺设一张脱贫攻坚网。

 分片区、分人员,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帮扶队伍。一是严格落实两个贫困村“5+2”、非贫困村“3+2”帮扶力量,制定了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加强了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力量的日常管理,;二是成立帮扶监督员,对结对帮扶人员帮扶工作全程监督,确保了每个帮扶力量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规划,因户施策,确保帮扶人员到位、措施精准,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帮扶人员不掉队、不脱钩。

 抓产业、重发展,保障贫困户稳步创收。在规划农村扶贫项目上,突出产业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一是以“集中发展为重点,分散发展为辅助”的发展目标,在两个贫困村连片发展青花椒产业1400余亩,同时鼓励村民自主分散发展青花椒庭院经济,实现两个村村民分散种植青花椒400余亩,受益贫困户达100%,覆盖了两个贫困村的所有贫困户,并在双石村新建青花椒深加工厂房,贫困户可通过流转土地或销售青花椒的方式获益,确保每年有稳定收入,;二是大力发展“短、平、快”产业项目,流转土地40亩,积极引进发展食用菌项目40亩,实现67户贫困户通过资金入股香菇种植,签订五年期限合同,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每年可获得固定分红400元,贫困户还可优先获得业主的劳务用工需求,目前30多户贫困户在香菇基地务工,共计收入增加达3万元。三是积极培育脱贫致富领头人,发展贫困户吴功平为养殖示范户,养殖肉牛,目前已养殖肉牛10头,预计收入8万元。现已带动刘作福等4户贫困户发展养猪、养羊、养兔等产业,并逐渐形成规模。四是大力发展林果业扶持脱贫,2016年引进琯溪蜜柚在全乡各村进行分散种植,根据贫困户的意愿进行种苗发放,积极鼓励有劳动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大力栽种琯溪蜜柚,发展有长期收益的林果业,实现脱贫致富“长短结合”,稳定保障贫困户每一个阶段的收入。

 建基础、修新村,不断改善人居生活条件。2017年贫困村双石村完成了脱贫摘帽的“七有”建设:新建了一个村级活动场所,扩大了村级娱乐活动场所;新建了图书室、卫生室,大力改进了便民设施,满足了全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精神文明需求;3.18公里村道加宽至4.5米、新建公路2.5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困难的问题。

 用政策、抓借贷,用活金融扶贫政策。抓好了小额信贷工作,在全乡开展了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大力推广小额信贷,让贫困户了解小额信贷贴息政策,2017年全乡贫困户小额信贷共完成133户、557.93万元、户均贷款4.19万元,其中38户贫困户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入股丽天牧业,实现了当年收益,贫困户贷款意愿高、发展动力强,不仅从源头上解决了许多有劳动力、有发展意愿、有信用度的贫困户缺少资金的问题,营造了脱贫致富靠自身的积极氛围,也为无发展门路的贫困户提供了一个实现增收的渠道,金融扶贫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找出症结强化弥补措施战胜困难勇往齐全

 贫困人口相对较多,扶贫任务重。截止目前,按照新的扶贫标准,该乡两个贫困村连心村、双石村已全部脱贫摘帽,全乡截止2017年底已脱贫人数865人,未脱贫人数167人;我乡地处偏远山区,基础差、底子薄,地势、地理条件等限制了全乡社会经济发展。

 贫困人口分布零散,开发难度大。尽管全乡减贫增收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产业发展还仅限于贫困村,非贫困村由于资金来源少、支持力度小,产业发展未能形成气候。要实现全乡全面整体脱贫,不仅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需求大、产业布局难、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更给下一步扶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致贫原因多种多样,扶贫工作难度大。一是该乡属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经历过严重自然灾害,造成一些基础实施等正在修整阶段,个别地方群众出行还受限制,拖慢了整个扶贫工作的进度。二是个别村因年老而缺劳动力致贫占较大比重,缺少劳动力,脱贫难度大,仅能依靠加入合作社或入股产业发展的形式获取收益,收入渠道太单一。

 内生动力不足,脱贫主体意识不强。该乡属典型的山区地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经济发展主体,群众发展大农业的想法不强烈,仍固守陈旧思想,土地用于发展产业的流转度不高。非贫困村没有集体经济周转金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贫困农户自身脱贫能力低,部分农户扶贫开发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本网通讯员  刘升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