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老人仙鹤路回忆辛酸往事

更憧憬珍惜美好生活美好时代

更新:2018-03-01 15:39:57       来源: 达州晚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尹可

   

    元九登高节这天,社区记者路过达川区南城仙鹤广场时,被几位坐在花台上“摆龙门阵”的大爷、大妈吸引住了。“年一来,就发财!年一走,就讨口!”张大爷若有所思的说。“那是以前嘛!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一样了!”。李大爷接过话茬儿说到。社区记者听到这些话感觉特别亲切,便静静地坐在旁边,听老人们聊起来。

田间逮野兔

张大爷是一个很健谈的人,李大爷的话音未落,他接着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最近中央电视台1套节目正在播放连续剧《初心》”、“写了一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为了实现儿时的承诺,不忘初心,毅然回乡当农民带领乡亲们垦荒种田多打粮,让乡亲们吃饱饭的故事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歌颂!”此时,现场围观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社区记者对张大爷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张大爷告诉大家,他老家在达川区的农村,他初中毕业,当过村干部,现在随儿子住在达川区南城。他说,改革开放前,家家户户缺吃少穿,生活条件特别艰苦。张大爷对大家说,他老家是一个山区。他们住在大山脚下,山下住着20余户人家,在人民公社时期这里是一个生产队的编制,120多人的粮食和柴火基本上靠着这座大山来供给。一条引水渠横绕在半山腰,渠下方是贫瘠的梯田和旱地,渠上部分是长着柏树、洋槐树、桐梓树等杂树杂草的山林。

那年山上的大豆黄了,生产队的社员们都在水渠下方的一块地里扯豆子。“嗬,野兔儿!”,一只大野兔从黄豆丛中噌的一声蹦了出来,一位中年妇女被这只野兔子的突然出现,惊吓得大声叫着坐在了地上。“喂,大家赶快撵啦!”,说时迟那时快,还未等队长的话说完,社员们已追了上去。张大爷当年已有10岁,事隔几十年仍历历在目,好像此事就在昨天。

野兔被人们整整追了半个多小时,还在不停地奔跑着。在围猎中,当过兵的民兵连长说,组成人墙合围,缩小包围圈,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逮住了野兔。“好肥的野兔,怕有5、6斤啰!”队长从民兵连长手里接过兔子,掂量着告诉大家。

兔肉每人仅分2粒

傍晚,队长安排了两个会做菜的人,在生产队的保管室里将这只野兔做成粉蒸肉。为了让全队的大人小孩都能吃上野兔子肉,队长吩咐做菜的人将兔肉砍成了颗粒。队长说,这样好分一些。晚上参加“夜战”挖豆子土的社员们陆陆续续来到了这里,队长和会计在不大明亮的煤油灯下数着一颗颗细小的野兔肉分给大家,社员们用碗装着分得的兔子肉,拿回家与家人分享吃肉的快乐。按人头分,每人只有2粒兔肉。家里人口少的,分不了几粒,连碗底都盖不住。

张大爷记得,当天晚上母亲叫醒他的时候,夜已经很晚了,他和弟弟不愿意起来,母亲喂给他们吃。吃了3粒母亲就不喂了,他和弟弟吵着还要吃,父亲大声吼道:没有了!弟弟咪着眼睛,在床上边哭边说饿,母亲坐在床沿上,一边用手抚摸着弟弟的头,一边哼着小曲哄着:幺儿乖乖,快睡觉觉......母亲低着头小声地对他说,确实没有了!等下次逮住野兔再吃吧!他看到母亲脸上挂着泪水。

在那个岁月里,这里的人们和其他地方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祖祖辈辈就这样繁衍生息着。这里的太阳光每天照射的时间不是很长,庄稼收割的季节稍晚一些。社员们每天起早贪黑不停地耕种,到头来也总是青黄不接,吃了上顿找下顿。

讲罢故事,社区记者看到张大爷眼角噙着泪水。坐在旁边的李大爷连忙从兜里拿出了一张纸巾递给了张大爷,张大爷接过纸巾擦去了泪水稍停顿后又露出了笑容。

山里的“神仙泥巴”

坐在旁边的高大妈抢着话说,在上个世纪70年代,她们那个生产队地少人多,土地贫瘠,粮食收成少,家家户户用青菜煮稀饭、用玉米面搅糊糊吃,这样吃虽然可以节约粮食,但还是一季糊不到一季,仍要到处借粮食吃。有的借不到粮食还跑到山里去挖“神仙泥巴”(白泥巴)回来拌上米糠粉和洋槐树花做成“粑粑”蒸起吃,来填饱肚子。有的吃了,屙不出来,“神仙泥巴”给人们带来了病痛和灾难。

在交谈中,社区记者对大家说,小时候常听父母亲和大人们说起过“年一来,就发财!年一走,就讨口!”这句民间谚语,也深知这句话的意思,但小时候更多的想法是盼着早些过年,所以民间还有一说“小孩望过年,大人盼买田!”。小时候盼着过年,是想穿新衣服、吃很多好吃的、走亲串户、尽情玩耍。

展望美好未来

李大爷按耐不住了,终于接上说话了。他说,其实人人都盼过年,在以前过年大人们的“包袱”要重一些。过年又称“年关节”,“年关年关要过关,一切都须在年关节前兑现!”。特别在过去物资匮乏、缺吃少穿、生活水平极度低下的年代,正月十五日送走元宵节过后,时值农历二月间,大多数的人户粮食已经吃光,三月间的小麦和胡豆等小春农作物还未成熟,到处借粮食吃,借了上顿借下顿。

李大爷今年78岁,退休前在政府工作,说起话来还是那样精神闪烁,很有“范”。再奋斗十五年,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到那时,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老百姓天天过年。“年一来,就发财!年一走,就讨口!”这句民间谚语一定会被人们渐渐淡忘,因为那个时代肯定再也不复返了。

    □本报社区记者 罗章银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