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徐公祠巷:一条清朝州官专祠命名的街巷

更新:2018-01-29 15:16:23       来源: 达州晚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尹可

    达城徐公祠巷,七十年代又称解放路第四号巷,大致呈东西走向,东至通川中路,西抵柴市街,中段与胶房巷相接且与柴园巷相伴,长395米,宽12米,是一条以祭祀清朝达州知州徐元本的徐公祠而得名的街巷。

知州徐元本与祭祀他的徐公祠

在达城的古代历史上,能够青史留名并建专祠的官员为数不多。唐朝的李峤、李适之、刘晏、韩滉、元稹及宋朝的张商英等六人,曾在通州(今达州)做官后升至宰相,后人为其在凤凰头建六相祠;出生于宣汉的罗思举,做过清朝云贵川提督、绥定协副将,后人为其在天灯巷建罗公祠;清朝达州知州徐元本(一作徐原本)、绥定知府陈克让,后人不但为其修建专祠予以祭祀(这些祠宇今均不存在),而且还以其祠命名街巷,实属少见。

据民国《达县志》等记载,徐元本,奉天(今沈阳)人,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10)任达州知州。徐元本任期内,达州两姓人家为争夺田产长期打官司。官司到徐元本那里,他为了平息纷争,就用自己的钱将其买下,作为城隍庙的祭田。这田在达城南面的龙王堂(据邓高考证在今小河嘴),每年收取田租有一百多担。徐元本将这些田租交给地方绅耆管理,作为公用。因此,民众受到好处,就在大东街的城隍庙内设立徐元本牌位,每年春秋两季祭祀。

光绪年间,由于负责庙宇管理的僧人管理不善,亏损了庙宇的经常款。时任知府增贵了解后,严厉处罚了僧人和管理者,并制定新的规章制度,选拔正僧接管庙宇事务,亲自进行监督。这样一来,庙宇每年都有结余。到了癸卯年(1903),知府牛瑗(河北通渭人)在城东门外社稷坛的地址上修建徐公祠,迎接徐元本的牌位到祠中祭祀。民国时期,达县教育会搬迁到徐公祠,而原有产业则全部划归到筹赈局。解放后,这里建有高梯子院子。1985年拆掉房子,开始修建达县市房产开发公司,直到1987年建成。

当年一半穿斗瓦房一半坟茔和菜地

无论是1950年就到达城工作,现年90岁的邹国玉,还是83岁的凉水井街道主任刘兴政,以及85岁的彭栋惠、赵兴杰和79岁的王德珍等老人,在她们的记忆里,解放初的徐公祠巷弯弯拐拐,只有几节石板路,大多为土路,路窄,挑担子换肩都有些困难。两边几乎是院子,没有单家独户,穿斗式瓦房。达高中操场的一部分到徐元本雕像这一片是乱葬坟和菜地。彭栋惠一家就在这乱葬坟间的空地上种过菜。那时医疗条件差,新出生的小孩死亡率高,小孩死后,有些人家挖个坑埋下,有些直接丢到那里。很多人都不敢从这里过路,住在这里的,晚上不敢出来歇凉。今韩滉雕像背后,当年有一个堰塘,菜农挑塘里的水浇菜。今飞翔鸟茶楼,原是观音阁,里面有很多菩萨。

2006年1月立的徐元本铜像

那时,从柴市街起,北边第一家称高梯子院子,因为要爬20来步梯子才能到院子里。这里共有10多户人家,其中有4间茅草房,多数人家比较穷。

接挨着高梯子院的是胡家院子,是个四合院,以前只住了一户人,户主是个民主人士,叫胡禄平(音),其子胡琅余,后来做过达高中的校长。这家人待人很好,穷人修房占他家的地也不要钱,二十世纪60年代还将他家的坝子给街道使用。后来旁边又住了几户人家,纸箱厂前身的城关制绳社也占了胡家院子。徐公祠巷上半段到此为止。

从菜地开始算是观音阁巷,这里有乱葬坟、堰塘,几户人家后便是阮家院子,以及后来的地区物资局的家属院,前接通川路。南边首家是黄家院子,解放前住的黄家一家人,解放后住了几户人,这些人或做小生意,或打袜子、织布。地区公安处的有排围墙,庞、李等4家人的简易房就挨着围墙修建,转拐处的胶房巷有五六户民房以及五金公司家属院。胶房巷一过是观音阁,解放前拉的义勇军就关在庙里。邹国玉结婚时还排班去守过人。如今的土产公司那一排也是菜地。

徐公祠巷别名不止柴市花园步行街

如今的徐公祠巷,在市民口中有个名字叫308巷,它来源于武警部队的番号。1968年12月,住在这里的武警达州市支队的前身——达县军分区独立营(928部队)与万县军分区独立营(927部队)换防。换防后,927部队改称308部队。后来,人们习惯把徐公祠巷、胶房巷称为308巷。这一片区院深路窄,四通八达,房屋参差错杂,二十世纪90年代,这里开了很多发廊,甚至提供色情服务,成为治安整治的重点。

文史专家邓高(左)在介绍徐公祠巷的六相铜像

面对弯曲的羊肠小巷、破败的老屋旧院、治安问题多发的地段,市委、市政府将徐公祠巷、胶房巷列为旧城改造的重点项目,开展招商引资。

四川华森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田华太力排异议,投资此处,名为柴市花园。2002年4月2日开始房屋拆迁,2003年1月12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有关领导亲临现场培土奠基,开启了这片土地的建设。2004年,具有欧式建筑风格、号称“蜀东春熙路,达州第一街”的柴市花园步行街建成,原当地居民开始回迁,搬进七层楼高的房屋。

徐公祠巷与柴市街口的石雕(部分)

为提升档次,打造品牌,当年2月18日,开发商邀请刘秀品、宋小武、李开杰、邓高、唐敦教、上官志川等学者在凤翎宾馆座谈,共同探讨、挖掘徐公祠巷、胶房巷的文化遗产。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2006年1月,经田华太、郑权国策划,戴家林设计,高大的徐元本雕塑立于徐公祠巷和胶房巷交界处,李峤、李适之、刘晏、韩滉、元稹、张商英的雕像立于徐公祠巷,成为这里一道风景。在柴市街口,徐公祠巷一方的农行墙壁上的浮雕,曾引起市民的关注和讨论。

据邓高介绍,徐公祠巷的雕像和简介都是铜质的,由成都一家公司制作,拿回来没有给有关人员审查就镶嵌在地板上,六相的简介多处出现错别字,因此也就没有使用。街面设计很有讲究,地上镶嵌的石料模仿了鱼的眼睛。从东往西,一共13组,前6组,几乎是错开了的,而后7组是闭合的,每组间相距约20米。在与通川中路相接的地方,还修建有一座牌坊;坐北朝南的徐元本雕像,由通川区人民政府和四川华森房地产开发公司安放,周边曾有太极图。

今昔繁荣的徐公祠巷

提及徐公祠巷,绕不过胶房巷,因为两巷曾有交织。胶房巷,最早叫牛胶巷,文化大革命中称上游街第五号巷,过去从凉水井街到通川中路,今则由凉水井街至徐公祠巷。据《达县市二轻工业志》记载,民国八年(1919),达城已有经营牛胶的个体户20家,牛胶作坊均聚集在观音阁(后改名牛胶巷),每户牛胶年产量在1000—3000斤之间,产品远销湖北、河北、陕西及省内的南充等地。在牛皮粗制之前,先要用水浸泡,再去毛,并削去多余骨肉,因此这条巷上卖骨、皮革制品的多,常有臭味,有“胶房巷削牛皮臭过四川”一说。

胶房巷的代表人物要算袁博怀(1901—1946),其事迹收录于《达州市志》。

袁博怀最初在兴隆街开设怀德字号,后又开巨通公司,经营杂货、山货、食盐、糖、黄表纸、棉花、药材等。其产品还远销重庆、万县、湖北、上海等地。他曾任达县粮食业联合购运总社总经理、达县商会主席,慷慨为达县亭子乡火灾、达城霍乱捐款,对达县籍在外读书的学生酌情资助。1946年病逝于达城。

2005年时的徐公祠巷(柴市花园)

如今,徐公祠巷欧式风格的楼房美观大气,街道宽敞整洁,徐元本和六相的雕像彰显了街巷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采写中,除文中提及者外,参考了2005年的《达州晚报》、《武警达川地区支队志》等,得到朱全森、李学余、何光辉等人的帮助,使用了不知拍摄者姓名的老照片,在此一并致谢。) (本报社区记者 郑景瑞)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