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美文 >> 

知识人的良知

——浅析电影《无问西东》蕴含的人文情怀

更新:2018-01-19 10:42:27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尹可

 

如果没有一些历史知识储备,在《无问西东》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面前,你会感到眼花缭乱、难以适从;如果不细细挖掘、体味片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你会简单把它视为一部灌输心灵鸡汤的青春励志片,从而低估了影片的价值。以历史的眼光,从人文的角度,剖析近百年来中国知识人的“变”与“不变”,才算真正把住了这部影片的“命门”。

近代百年,为中国社会变革最为迅烈的百年,裹挟于时代大潮,中国知识人的命运跌宕起伏,但却无一例外地在所处的时代流露出自己的价值追求、镌刻出自己的精神风貌。从上世纪20年代的吴岭澜到40年代的沈光耀,再到60年代的陈鹏、李想,直至当代的张果果,近百年来中国知识人的心路历程和精神风貌在片中得以完整呈现。谈到“知识人”一词,这里有必要插一句。当代知名学者余英时先生对常用的“知识分子”一说颇为反感,认为过去“分子”用得太可怕了,动辄就是“右派分子”“坏分子”之类,故提议以“知识人”代之,这里不妨从其意。

首先,让我们跟随影片,进入上世纪20年代的清华园。学子吴岭澜因选科一事陷入了困惑和迷茫,原本文学天赋极高的他没有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声而屈从于俗见选择了理科,结果学得一塌糊涂。徘徊迷茫之际,教务长梅贻琦和来华访问的泰戈尔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拨开了笼罩在吴岭澜心头的迷雾。“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无论是中国的大教育家,还是印度的大文豪,给出的答案都是——斩断外界的纷扰,追求内心的真实!不难看出,所谓“追求内心的真实”,也即阳明心学所竭力倡导的“致良知”。在王阳明看来,良知即至善,即天理,即不受物欲玷污的澄明、真实的本心。在电影中,上述片段虽然仅有短短几分钟,但却引出了“致良知”这一贯穿全片的主线,并凭此把分属不同时代、具备不同精神特质的知识人“串”了以来,构成了精彩纷呈的群生像。

近20年后,已成为清华教授的吴岭澜随校南迁至昆明,在重组的西南联合大学讲授文学。此时,故事的主角换成了沈光耀,一位出身名门而无娇气、骄气,且本身极为勤勉好学,时时处处洋溢着博爱情怀的年轻人。其时,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然而,面对国难,中国知识人在偏远的西南荒野毅然挺起了昂扬的身躯:漏雨如注,寒风呼啸,他们在破败的教室兴致勃勃讲授着微积分、相对论;物资短缺、饥肠辘辘,面有菜色的他们声如洪钟般诵读着莎翁戏剧、泰戈尔诗集;敌机呼啸,炸弹轰响,他们无视死神的迫近,在简易的防空洞热烈讨论着康德、黑格尔……一个国家和民族会不会灭亡,要看其文脉是否能够得以延续;而文脉是否能够延续,要看知识人的风骨是否能够得以张扬。西南联大的知识精英以昂扬挺立的精神躯干,大声向世界昭告:中国不会亡!面对日寇的肆虐,众多知识精英不仅拿起批判的武器,还纷纷投笔从戎,采取武器的批判,沈光耀就是其中的一位。

和当初吴岭澜一样,在人生抉择上沈光耀也曾一度陷入迷茫。一方面,目睹日寇的暴行,使他热血奔涌,从军杀敌的呼声在内心激荡;另一方面,家训言犹在耳,慈母泪眼婆娑,束缚、牵绊着他难以痛下决断。困顿彷徨时,吴岭澜成了沈光耀的指引人。昔日的被点拨者成了今日的点拨者,但指点迷津的“诀窍”还是那一句——追求内心的真实!听从内心良知的召唤,沈光耀最终斩断亲情的羁绊,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投笔从戎,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在军中,陈纳德的训诫再一次激励着他用家国情怀点燃热血青春。影片尾声,当沈光耀驾机血战长空,并俯冲敌舰与之同归于尽时,我感受到的只有视死如归的壮烈而没有英雄末路的悲戚,只有舍身成仁的豪迈而没有一死皆休的伤感。因为遵从于自己的良知,遵从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所选择的人生即便短暂,却依然是完美的、无憾的。

与吴岭澜、沈光耀不同,又一个20年后,陈鹏、李想在“致良知”的精神考验中面对的不仅仅是俗见陈规和感情羁绊了,史无前例的政治高压和文化浩劫使他们进退维谷、步履蹒跚,难以把控甚至无法辨别自己内心的真实。影片中,为保住自己的“支边”名额,面对陷入危境的挚友王敏佳,李想先是保持沉默、撇清自己,继而信誓旦旦宣布与之“划清界限”。人性一旦受外力而扭曲,良知自然会随之而封冻,所幸的是,外力的迫压虽然强大,却不持久,封冻的良知复苏有望。在救助他人而牺牲后,李想完成了自己的心灵救赎,找回了一度失去的生命本真。相较于李想,陈鹏至情至性,一开始,他拒绝赴西北研制“两弹”实现“大我”价值,而期盼与王敏佳共同成就“小我”。但是,由于一场误会,情感“受挫”的陈鹏最终赌气选择了大西北,并在那里创造出彪炳史册的功绩。一次并非出自本意的抉择却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最大地实现,命运和历史的吊诡真是难以令人捉摸。

转眼到了当代。汹汹物欲笼罩之下,知识人的风骨、风貌似乎成了历史的绝响,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士的精神存亡悬于一线。屏蔽了良知,放弃了担当,一些人唯利益是从——用学者钱理群的一句话来讲,今天从高校出来的是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影片中的张果果即是其中的一员,作为清华毕业的高材生,他在职场上遇招拆招,纵横开阖,如鱼得水,很快攀上了高位。然而,世俗的成功并没有为他带来快乐,在睡梦中他时常被惊醒,隐隐约约中他觉察到自己的生命里缺了某样东西。一天,在墓地,父亲向张果果讲述了当年李想因救助自己而牺牲的事迹,至此,仿佛“顿悟”一般,张果果意识到自己已被物欲浸染得太久,人生之路已经迷失,生命的本真已经斑驳模糊。“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通过对四胞胎小姐妹的真诚资助,蛰伏已久的良知终于在张果果身上苏醒,在救助他人的同时,更实现了精神和灵魂的自我救赎。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从教书育人、传承文脉到抵御外辱、血沃中华,从奉献青春、矢志建设到摒弃物欲、完善自我,对一代又一代知识人而言,变的是依据时代主题而作出的具体选择,不变的是充盈的灵魂和不泯的良知。知识就是力量,但,良知才是方向!

□徐冬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