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大竹 >> 时政 >> 

砥砺奋进铸辉煌

——大竹县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更新:2018-01-15 11:23:06       来源: 达州日报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尹可

隆冬时节,徜徉竹乡。清风扑面,生机盎然。

回首硕果累累的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传来佳音。三山两槽、川东竹乡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大竹县城远景

2017年,这是披荆斩棘的一年,这是砥砺奋进的一年。面对急难险重的脱贫、环保、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竹县委带领全县百万干群大力实施“1256”战略布局,抢抓机遇争主动,全力以赴促发展,攻坚克难奔小康,千方百计惠民生,严实结合强党建,圆满完成县十三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以来确定的目标任务,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写满成绩与收获的“答卷”。

回顾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信心百倍。2018年,决胜脱贫攻坚,奋战全面小康,开启新时代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新征程,大竹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领跑县域经济发展 勾画竹乡发展新蓝图

走进大竹经济开发区,道路网络四通八达、工业企业鳞次栉比、机声隆隆不绝于耳。川环科技多层复合燃料管扩能、维奇光电石墨烯薄膜(卷材)生产线、富士电梯电梯生产线、玉竹麻业高档针织服装生产线……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正开足马力,全面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铿锵音符正在竹乡大地高亢奏响。

川环科技工人正在对胶管进行配套和检验

加快发展、迅速转型、追赶超越、跻身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队……翻看2017年大竹的县域经济成绩单,映入眼帘的都是一些振奋人心的字眼和数据: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迈过“双300亿元”大关,牵引主要经济指标继续走在全市前列。预计全年实现GDP30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19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89亿元,增长12.5%。

 

农旅相融新村美

这一年,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58亿元,同比增长10.6%。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达112户,环州机电、玉竹麻业等14家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川环科技通过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国军标)认证审核。经开区基础设施覆盖区拓展至10平方公里,川渝合作产业园机构完成组建,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这一年,农业经济提质增效,成片发展特色产业基地60万亩,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称号,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三农”工作先进县。

这一年,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旅游业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跻身全省全域旅游新生力十强,成功创建四川乡村旅游强县。大竹电子商务集聚区全面升级,金利美城市广场主体工程、兴光国际农贸市场完工,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1户。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

地处北城新区的护城河段

如今,当你漫步在竹城大街小巷,徜徉在公园广场,一定会感觉到,这里街宽路畅、草绿灯亮、楼高房美。“这个新建的湿地公园非常漂亮,与环湖健身大道搭配起来,可以让更多的人一边步行健身,一边欣赏湿地美景。”1月1日,在大竹县东湖湿地公园,元旦期间特意来此游览的市民唐福才高兴地说。

建设面积300余亩的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已竣工,公园秉承“保护湿地生态、呈现湿地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将当地水乡特色文化贯穿于环境设计的各个环节,建成融合生态观光、休闲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浏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独具大竹地方特色的立体式生态湿地公园。不少市民趁着节假日休息时间来此抢先体验这里的优美生态环境。

东湖湿地公园的华美绽放,是大竹县围绕“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一个缩影。

2017年,大竹县全面试点全省宜居县城、海绵城市建设,县城建成区拓展到2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4万人,城镇化率提升至41.4%。城市扩容提质“三大行动”纵深推进,安居路全面竣工,翠屏路、物华路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文体路、振兴路、东湖大道延伸段等城市干道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和配套管网有序推进,北城大道坡地绿化和城市亮化美化深入实施。

同时,小城镇稳步发展,全域“一主一副五极三十七点”梯次发展,乌木镇、杨家镇纳入全省特色小城镇规划,5个乡镇进入全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建制镇比例提升到59%。农村路网更加完善,改造提升县乡公路65公里,新改扩建农村公路226公里。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025处,土地滩水库有序推进。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5个,创建省、市级“四好村”66个。

开启脱贫攻坚决战 冲刺同步全面小康

2017年9月16日上午,徜徉在大竹县月华镇九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宽敞整洁的柏油路贯穿于整个安置点,金色的阳光洒向一栋栋林立的小楼,白墙红瓦熠熠生辉,房前屋后蔬菜满园。338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752平方米的幼儿园,公共活动场所、卫生室、文化室一应俱全……这就是全镇137户417名易地搬迁户的新家,也是他们幸福的起点。

在2017年8月初入住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焦云修老人的新居里,抽油烟机、热水器、洗衣机……各式家具摆放有序,窗户上大红的“福”字窗花格外显眼。一个多月前,他和老伴还住在天星村二组半山腰上破旧的土坯房里。“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像城里人一样,住这么漂亮的楼房。我们老两口都有低保、粮食直补、土地流转费。另外,政府安排我每个月扫扫地还有500块钱的工资。我一个人每年就有一万多块钱收入呢,2018年脱贫没得问题。”

焦云修的故事,正是大竹县决胜脱贫摘帽、冲刺全面小康的一个缩影。2017年,大竹县脱贫攻坚连战连捷,20个贫困村如期退出,减少贫困人口20216名;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超过6元、达21.78元;硬化路、文化室、卫生室、通信网络全面达标;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解决了3434户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住房安全全面达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达标率均为100%;成功承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大竹现场;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文件印发大竹县易地扶贫搬迁“双靠近三融合”工作经验;法治思维助力脱贫攻坚、“喊山开茶铺就脱贫路”、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等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宣传推介。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支撑。“大湾村的贫困户能够积极投入脱贫致富、各类产业能够日益发展壮大,在于独特的经营模式。”在李家乡大湾村,“第一书记”刘磊精心谋划的“1+N+1+X”经营模式和“3331”、“631”利益分配机制,既保证了贫困户的收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激发了业主带头致富的积极性,又适当补贴了村集体的收入。2017年,该村仅“黑山羊”养殖项目就使每户贫困户增收900元至1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4000余元。

2017年,大竹县聚力打胜富民产业培育硬仗,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3484.5万元,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万亩,优质粮油基地6.7万亩,通过产业助推脱贫9295人。设立返乡创业贷款风险基金1300万元,促进农民工返乡创办经营主体50余家,吸纳贫困人口就业3000余人。发挥科技牵引作用,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00亩,培育科技示范户140户,帮助贫困地区人均增收1095元。通过实施电商脱贫奔康“万千百十”计划,建成电子商务集聚区1个、农产品电商39户、农村淘宝站(点)50个,电商交易额达17亿元,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

凸显激情实干风貌 发展成果普惠群众

激情干事业,实干兴大竹。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党。

2017年,大竹县委带领全县党员干部,迅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引领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五讲五比抓落实”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四个三”党建工作法获《人民日报》刊载宣传,川环公司党建工作制度得到省委肯定,党员活动日经验写入全省专报,成功承办全市产业园区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从严抓实党风廉政建设,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查办违纪违规案件260件260人。县委巡察、“133+1”专项治理、“清源行动”等扎实推进,全县“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民生是百姓最大的福利,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一定要将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将民生工程抓在手上、放在心里,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实践告诉大竹的党员干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才能凝聚民心、汇聚民力。

包茂高速、南大梁高速交汇大竹境内的红花湾枢纽

正是抱着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的理念,2017年,大竹县加快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听民声、察民情,举办“民生实事座谈会”,开展“民情大走访”,“干群心连心”活动,与村民谈“致富经”,与企业话“发展路”,调查决策措施是否真正落地,是否做到“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一个个细节,映射出大竹县委、县政府民生至上、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

2017年,“9+8”民生工程纵深推进,县城社区民生实事办理、实干惠民电视公开承诺践诺行动如期兑现,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2.5%,惠及群众58.12万人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增城镇就业5900人,教育文化、卫生计生、健康养老、体育事业、食品安全等全面加强。持续推进绿色发展,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0个,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105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17%,绿化覆盖率达43.5%。荣获“全国孕前优生健康质评优秀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称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成功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全省卫生县城。

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份份民生清单,无不体现着竹乡大地最厚重的主题和最温暖的底色。如阳光般暖暖地洒向大地,百万竹乡人民心里热乎乎、暖洋洋的。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在这催人奋进的时刻,我们有理由坚信:明天的竹乡大地,必将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出繁荣时尚美丽和谐的新华章!

□文/图 特约记者 王晓林 程一凡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COPYRIGHT @ COPY 2013-202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达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