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监督推动乡村振兴领域补贴补助精准“滴灌”

版次:05    作者:2025年08月08日

开江县纪委监委检查组走访群众了解村级劳务用工补助发放情况。 (唐绪如 摄)

大竹县庙坝镇新桥社区纪检干部走村入户开展回访。(徐梦穗 摄)

宣汉县马渡关镇纪检监察干部到欧小山家中进行回访。(吴键 摄)

大竹县纪委监委第六融合协作区走访群众了解救助资金发放情况。(李廷春 摄)

“多亏了你们干部上门服务,补贴款一到账,我立马请了4名工人,小麦及时抢收归仓,至少挽回损失1万多元!”宣汉县马渡关镇长岗村种粮大户欧小山激动地对上门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今年5月,宣汉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在开展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检查时,接到欧小山反映,其本人于4月购买了一台价值3.6万元的谷物联合收割机,但1万元补贴款还未到账。“我买收割机的补贴款怎么还没到账啊?现在正是夏收关键期,都没钱支付工人费用,我那200亩小麦可咋办哟!”欧小山十分焦急。

宣汉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立即跟踪督导解决问题,推动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农机补贴专项服务队”。服务队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助欧小山核查申请材料是否完善齐全,避免因申报资料不全导致审核失败。县农业农村局在此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协调县财政局优先处理夏收前的相关补贴申请。截至目前,该县排查出的8户农户补贴发放问题已全部解决。

这一幕是达州市纪委监委在全市开展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强化乡村振兴领域补贴补助发放监督的生动缩影。

惠民政策,落实是根本。近年来,达州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部署要求,把保障惠民惠农补贴补助资金精准高效发放作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具体抓手,以“小切口”监督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乡村振兴领域补贴补助涉及面广、类型多样,为确保监督有的放矢,有效破解部门协作壁垒,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组建工作专班,针对乡村振兴资金监管难点,构建跨部门、涵盖县乡村三级的同题共答机制,细化摸清底数、自查自纠、线索排查、案件查处、以案促改等5个环节,从严从实开展监督执纪工作。

“上次受了灾让我们种植的农作物颗粒无收,现在退还的可都是我们的辛苦钱,亏了纪委的干部帮助我们挽回损失!”开江县八庙镇石和寨村受灾农户收到退还的补助资金后纷纷点赞。

此前,开江县纪委监委在开展“有事找纪检 百村听廉”活动中,收到多名群众反映补助资金未完全到手问题。“‘冬令春荒’补助资金虽然按时发放,但是部分钱被村民小组长收回。”

开江县纪委监委随即通过实地调查、个别谈话、调取资料等方式对该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经查,2021年底,八庙镇石和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某某在村组干部会议上违规决定将本该由村承担的工作经费摊派给该村部分受灾群众。2021年至2022年,石和寨村陆续向受灾群众收取部分“冬令春荒”补助资金共计99610元,用于支付群众房屋保险等费用以及其他村务开支。

最终,李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开江县纪委监委责令八庙镇督促石和寨村收回“冬令春荒”补助资金 99610元并退还群众。同时,督促全县各职能部门自查整改问题205个;深挖个案背后制度漏洞,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8份,推动健全完善制度12项。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运用科技手段和创新制度,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比如,大竹县纪委监委通过碰撞比对分析,筛查出与冬春救助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相关的异常行为。今年以来,系统生成违规领取冬春救助资金预警信息86条,一键生成“慧监督”异常数据分办单。推动立案43人,已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4人,对基层“微腐败”形成有力震慑。查处一批优亲厚友、克扣截留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的案件,追回资金30万元并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

“乡村振兴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幸福工程,补贴补助资金是群众的‘救命钱’‘暖心钱’,容不得半点拖延、挪用、侵占。”达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推动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资金监管长效机制,完善资金管理、项目审批、监督检查等方面制度规范,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形成权责更清晰、流程更规范、监督更有力的监管体系。

□通讯员 潘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