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2025年07月30日
总有一些记忆不经意间涌上心头。
儿时,无数个夏夜,在李子树旁,母亲总会在地下洒水吸热,然后摊开折叠凉床。树叶高垂,母亲将蒲扇轻轻地摇动,驱散蚊虫,为枕着她臂膀入眠的我消热解暑。
“数点流萤亭外度,儿童戏逐月边星。”母亲知书识礼,在她轻柔的诵读中,仿佛有多只流萤从树杈间飞来,掠过我耳旁。那时,我不解诗中意,天真地以为是萤火虫听懂了母亲的召唤,带着微弱的光,穿过草丛,在夜色中结伴飞到母亲身边!只见一只萤火虫轻落母亲指尖,母亲小心翼翼地合拢手掌,点点微光从指间漏出。“幺儿,快看这个会发光的小家伙!”母亲兴奋地说道。我好奇地凑近一看,它在母亲掌心有规律地闪烁,不仅将母亲手掌的纹路照得清晰可见,还能让我看清它时隐时现的细小足脚,看得我心中一暖。
“它们在黑夜中寻着光,又自带着光。有了这点点萤火,夜色再深也能为夜行的人照亮前路!”母亲自语道。
我不禁想起一次暴雨天,母亲顾不上危险,深一脚浅一脚地蹚过泥泞的田埂,浑身湿透却把刚摘的果蔬护在怀里,也许,只有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到父母为子女护住果蔬的意义;寒冬腊月,母亲忍受着刺骨的寒冷,蹲在结冰的井沿边洗棉袄,手指冻得发红僵硬却仍然反复揉搓,只为孩子能穿上干净的冬衣过年;最难忘的是初中期末考试前夜,线路维修导致全村停电,母亲弓着腰在煤油灯缝缝补补,陪我复习。灯芯不时噼啪炸响,烟气熏得她眼睛红肿。当我准备休息时,“再思考一遍解题步骤。”母亲沙哑的嗓音里透着不容懈怠的坚决。我将全部错题弄懂已是凌晨一点。看着母亲离开时佝偻的背影,那分明就是黑夜中为了孩子执着发光的萤火虫。
高考那年夏季,酷热难耐。我伏在桌前,额间豆大的汗珠不时滚落到卷面,正焦躁不安时,母亲端来一碗广福老荫茶,之后又悄然在窗台上摆了一盆茉莉花。她说:“茉莉花的香气会让人脑子清爽灵光。”之后每天早上,母亲都会用清水浇花盆边缘给它降温,正午光线最强时,拉上窗帘为其遮光,傍晚又拉开,那盆茉莉花被母亲呵护得无微不至。
大一报到前夜,母亲在灯光下为我缝补鞋垫。微风拂过,房内茉莉香气幽幽浮动,沁人心脾。母亲忽然抬头笑着说:“幺儿你看,这花没白养,它开得多艳呐!”仔细一看,只见茉莉雪白的花瓣层层绽开,中间露出嫩黄的花蕊,在月光的映照下,暖融融的,恰如母亲当年掌心拢住的点点萤火!刹那间我明白了,母亲的萤光是能让平凡的日子也充满阳光的希望之光。
母亲不仅是我的光,还一直在用她最质朴的方式温暖着身边的人。去年秋收,邻居刘孃孃不小心摔伤了腿,家人外出务工,谷子在田里没法收。母亲知道后,二话不说,一大早便拿着镰刀去了她家田里。傍晚收工看到母亲时,她的脸被晒得黝黑发红,额头上黏着被汗水浸湿的碎发,裤脚上满是泥,可她手里竟攥着一把野菊花,“谷子收完了,您安心养着。这花您看着舒心,身体也恢复得快。”说着便将花插在刘孃孃床头柜上的玻璃瓶里。听了母亲的话,刘孃孃拉着她的手直抹泪,一个劲地说,谢谢哟!淳朴的母亲只是微笑着说:“邻里之间相互搭把手有啥子嘛!”
前些天整理旧衣物时,无意间翻到了母亲的针线盒。锈迹斑斑的铁盒里除了各色线团,还压着几片枯萎的花瓣,下面还垫着一张纸条,当看到纸条上“给幺儿做新鞋垫时要绣几朵他喜欢的茉莉”的模糊字迹时,我的眼泪猛地掉在纸上!原来不善言辞的母亲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把平凡生活过成温暖的诗,一如她掌心里拢过的萤火,化作永不熄灭的光,照亮我的人生!
□彭功智(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