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漫步帝师公园

版次:07    作者:2025年07月30日

今年夏至,恰逢周末,我到宣汉南坝度假。周日的清晨,我特意早早起床,怀着满心期待与敬仰,踏入慕名已久的帝师公园。

晨光熹微,薄雾还未散尽,如轻纱般笼罩着整个公园,给它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我缓步走进公园,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花朵混合的清香,凉风轻柔地拂过面庞,带来丝丝沁人的凉意,仿佛能抚平心中的一切浮躁。

沿着公园的小径前行,目光被路边一块块简介牌所吸引。上面讲述着帝师唐瑜、陶洪元以及思想家唐甄的故事,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帝师公园宛如一条时光纽带,从南坝镇由北向南,顺着前河上游缓缓延伸,直至东阳溪唐瑜墓。

六百年前,唐瑜受明成祖朱棣之托,踏上宦游入川的征程,只为探寻在靖康之变中出逃的建文帝朱允文的下落。当他来到木兰沟(原宣汉县昆池镇观音坝)时,被这里的旖旎风光所折服。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他选择在此定居,教书育人。他育有二子唐鲲、唐鲤,唐鲲及第,皇帝御赐“鲲奋天池”四字,其居住地也被命名为“鲲池”。他在这里度过了平静而充实的晚年,最后与妻子熊氏合葬于南坝镇东阳溪。

漫步在公园的小道上,脚下的石板路蜿蜒向前,仿佛延伸进了历史的长河。我想象着六百年前,唐瑜在此讲学授课的场景,琅琅的读书声似乎穿越时空,在耳畔回响;他与学子们探讨学问、指点江山的画面,在脑海里逐渐清晰。那时的木兰沟,因唐瑜的到来,一定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成了一方求学问道的圣地。由于其思想及文化被不断进化和传承,其十一代子孙唐甄成为明末清初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唐甄与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四大启蒙思想家”,并被誉为“清初蜀中三杰”之一。‌‌‌‌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渐渐升起,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公园的每个角落。前河的水面波光粼粼,闪耀着点点金光,与公园内的绿树繁花相映成趣。六百年后的今天,当地百姓、党政和唐氏后裔为了弘扬唐瑜等先贤的文化精髓,不仅维护着唐瑜夫妇的墓地,还修建了这座意义非凡的帝师公园。

站在一处观景台上,望着眼前的美景,心中感慨万千。唐瑜的一生,从肩负使命的探寻,到定居育人的坚守,其文化和思想就如同这初升的阳光,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让这片土地始终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文化的传承却从未间断。在这个清晨,我漫步于帝师公园,不仅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故事,那些蕴含在文化中的智慧,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我忽然明白,帝师公园的存在,从来不只是为了陈列往事。当我踩过的石板路承接过唐瑜的足迹,当我看见的河水倒映过唐瑜的沉思,那些被追思的历史便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清晨的风、流动的光,融入了每一个在此漫步的人的呼吸里。前河还在流淌,晨光还在蔓延,而那些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与思想,正如同这初升的太阳,永远以温暖的姿态,照亮后来者的目光。

□文/图 向荣(四川)